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2家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 比上年年底增加98家;净挂牌、上市企业179家,累计挂牌、上市企业733家,其中境内A股企业108家,占全市的40%。获第三方支付牌照机构22家,占全市的40%;完成人民银行企业征信备案机构17家,占全市43%;获得个人征信牌照机构2个,占全市50%。
——这是2016年上半年,海淀区金融办围绕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给出的“成绩单”。打造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构造中关村并购资本中心,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完善融资供给体系……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确保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海淀给出了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独特样本。
一、信用先行小微“破冰”
没有抵押物、没有固定流水、没有贷款记录……这几乎是所有的初创型小微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小微企业贷款时都将面临的难题。信用奠定市场经济基石,也是帮助小微企业跨越融资桎梏的一大支点——探得小微企业融资“破冰”秘诀的海淀,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推广工作,搭建了以海新会为基础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服务平台。目前,已归集了海淀全区约14万家企业的基础信息和近千家拟上市和三板企业的基础信息,并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给予企业信贷支持。
“我们不敢想的,在海淀都实现了。”三年前,王思明创立的思瑞泰格在海淀获得了一笔50万元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主攻解决大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丢失、备份和恢复,自主创新技术、前沿的领域、靠谱的团队,就成了这家初创企业罕有却关键的信用背书。
思瑞泰格的经历,来源于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早在2012年,海淀就制定了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纯信用贴息政策。“对小微企业和中型企业从驻区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纯信用贷款、股权(非上市、非新三板挂牌)质押贷款、履约保证保险贷款,且按期归还全部本金及利息的,分别给予贷款基准利率50%、10%(2016年调整为25%)的贴息补助。”
除了信用贴息,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形式探索,让融资贷款时“先天不足”的高科技小微企业有了底气。
除了对企业信用贷款进行单独的贴息补贴,海淀还集众智众力,为中小微企业“团购”授信——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人民币集合授信、外债集合授信等融资创新试点。
2014年,海淀区引导工商银行与“海新联”签署授信总额为20亿元、利率最高6.6%的集合授信协议,使海新联100多家中小微企业获得了低成本的纯信用贷款。在全国开创了中小微企业抱团向银行申请授信贷款的先例,同时解决了银行贷款找不到企业以及单户信贷成本偏高的问题。
2015年3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政策在海淀区试点实施。海淀区金融办以政策引领、市场主导、先行先试、产融结合为基本原则,积极推动落实外债融资试点,成功推动全国首批借外债的小微企业签约, 并创新模式首开中小微企业外债集合授信先河,达成了总额约5亿-10亿欧元,综合成本最低为每年2.43%(按签约日利率计算),担保方式基本为全信用方式的外债集合授信协议。截至2016年3月底,累计发放了5000万美元和109万欧元外债,使中小微企业融资利率降到了3%以下。相比国内普通融资方式动辄8%、9%,甚至更高的融资成本,低于3%的外债资金获取成本,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负担。
近期,海淀区金融办还将联合人行中关村中心支行,依托海新会企业和金融机构平台针对新三板企业开展集合授信,预计将有200家三板企业,授信总额20亿元。
二、投贷联动“领跑”全国
2016年,“投贷联动”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然而,在海淀区的许多企业、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看来,“投贷联动”这个词并不算新鲜。
“有了这几百万的资金,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就有着落了,而且还是投资机构、银行前后脚提供的资金,真是及时雨!”一家深耕高科技行业的海淀企业负责人回忆说。
“以往投资机构和银行各自为战,各自有各自的操作逻辑和行业规则。他们也知道一个基本原则:好企业谁都想抓住。但是在操作层面,因为对于好企业的评价标准不一样,所以很难合作。”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唐颖回忆说。
具体说来,在海淀科技金融创新商会内部会员中,投资机构对目标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给予企业一定规模的投资;同时银行跟上,给予该企业一定额度的贷款。
这种“投贷联动”的探索模式,早在2015年初已经在海淀区启动。经过对海淀区域内的几乎所有商业银行的走访,以及对聚集在海淀区的数百家天使投资、PE等投资机构的了解,海淀区开始了“投贷联动”试点工作。
“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没有足够的信用作为担保。面对这些企业,社会资本先行筛选投入,而后金融机构再行进入。有社会资本的信用背书在前,将极大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审慎创新下不断探索,海淀已经率先探得投贷联动的精髓。在风险投资机构评估、股权投资的基础上,商业银行以债权形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形成股权投资和银行信贷之间的联动融资模式。
依托“中关村创业金融服务联盟”等平台的聚集优势,通过平台整合投资机构、企业、银行金融机构,海淀的投贷联动试点工作成功实现信息对接,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2015年12月,海新会、天使百人会联合7家银行共同签署了“双创”投贷联动合作协议。截至2016年4月底,金融机构已向中小企业完成了19笔投资贷款,总计金额408万元,最小的一笔贷款为3万元。
三、政企共担风险共推创新
