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里的实体经济(经济聚焦)
2016年,沪市实体类公司实现收入与盈利双增长,改变2015年双降走势
本报记者 谢卫群
制图:张芳曼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年报披露顺利收官,2016年,沪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6万亿元,同比上升4.55%;净利润约2.18万亿元,同比上升1.29%,扭转了2015年营收和利润双降的局面,实现稳中有增的良好开局。
同时,年报从多维角度呈现了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进展、新特征。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不少公司主动调整、主动适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仍然存在的一些不平衡因素,需要在持续改革中予以解决。
实体类上市公司业绩整体改善
2016年,扣除金融类企业,沪市实体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1万亿元,同比上升5.72%;实现净利润0.72万亿元,同比上升12.98%,实现了收入与盈利的双增长。相较于2015年沪市实体类公司营业收入8.57%和净利润21.93%的降幅,沪市非金融类企业一改2015年走势疲弱的态势,2016年实体经济回暖态势显现。
不少传统行业企业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业绩得到明显改善。例如化工龙头企业万华化学,在经历2015年度的业绩下滑后,2016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6.79亿元,同比增长128.57%。同时,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不少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助力。例如,中国建筑净利润接近300亿元,同比增长约15%,其海外业务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美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实施后,一些传统行业效益和质量明显改善,原煤、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三大去产能重点行业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这些行业中,诸如中国神华等传统行业龙头企业狠抓内功,持续推进降成本、减费用,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同时,强强联合也成为结构优化的新举措。宝钢、武钢两大钢铁巨头的顺利合并,市场广泛关注,对整个钢铁行业提质增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战略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2016年,传统过剩行业的调整初见成效,同时创新制造业力量不断积蓄,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在目前新旧动能接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成为加快发展经济的“新引擎”。
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动能持续较快增长,其中尤以汽车、电子、医药制造、电气机械等新兴制造业更为明显,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1%;实现净利润1421.85亿元,同比增长17.21%,业绩保持了高于沪市平均水平的高速增长。这其中,不少企业在战略转型升级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例如家用电器行业龙头青岛海尔,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收购GE家电业务后,其全年营收已突破千亿。又如医药制造行业龙头恒瑞医药,持续强化核心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经营绩效实现高速增长,净利润为25.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22%。
新动能投资增速加快,发展力量不断积蓄。2016年,在整体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的情况下,汽车、电子、医药制造、电气机械等新兴制造业投资增速保持上升趋势,达到17.42%,较上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企业加大投入,其产出效果比较明显。如中国中车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代表,常年持续加大投入,已成为全球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
服务消费行业呈现快速增长
近年来,沪市利润贡献公司已经以服务业为主。2016年,沪市包括房地产、金融、文化、信息技术、饮食、零售百货等在内的服务业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约1.7万亿,占总体比例已近八成,贡献极大。不少企业实现快速增长。例如,零售百货企业永辉超市实现营业总收入492.32亿元,同比增长16.82%,实现净利润12.42亿元,同比增长105.18%。
2016年,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养生、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新兴服务性消费成为消费热点,促进了沪市相关公司的高速发展,也成为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亮点,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114.51亿元,同比增长36.82%,实现净利润184.84亿元,同比增长15.73%,收入和利润的增速明显高于沪市整体水平。
消费类企业中,一批行业龙头公司已成为投资者心中的价值白马。例如,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388.62亿元,同比增长18.99%,实现净利润242.66亿元,同比增长9.51%。这些企业的稳定增长,既有企业自身不断改进经营的持续追求,也体现了国家经济发展中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
并购重组助推效应得到强化
过去一年,沪市并购重组仍以强劲活力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不断深入。2016年,沪市公司并购重组呈现量减质增的总体态势。全年共完成并购重组594家次,交易总金额8500亿,较上一年度同比分别下降31%和18%。89家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合计增加市值1900亿元,新增市值超过百亿公司13家。与往年相比,2016年沪市并购重组回归价值创造本源,与宏观经济改革更为合拍。
一是聚焦主业做强做精做细产业链成为沪市并购重组的主基调。150单重大重组中,接近130家公司涉及横向或纵向产业整合,交易金额近4000亿元,方案数量和交易金额的占比均达到沪市整体重组公司的八成。
二是并购重组方向呈现出回归实体经济的良好态势。重组产业多分布于实体行业,主要集中于电子、医药、化工、房地产、建筑、有色金属和交通运输等与国民经济休戚相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标的资产属于实体行业的方案数量与交易金额均超过沪市整体的80%。
三是并购重组支持企业产业转型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全部并购重组案例中,近1/2集中于高端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疗、新能源等新兴行业,展现出通过整合协同,加速向高端价值创造发展的新方向。
经济结构调整周期中,上市公司存在不平衡因素
当前,不少企业仍然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进程中,沪市上市公司中也表现出一些结构上的不平衡因素,需要着力予以解决。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不平衡。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新兴制造与消费快速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力度日益彰显。但是也必须看到,经济发展仍处于爬坡过坎的过程中,当前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结构性矛盾尚未实质扭转,仍需进一步化解。
部分传统产能行业业绩仍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例如,受国际油价低位震荡、国内天然气价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石油开采业及加工业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滑约5%。其中,石化油服等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亏损。传统产业的增长持续性仍待观察。一方面,去产能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提升了传统产能公司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价格的回升也加大了去产能任务落实的反复,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仍然艰巨复杂。此外,部分实现效益增长的传统产能公司去产能的质量仍待观察。
新兴动能规模尚小,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仍需培育。例如,发展较为迅速的铁路设备、医药制造、电器制造、汽车等制造业总资产规模与煤炭、石油、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等传统产能相比,占比仍小,约为四大行业总资产的40%,仍需培育。
金融与非金融企业利润贡献不平衡。沪市金融业贡献占比过大的局面仍然延续。2016年,金融业公司实现净利润1.46万亿元,净利润占沪市整体比例高达2/3,沪市利润贡献还存在过于依赖金融业的情况。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05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