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

人民日报连线评论员:以制度创新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2023-08-10 09: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以制度创新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连线评论员·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③)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10日   第 05 版)

 
 

  对话人:

  周珊珊  本报评论员

  韩小乔  安徽日报评论员

  

  周珊珊:观察安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后发效应”引人深思。一方面,安徽没有沿海区位优势,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的时间也相对较晚,并不占地利、天时的先机。另一方面,安徽自贸试验区在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新能源汽车等前沿领域孵化出一大批有竞争力的初创企业。人们非常好奇,安徽走出了差异化发展之路的秘诀是什么?

  韩小乔:“开放”不仅与区位相关,更与制度安排、发展环境和干部心态相关。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用改革的方式进行制度创新,同样可以让内陆腹地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比如,安徽开通中欧班列122个国际站点,以便利化自由化改革推动开放;推出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4个产业的76项创新举措,以制度创新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向自贸试验区及联动创新区下放260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事项,以赋权提效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产业需要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全周期的制度保障。

  周珊珊:说到产业发展,当前仍处于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在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是一大亮点。“中国声谷”获批成为中国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集聚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一条云飞路,入驻20多家量子科技企业。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上,安徽如何发挥制度创新效能?

  韩小乔:近3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已探索形成162项制度创新成果,6项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这些制度创新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围绕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机制再造和治理优化。比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展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试点;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创新推出科技中小微企业“自贸贷”、科技云贷等金融产品,让创新型中小企业“知产”变“资产”;打通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卡点,将长三角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监管试点拓展至合肥、芜湖、滁州等市19家企业,为集成电路企业进口精密仪器设备和原材料平均每票节省通关时间3至5天,加快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突出问题导向,敢于突进深水区,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才能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周珊珊:产业发展,关键在人。有媒体报道,看安徽自贸试验区卫星图变化,智能电动汽车等产业地标“亮”起来,新型国际社区也正在兴起。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产业聚集,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资源。自贸试验区不仅是联动国内国际市场的窗口,还是吸引国际人才、企业集聚的高地。因此,通过制度创新为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蓄势聚力,就不仅需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还需要为人才成长搭建广阔舞台。

  韩小乔: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重,是重要原则。育才就像“自流井”,汩汩涌流才能润泽大地。合肥学院、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等各方共建的大众学院已经开班,目前已有11名学生成为大众安徽新能源汽车先导中心的“种子工程师”;通过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自贸试验区内一家企业半年内有三位外籍专家获得高级职称。高品质、全流程的国际人才服务,为兴产业、聚人才辟空间、搭平台,让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两翼齐飞”,拼出安徽全球化、多元化的人才版图。

  周珊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在安徽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清单中,“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培育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行矩阵’”等颇为亮眼。接下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还是要用好“制度创新”这一妙手。

  韩小乔:从重点工作清单来看,安徽自贸试验区在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产业集群的快速产生与规模化发展,既取决于市场自身调节,也需要地方优化产业布局。安徽自贸试验区立足自身优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各有侧重,合肥片区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芜湖片区建设自主品牌集聚区,蚌埠片区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集聚效应逐渐显现。瞄准产业发展各环节的现实需要,大胆改、大胆试,就能以制度创新为点火引擎,不断激发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