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悟:今年让3万人脱贫
老区老乡奔小康(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本报记者 田豆豆
上午7点28分,记者从武汉火车站出发,前往孝感市大悟县。大悟地处大别山区,是老区,也是国家扶贫重点县。这里的老乡生活过得怎么样?正想着,列车广播已在提醒:“孝感北站就要到了……”只28分钟,列车就到站了。
又只花8分钟,记者乘车从孝感北站来到大悟县城。十车道的大道一马平川,两旁是大悟新城及工业园的建设工地,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
日前,记者来到大悟县采访。采访第一站,是大悟县最偏远的宣化店镇玄坛村。车行近两小时,到达目的地。新挖的堰塘、整洁的道路、统一刷白的农家小楼——第一眼,就让人喜欢。“全村1400多人,有四成以上在外打工。”村第一书记刘卫民告诉记者。
正说着,一辆黑色小轿车开到村委会门口,一对年轻夫妇抱着一儿一女走下车来。车主名叫李太原,打工10多年终于当上了老板。“我初中毕业就去广州打工,最初一个月工资才三四百元。2010年,我借了3万元开作坊做手袋,慢慢发展起来,去年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
“我们村的主导产业是茶业,不过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打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富裕起来的家庭有的留在大城市,有的到镇里、县城去买房。”刘卫民说。
农民城镇化、农村空心化,在“打工经济”普遍的大别山区尤为突出。这里山地多、粮田少,也许不存在“谁来种田”的困惑,但保护绿水青山的担子不轻。一路走来,只见道旁许多山体黄土裸露,十分荒芜。“大悟县85%是山,山体的保护应该放在首位。但是,过去生态意识淡薄,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比较严重。”大悟县委书记郝章新坦言。
近年来,大悟县开始大面积绿化荒山。但植树易、保持难。引进投资者、大兴经济林,是将护林绿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思路。2013年以来,大悟县引进了若干大企业,大规模流转山地,建造茶叶、核桃、银杏等基地,延伸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大悟县东新乡,记者探访了深圳木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设的银杏基地。尽管树龄尚幼,但对当地干部群众来说可都是宝贝。住在附近的老农武安之说:“银杏叶、银杏果都是药材,去年我光帮基地采摘银杏叶就赚了2万多元。”
回城途中,细看起伏的群山,每行一段,总能看到山顶上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给落后的山区增加了现代色彩。大悟县县长邓勇介绍:“新能源产业是我们山区绿色发展的新支柱。去年我县已有35万千瓦的风电装机,三年之内,装机容量将达到80万千瓦。到2017年实现风电全部并网发电,能带来2亿元的税收。”
2014年,大悟县农民人均收入7275元,同比增长12.5%。全县11万贫困人口,1.5万人脱贫。今年计划实现3万人脱贫。
【记者手记】
老区过去发展滞后,交通闭塞是瓶颈。高铁时代的到来,让山区老区一下子与城市成了“近邻”,这给老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老区人民多年的“打工经济”,又给新型城镇化积累了财富和动力。只要抓住发展的硬道理、守住绿色的硬杠杠,老区没有理由继续落后、贫穷。
但是,采访中,记者发现老区人民的家庭经济仍十分脆弱,而“打工经济”让一家人长年分离,令人心酸。经济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民幸福。盼未来的小康生活,不仅让老乡经济富足,更能让他们合家团圆。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21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