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我们毕业了!
|
美合日班·艾合麦提
受访者供图
|
|
凌文静
受访者供图
|
|
赵钰
受访者供图
|
|
何东霞
受访者供图
|
|
黄婷
受访者供图
|
|
王加华
受访者供图
|
今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达874万人,其就业成为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下进入高校毕业季,应届毕业生求职也进入冲刺阶段。对此,各部委、各地近日密集出台各类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受就业岗位整体减少影响,高校毕业生继续深造延迟就业意愿增强。为此,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普通专升本分别扩大招生规模18.9万人、32.2万人,继续安排在高校开展学制为两年、全日制学习的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再学习机会。
抗疫一线度过毕业季
■ 凌文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科生
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我们最后一学期要在医院实习锻炼。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医院,我亲眼看到身边的医生和护士踊跃报名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的护士更是为此剃了光头。我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迫不及待地想要赶快结束自己的学业,进入工作岗位,投身到抗击疫情的队伍中去。
医院的气氛在吸引我加入,学校的节奏催促着我离开。实习期间,老师一直在线指导我们的毕业设计,毕业答辩也是通过远程视频完成的。我们将打印好的毕业论文邮寄到学校后,学校将毕业证书邮寄给我们。与老师和同学们道别也是通过手机视频实现的。老师寄语我们:“永远不要忘了自己学医的初衷,要继续学习进步,为民众服务。”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我离开了实习医院,进入一家健康检测机构工作。为争取早日取得职业医生资格证书,我必须得认真地工作和学习,提高自身实力。
6月11日,北京新发地市场暴发疫情,保定紧接着也出现了确诊病例。我所在的单位收到了来自市、区卫健局需要医护人员支援的通知。我毫不犹豫就报了名,直到报名结果下来才告知父母。妈妈当时听了,什么也没说就哭了。
在咽拭子采集现场,我和同事们每天都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一会儿全身就湿透了。每天到晚上10点,工作才算结束。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我因为忙检测没能回家,亲戚朋友知道后都为我骄傲,鼓励我好好工作。
虽然今年没有毕业照,没有“散伙饭”,没有毕业典礼,但我在抗疫一线度过了最难忘的毕业季。在以后的职业道路上,我会一直谨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
凌 波整理
网上求职终于成功了
■ 赵 钰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硕士研究生
芳草萋萋,离歌声声,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本该带着喜悦踏入新征程的我们心情变得十分复杂:毕业是否意味着失业?今后何去何从?
往年春节假期过后就是招聘市场最火爆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疫情,这段时间我应该拿着年前打印的几十份简历奔波于各个招聘会之间。如今,我成了手机、电脑控,在网上找工作。
3月1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国资委联合启动“2020年北京地区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月活动”,千余家用人单位推出4万余个毕业生就业岗位。
看到这个消息,我赶紧登录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的“就业超市”频道“毕业生招聘专区”提交了简历。点击确认发送之后,我的焦虑却丝毫没有得到缓解:网上的简历不知道怎么填才能出彩?选公司、岗位没有现场了解得直观,简历投出后第一时间得不到回应怎么办?
3月31日,好消息传来:北京自来水集团通知我参加招聘考试。又过了一个月,我终于收到录取通知,5月中旬又签订了三方协议。到这个时候,我终于舒了一口气。
尽管找到工作后还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但生活从来都是在与困难的拉锯战中前行的。我想,这场百年不遇的疫情未尝不是生活给所有人上的一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挺过暂时的困难,定会迎来更明亮的一片天。
本报记者 贺 勇整理
我的梦想是为国站岗
■ 王加华 江西南昌航空大学 本科生
6月2日,我收到了大学生征兵通知书。我盼望能在今年秋天正式穿上军装,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我的地方为国站岗。
父母一开始并不理解我的做法,因为早在去年秋季招聘时,我已经收到贵阳一家国企的录取通知书。在父母看来,这个单位离家近,专业对口,待遇也不错,是个理想的去处。但今年开学后,我还是主动向老师表达了“我要当兵”的想法。
我从小就有一个“军旅梦”,这个梦想源自爷爷。他是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我就是伴着他口中的故事长大的。那些热血男儿保家卫国英勇无畏,让我从小就对军人无比崇敬与向往。4年前,当大学通知书连同入伍宣传单一起寄到手上时,我就萌生了要当兵的想法,但由于父母强烈反对,我的第一次入伍念头被“扼杀”在摇篮里。
进入大四,原本平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疫情期间,那么多“90后”医护人员、军人、民警、基层工作者成为抗击疫情主力军中的一分子,他们用责任和担当为青春增色,为祖国奉献,让同为“90后”的我也感到肩上责任的沉重。回到学校后,我常常问自己:能否为国家做得更多?此时校园举办招兵宣讲会,再次激发了我的“军营梦”。
