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旅游有更多时空自由(新论)
刘 锋
让民众有更多、更富创意的选择,旅游才能跳出“有旅无游”的困境
暑期正盛,国家促进旅游业升级的重要举措,点燃了全民对于“说走就走”的未来憧憬。
“让多彩的旅游丰富群众生活,助力经济发展。”旅游业是生活方式转型的重要产业,是体现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让旅游业成为了惠及全民、美好生活的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人对于旅游的品位,正从“去旅游”到“优旅游”转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人均年出游率超过3次,然而想要一场“满意之旅”并不易:黄金周人满为患,观感差、体验差、门票贵、投诉难;出行中遭遇欺诈,打车难、吃饭难、住宿难;景区交通不便,服务中心不足,厕所数量和卫生堪忧……完善和升级整体的服务环境成为当务之急。《意见》提出的一系列举措,包括提升旅游服务的品质,加快服务环境的升级,等等,正是针对了民众消费痛点。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从“传统消费”到“特色消费”的需求。当前旅游的多样化、个性化、分层化的消费特征出现,品质化、全程化、智能化的服务需求升级。《意见》中提出了大力发展老年旅游、中药养生旅游以及多元的度假旅游,在开发内容上进行了深化,在标准规范上进行了约束,在创新示范上进行了鼓励。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互联网旅游,大力推动旅游装备制造产业、旅游商品产业,相信也很快形成新的产业热点。
从更广泛的层面看,旅游体验如何,还与空间、时间分不开。从压力出行到自由出行,国民旅游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不断完善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体系,让老百姓不仅愿意去旅游,而且能够去旅游。《意见》从产业消费环境上解决“有玩”的问题,带给游客出行游玩的保障。对旅游用地优先安排,优先注入旅游资本,优先保障旅游开发,优先鼓励旅游出口,优先支持旅游融资……这些“优先”,非常有利于培育更有活力的市场主体,持续完善旅游产业消费环境,进而为民众出行游玩带来福利。从休假制度环境上解决“有闲”的问题,带给游客出行时间上的保障。重点优化休假安排,鼓励2.5天周末短假,对旅游休假制度的创新和尝试,让人们也对未来的带薪休假充满期待。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旅游创造美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归根结底在于“服务于民”。只有站在满足民众需求的高度上,让民众拥有更多、更富创意的选择,让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释放,旅游才能跳出“有旅无游”的困境,大家的生活品质和生活层次才能得到更有力的提升。
(作者为旅游业专家)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1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