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凡《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10日 第 05 版)
“种植牙降价了!”4月20日起,种植牙集采价格落地,“种牙”费用下降明显。在全国各地,不少患者“瞄着这个日子”到医院进行治疗,享受改革释放的“民生红利”。今年以来,从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执行,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明确;到基本养老金水平持续上调,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稳妥推进;再到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逐渐完善,一项项彰显温度的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勾勒出一幅高品质生活的民生画卷。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今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分别增长7.9%、8.5%,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6万个、惠及居民742万户,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同比增加24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名义增长5.4%和7.8%。一组组数据,见证着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为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多有效需求。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二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就业基本盘总体改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同时要看到,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青年人的“求职难”和部分行业“招工难”并存,稳就业仍需通盘考虑、持续加力。推行“直补快办”模式,加大对吸纳能力强的行业企业支持力度,强化对困难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青年的结对帮扶,深化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建设好“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在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的基础上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服务举措、发力权益保障,才能实现人们对“更稳定的工作”的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民生事项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既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也要统筹兼顾,久久为功;既要立足当下、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也要着眼长远、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保障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把桩桩件件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我们才能更好推动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国家政策好,不愁没钱挣。”河南省桐柏县脱贫户李修钦,在专业合作社带动下,承包荒山种植茶叶,去年收入4万多元。“这份职业让我的生活有保障,也给了我梦想和责任。”安徽省太湖县扎根山区小学5年多的老师徐学平心里很踏实,他和在县城任教的妻子每月工资合计1万多元。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改革发展成果正在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良性循环、相得益彰,我们就一定能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不断交出人民群众满意的发展新答卷。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