9月以来,全球汽车市场复苏强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9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85万辆和285.8万辆,环比均增长10.7%,其中销量同比增长9.5%,产销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除此之外,美国、欧洲、印度等国均出现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
汽车市场的复苏,也为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打开了增长空间。上海汽配作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领军企业,正依托强大的技术优势不断巩固行业地位,为全球汽车产业提供高质量、高性能的汽车零部件产品。
据招股说明书,今年1到9月上海汽配预计实现营收12亿元-15亿元,同比增长9.49%-36.86%,实现净利润1.1亿元-1.4亿元,同比增长40.58%-78.93%。
研发创新成为发展“引擎”
据了解,上海汽配成立于1992年,是国内较早专业从事汽车空调管路等汽车零部件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三十多年来,上海汽配凭技术创新构建起了企业的“护城河”。截至2023年6月末,上海汽配在产品和工装设计、加工工艺、产品检测等环节共形成了110余项专利技术。2018年,上海汽配实验中心获得国家实验室认证(CNAS)。
除了对现有产品生产工艺不断优化升级之外,上海汽配还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研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具有持续迭代的多层次技术储备。目前,尽管燃油车依旧占有市场统治地位,但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扩张。而上海汽配生产的汽车空调管路既可应用于传统燃油汽车中,又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根据麦肯锡预测,2021年至2030年这10年内,全球乘用车总销量预计约8亿台左右,其中电动汽车的销量预计约为2.2亿台左右,燃油车销量预计约为5.8亿台,燃油车销量占比为72.30%。这意味着,上海汽配汽车零部件在燃油车领域建立的优势地位仍将持续驱动公司业绩。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国内燃油分配管企业基本掌握了中低端燃油分配管研发的技术,并向高端领域拓展,产生了一批燃油分配管龙头企业。但高端燃油分配管我国仍大量依赖进口或进口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燃油分配管进口替代比例将逐步增大,产品结构也逐渐向高端产品转移。在这一背景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突破的上海汽配有望在高端市场不断拓展市场份额。
目前,汽车行业对环保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上海汽配正加强对新制冷剂R744(CO2)技术的汽车用空调管路的研发,使用该新技术既能减少对地球产生的温室效应,又减少了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同时还能兼顾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制冷剂的日常维护成本。除此之外,上海汽配还在加大对同轴换热管的研发,优化同轴换热管的结构,既能提高公司产品的散热效率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毛利率。
上海汽配表示,技术的持续创新是公司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公司将继续注重创新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使技术研发与新产品生产更好的衔接,着力开发高品质、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的产品。
整体来看,强大的技术储备为上海汽配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抢占市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汽车市场复苏驱动业绩增长
得益于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与质量管控能力,上海汽配在汽车空调管路行业内已成为引领品牌,其自主研发的空调管路产品广泛应用在各大主流乘用车的热销车型中。
在多年的发展中,上海汽配已经积累了众多知名客户,包括VolkswagenAG、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上汽集团、上汽大众等汽车主机厂和联合电子、博格华纳(上海)、纬湃长春等系统供应商。同时,上海汽配已成功开拓了欧洲、北美等国际市场,产品国际市场的份额稳步提高。
2023年上半年,上海汽配境外营收达2.52亿元,占同期公司总营收的比重高达30.81%。整个2022年度,上海汽配境外营收达3.81亿元,占公司总营收23.89%。可以看到,境外营收占比正持续提升,上海汽配全球化布局成效凸显。
从全球范围来看,汽车市场正处在持续复苏的状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9月全国汽车销量达到285.8万辆,创下同期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5%。2023年前9个月,我国汽车累计销量完成2106.9万辆,同比增长8.2%,超过业内预期。
据全球汽车信息平台MarkLines数据统计,今年9月,美国市场新车销量为134.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9.3%。今年前三季度,美国新车累计销量为1170万辆,同比增长13.7%。而欧洲汽车市场也保持了增长势头,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欧洲汽车销量已经实现连续14个月的同比增长,其中大部分月份汽车销量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全球汽车市场的复苏,将显著推动汽车零部件需求量的增长,而上海汽配作为国内汽车空调管路行业的知名品牌,有望在汽车市场的复苏中受益,实现业绩增长。
上海汽配表示,未来三年,公司将充分发挥其在汽车用管路行业多年积累的经验,不断拓展优质客户,巩固并扩大国内市场份额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也将积极推进海外分支机构的建设以加快全球化的步伐,在巩固和强化现有海外客户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争取更大海外市场份额,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国际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