创新路上,创业者往往独自上路、破釜沉舟。而若有人与他们共执一把缰绳、同担一份风险,驶入市场洪流的创新创业之帆将有望航行得更远。
今年上半年,海淀区政府与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共建首期规模为4000万元的中关村核心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处置资金池,创新风险补偿机制,探索创新知识产权融资风险补偿新机制。一旦因知识产质押贷款出现信贷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获得这个资金池提供的资金补偿。
政企共担创新风险的机制其实早已开启。2013年,海淀制定了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和信用担保服务的银行、保险等机构给予信贷风险补偿的机制。政府与金融机构共担风险的好处显而易见——金融机构不再趑趄不前,小微企业便不再处处碰壁。为了鼓励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的创新积极性,海淀还开辟了金融创新风险补偿机制。
货币需要流通才能发挥价值,而信息也恰恰要流转互通才有可能变成“金矿”。小微企业往往具备小、散、多的特点,商业银行即便有心支持“双创”,也苦于无法在瀚海般的小微企业中获得更多企业的信用信息来辅助贷款审批。打通信息孤岛,政企联动再次发挥了作用。2015年10月,海淀区启动“银税互动”试点,通过海淀区地税局、海淀区金融办与金融机构密切合作,先行在海淀区纳税信用为A级的中小高新科技企业试点,开展“税银互动”纯信用贷款服务。
“没想到凭借纳税信用真能从银行贷到款。”北京旅之星业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邢云在北京银行签署贷款协议后这样说。帮他成功贷到款的,就是海淀区地方税局与海淀区金融办、海淀科技金融集团、北京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专门面向守信科技型企业推出的“税银通”信贷产品。
北京旅之星业新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移动存储技术高新技术企业, 2008年之前,公司主要生产普通存储产品,经营状况良好,一直没有贷款。但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业绩受到很大的冲击,该企业不得不于2010年由普通存储产品向涉密存储产品转型。尤其是在2015年8月,公司承接了政府部门的涉密存储定制项目,在研发费用上的资金压力与日俱增。正在公司强烈需要资金用来做研发产品测试和定型之时,公司收到了海淀区地税局发来的关于“税银通”产品的邀请函。该信贷项目就像一股暖风,为公司解决“临门一脚”的资金问题带来了希望。从接到邀请函到银行放贷,短短10个工作日,公司就顺利从北京银行贷款200万元,解决了公司研发资金的燃眉之急,使得公司顺利完成了承接项目的阶段性研发任务。
在“银税互动”试点中,企业即便没有优质抵押物,只要有诚信纳税记录,银行也会通过小微企业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乘以一定放大倍数,向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税银互动”试点的启动,在全国开创了税、银、企三方合作的先例。通过银行和政府税务部门的协同互通,小微企业信贷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原本相对独立的税务信用体系和银行信用体系实现有效对接。
质押贷款贴息等融资补贴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通过信贷风险补偿、创新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银行针对轻资产、无抵押、少担保的中小微企业开展信贷业务;通过银保共担机制鼓励保险公司为中小微企业贷款承保,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通过银税互动打通税务信用体系与银行信用体系,缓解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政府与小微企业、政府与金融机构共担风险,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越解越顺、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四、引导基金“撬”起创投高地
2015年12月22日,伴随着熊熊火光,SpaceX猎鹰9号缓缓落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回收火箭第一级。两天后太平洋彼岸的中国,一家名叫零壹空间的海淀公司,宣布获得超过1000万元天使融资,并将在2018年完成其首款搭载微小卫星火箭的目标。
看重中国微小卫星市场及零壹空间团队的技术能力,春晓资本等投资机构为这家成立不到半年的公司注入了千万元资本。在海淀,每年都有数百家企业像零壹空间这样的企业获得创业投资。
2016年上半年,海淀区有285家企业获得股权融资,同比增长38%,占全市投资案例总数的26%;获投金额约1133亿元,为去年同期的3倍,占比超全市股权融资总额的八成。
然而,并非所有具备创新潜力的小微企业都能在市场环境下获得资本青睐。统计显示,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失败率在90%以上,高风险让许多社会资本望而却步,谨慎进入天使投资。
“市场缺位”下,政府跨前一步,与投资机构共担风险,让这些机构敢投、早投、多投,共同扶持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成长。2006年9月,海淀区开始设立海淀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主要采用参股社会基金的方式对外合作投资。
截至2015年底,引导基金总规模(包括二级子基金)285.89亿元,相比海淀拟投资总额6亿元,放大47.6倍。从基金一次放大倍数上看,撬动社会资本(不包括母基金设立的二级子基金)超过73.69亿元,放大投资13倍以上。其中,首批参股基金放大效果明显,海淀1.3亿元出资撬动社会资本近40亿元,放大投资31.5倍。
截至2015年底,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包括母基金参股设立的子基金)共对外投资587家企业,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15亿元。其中,投资海淀企业共140家,投资额14.23亿元,为引导基金出资总额的2.37倍,政策引导效果不断凸显。
从投资领域上看,参股基金主要聚焦于移动互联和下一代移动互联、生物医药、云计算等海淀区“6+1”战略新兴产业,海淀被投项目无论数量还是金额均在90%以上,起到了基金对高精尖产业的引导作用。
在政府系列政策鼓励与推动下,“十二五”期间,海淀企业获股权投资案例数从126起增长到640起,“十二五”末比“十二五”初增长了4倍;获投金额从135.69亿元增长到645.34亿元,“十二五”末比“十二五”初增长3.7倍。海淀,已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创投高地。
五、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起飞”
