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经济 >

《绝对财富》引人入胜的财富终极沉思

2016-11-15 11:20 来源:环球网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威廉·配第

读完陈玉松先生的《绝对财富》一书,沉思了好长时间,总想写点什么,但好像又无从写起。一个企业家,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当他拥有了万贯家财后,他想的不是获得更多的财富,如何享受这些财富,如何将他的财富留给他的后人,以延续他本能的自私基因,而是思考着一个深奥的,有关人性本质的财富终极哲学问题。这样的企业家表征的是人类的良知,表征的是中华文明最优秀的文化品质。

财富多么引人入胜的词语,它记录了人世间多少悲喜哀乐,记录了人世间多少征战戕伐,记录了人世间多少兴盛和衰落。但它始终无法让大千世界的人们,从它的桎梏中走出来。我感觉陈玉松先生作为财富拥有者的佼佼者,从财富的桎梏中走了出来,走的那么潇洒,那么彻底,那么至终止极。

从早期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财富观来看,财富源于自然,形成于人类的劳动,劳动又将财富引向了人类无穷无尽创造力的美妙旋律中,增加了人们对财富的神奇向往和沉思。劳动体现的是人类无限的创造力,创造表现在人的生存必需物品和精神需求两个层次上,物品创造是我们生存繁衍的基本保障,精神创造是人性之终极追求,它会带给我们无限玄妙的幸福享受,使我们摆脱精神空虚的寂寞。

陈玉松先生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实践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占有物质财富后的寂寞和空虚,他以商人的精明,从寂寞和空虚中走了出来,将创造财富、享受财富的实践提升到人的精神世界,寻找一种他认为的绝对财富。从哲学角度看,他的绝对财富可理解为一种终极财富,也可延伸为永恒的财富,尽管从科学的角度看,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的东西,那也就不存在永恒的财富,但相对于我们的精神世界,永恒财富为什么不能存在,为什么不能变为绝对财富。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陈玉松先生是如何来寻找他的绝对财富的,他认为绝对财富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能被发明,只能被发现。他和他的企业团队通过长期的财富创造实践,发现了绝对财富,而不是发明了绝对财富。那他又是如何发现绝对财富的呢?他的方法是“听母亲说”通过听母亲说的发现方法,找到绝对财富的表现形式——孝,孝能不能作为一种绝对财富,我一开始是怀疑的,当认真看了他的推理过程,基本被他的推理过程征服了。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拥有孝的文化或孝的企业文化,可以说它拥有了一种财富。财富存在的基本意义是服务于人和社会,当把孝的文化和孝的企业文化开发为真正的文化财富后,可以服务于父母,服务于家人,服务于身边人,服务于社会。而且,这种服务是全方位、立体型的,具有绝对性和永恒性,把它看作绝对财富,是那么的恰当,那么自然,那么完美的体现了对道的体贴。

听母亲说是一面发现财富的镜子,孝将这面镜子变为了能聚焦的透镜,以发现更多绝对财富。通过这面会聚焦的透镜,陈玉松先生发现了隐藏在孝后面更多的绝对财富——智慧、善和造福人类。当把这些理念和由它们引发的人的行动,作为一种绝对财富,融入企业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它们变为企业的最高信仰、终极追求和根本理念,进而变为企业的能量和动力、体系和秩序,使企业成为展现宇宙和人生真相的舞台。当一个企业具有了这些绝对财富,它就具有了点石成金的魔棒,可以创造孝商、全关系营销、企业理体等企业创造财富的全新模式和成功模式,以保持企业永不衰败。

读完陈玉松先生的《绝对财富》一书,让我这样一个,人生从无走出学校大门的书生,真正体验了一次创造财富的心理历程,并在我内心世界留下了,那么美好、那么实在、那么具有哲理的财富沉思。绝对财富是一种集孝、智慧和善而造福人类的终极追求,也是人和企业活动的终极追求,是人和企业的永恒财富。韩永进

(韩永进: 天津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