我跟老师说,“我不仅要去当兵,还要去西藏,去最艰苦的地方”。我向老师伸出了双手,上面满是老茧。我想向他证明,这个从小放牛、种玉米,暑假就在工地上做小工的农村孩子,不怕吃苦,更做好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准备,为的是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本报记者 朱 磊整理
完美通过了“云答辩”
■ 美合日班·艾合麦提 新疆大学 研究生
5月13日一大早,我就开始忙着整理房间、备好文稿、调试电脑……这一天,对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我将在网上进行硕士毕业论文答辩。
经过大半天的焦急等待,下午6时终于轮到了我。做完陈述后,答辩委员会的几位老师先后提问,我一一作答。整个答辩流程紧凑有序,与线下答辩并无太大区别。40分钟后,我顺利完成答辩。关上电脑,我迫不及待地冲到客厅,和父母分享了这份喜悦。
毕业季的第一件大事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要告别了。5月16日,我最后一次以学生身份回到了新疆大学。走在林荫道上,偶尔碰上同学,大家都会热情地合影。毕业季太短暂,大家都想好好记录在校园的最后时光。“大家要抓紧时间收拾行李。”班级群里,辅导员时不时地提醒着大家这个毕业季按了“快进键”。5月20日,我办完了所有的离校手续,拉着箱子走出校门,正式告别了新疆大学。
然而,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没完成,就是求职。 一开始,我想去国企工作,但是在去年的秋季招聘会上,我并没有遇上心仪的岗位。本想在今年的春季招聘会上发力,孰料碰上疫情,部分企业取消校招,自己也被困在了家里。4月中旬,我开始在家中制作个人简历,同时关注网上招聘信息。刚开始的时候,我很焦虑,有时半夜一两点还躺在床上看招聘信息、投简历,怎么也睡不着。
“找工作,关键是要明白自己的方向。”老爸一句话点醒了我。与其陷入无意义的焦虑,不如静下来想想自己适合做什么。我的专业是行政管理,或许去政府部门能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经过深思熟虑,我最终决定报考公务员,这一决定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因为疫情,自治区公务员考试到目前为止也没启动,这给了我充足的准备时间,让我在这仓促的毕业季里还能有一丝从容……
本报记者 阿尔达克整理
老师们助我顺利就业
■ 何东霞 成都体育学院 本科生
在举国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4年高校生活即将结束之际,我拥有了一份得来不易的工作,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能成功签约位于重庆的西南大学两江实验学校,还得感谢给予我帮助的老师们。
疫情初期,我感到无助、迷茫,一边和辅导员沟通,一边关注各类招聘信息。此时网上并没有太多让我心仪的招聘信息,慢慢地情绪变得低落。在视频班会上,辅导员给同学们打气,告诉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也及时疏导我和同学们焦虑和困惑。今年3月以来,为了提升我们的就业技能,学校开展了“一对一”就业指导,组织线上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培训等活动。为了给我们搭建更多平台,学校先后举办4场“空中双选会”。渐渐地,我对找工作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与此同时,班级群里的招聘信息也越来越多,加上用人单位采取云面试形式,让我起初的担心变得多余。
刚看到西南大学两江实验学校的招聘信息时,我抱着尝试的心态去投简历。一接到面试通知,足球运动学院的老师们就通过视频指导我如何带队伍、如何与学生沟通……面试前还不忘提醒我做好各种准备,这给了我十足的信心,最终拥有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回想起在大学的一次比赛中,我意外受伤,整整在床上躺了一个月,学习和训练都受到了影响,心情时常沮丧、低落。在教练和队友们的鼓励下,不服输的我咬牙挺了过来。幸运女神也眷顾了我,让我完成了儿时的梦想——入选中国女子足球五人制国家队,代表国家赴马来西亚参加了亚洲室内女子五人制A级比赛。这些经历告诉我,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不要怕前进中遇到困难,要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我要告诉学弟学妹们,机会永远眷顾有准备的人,只有为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不断去努力,人生才会更有意义、更加精彩。
本报记者 王明峰整理
继续求学笑对人生路
■ 黄 婷 大连海洋大学 本科生
“我们毕业啦!”没有了将学士帽抛向空中的欢腾,没有了与老师同学相拥而泣的惜别。特殊时期,我们成了特殊的一届毕业生。
虽然我已被免试推荐到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事遂心愿,但没能在位于大连黑石礁海滨的美丽校园留下毕业的倩影,仍将是我终身的遗憾。
从上大二起, 随着老师和亲朋好友的支持与鼓励与日俱增,我渐渐强化了保研的念头。在学业上,我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门课程,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交代的每一个任务,事事尽心尽力;在课外实践方面,我和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取得了一些成绩与进步。在此期间,个人能力得到了提升,视野逐渐开阔,更收获了珍贵的师生情与学友情。
从去年3月起,我和同学们每天早上吃过早饭就去自习室开始一天的紧张学习,直到晚上闭楼才回宿舍。暑假期间,我选择回家继续学习。虽然居家环境安逸,但我依旧强迫自己遵守学校的作息规律。半年多下来,我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到了9月终于迎来光明——我被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录取了。
我认为大学4年是自己最美、最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未来虽然更辛苦,但我依旧会选择那滚烫的人生,勤奋努力不辍,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
鲍文锋整理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7月02日 第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