“以前虽然我也对新三板有过了解,但是并没有很明确,忽视了很多细节。比如在人数控制、公司核心员工持股的问题上,培训的过程中老师给出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这些对于我们顺利度过那2到3个月的考核期,实现材料审核和挂牌的目标很有帮助。”在一次由海淀区金融办主办的“护航IPO”培训活动上,北京中科汇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游世学说。
游世学的公司是这次参加集体培训的70余家“上市预备军”的一员。像“护航IPO”这样的活动,在海淀时不时就能享受到。海淀区作为高新科技企业的聚集区,引导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搭建企业融资平台、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支持并购重组实现跨越发展。
2015年2月,“中关村创新创业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在海淀正式揭牌运营。作为深交所、海淀区、北京市金融局等多方共建的整体性、综合性的服务窗口,基地将全面推动中关村以及周边地区的创新创业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就近服务企业的规范改制、路演宣传、投融资对接、辅导上市和互动交流,成为创新创业型企业孵化、展示、培育中心,实现企业聚集、政策聚集、资金聚集、人才聚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自主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服务功能。
除了系统化的培训与培育,为了鼓励企业积极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海淀还设立了上市挂牌培育期、辅导期补贴等多种鼓励政策。2013到2015年,海淀对登陆三板融资企业的补贴资金达4350万元。2015年,海淀区上市挂牌企业净增182家,累计达554家。
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和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海淀的创新定位放眼全球。2015年12月,海淀区揭牌成立“中关村并购资本中心” ,计划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打造一个中心(中关村并购资本中心)、开拓二块市场(境外、国内)、提供三种服务(项目、政策、人才),构建起“叁个千”并购资本体系工程,即吸引聚集千亿元社会资本,并购境内外千个优质项目,激发数千亿规模的产出效能。
“建设中关村并购资本中心意义重大。”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孟景伟表示,首先可以做强“主板”企业;其次能够做大“三板”企业;第三可以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第四可以突破物理空间瓶颈,拓展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创新
市民不用在各个银行间跑断腿才能选到满意的理财产品,小微企业也不用在各大银行间频繁碰壁,融360搭建的金融垂直搜索平台把近10000家金融机构、数万款金融产品汇聚在一起,用户可以如淘宝购物一样轻松理财或是进行贷款。四年来,通过融360提交的小微企业贷款申请约有1500亿元,经营贷的平均申请金额为68万元。
除了融360这样的互联网金融超市,网络小贷业务也成为海淀中小微企业获取资金的一大途径。小贷业务和互联网的结合产生了网络小贷,海淀区互联网企业高度聚集,开展网络小贷业务,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企业的数据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对产业链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强化产业链整体优势、促进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益。由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用审核模型,这些网络小贷公司线上审批效率高、成本低。目前,海淀区已有京汇小贷、农信小贷、拉卡拉小贷及中技科融小贷获批成立,除中技科融小贷正在办理手续外,其他几家均已开展业务。
海淀区丹棱区甲1号,一栋高耸建筑的顶楼,一块“互联网金融中心”的牌子闪亮伫立。过去两年间,网络借贷公司、第三方支付企业、消费金融企业、金融云企业、金融大数据企业、金融产品搜索平台陆续搬了进来。这栋已聚集近四十家互联网金融各产业链企业的大楼,成为全国首家聚焦吸引互联网金融行业全产业链的建筑,也成了名符其实的互联网金融中心。
互联网金融中心只是海淀鼓励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发展的缩影。在强大的产业吸引和有效的政策引导下,海淀区已初步构建互联网金融全产业链体系,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征信、消费金融、金融互联网、网络金融超市、大数据金融、智能化投顾、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等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各种业态大量汇聚在海淀。截止2015年12月底,海淀区已经聚集了京东金控、蚂蚁金融云、百度金融、有利网、天使汇、拉卡拉、融360等互联网金融机构超过300家。
5年前,国家启动科技金融创新方案的探索,把中关村、天津市、上海市等16个地区作为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在今天的“双创”时代,中国的科技金融迎来了新的机遇。科技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首批16个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累计增加了中小企业科技贷款1.2万余亿元,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对科技型企业投资超过7000亿元,2015年全国专利质押融资额突破500亿元。“科技因素”在金融服务中逐步凸显。科技支行、科技担保、科技小贷、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专营服务机构规模不断扩大。全国16个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已设立科技分(支)行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超过174家。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一直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创行业之先、思发展之远,不断突破、改革创新,书写金融助力小微企业与实体经济发展的海淀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