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大于竞争 潜力跨越国界
“一带一路” 中欧为啥“不谋而合”(市场观察)
本报记者 王俊岭
日前,第五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在京举行。对话期间,中国表示愿意参与欧盟高达3150亿欧元规模的投资计划。目前,双方已在“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合作与“欧洲投资计划”对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设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等方面取得重要共识,并签署了建立中欧互联互通平台的谅解备忘录。专家指出,中国积极投资欧洲,不仅有助于欧洲经济复苏,也将为中国高性价比的“中端产能”找到更广阔的市场,巩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共赢格局。
【有助经济均衡复苏】
针对这项投资计划即将对经济产生的贡献,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田德文表示,该计划最主要的就是增强了欧洲经济复兴的整体性,其在未来有可能会给欧盟的GDP带来3300亿到4400亿欧元的贡献,同时创造100万到130万个工作岗位,这对于整个欧盟来说都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其实,在共同利益的吸引下,相关投资早已飞奔在“路”上。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同比增长48.2%,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同比增长33%,这一数字明显高于对其他国家地区的投资增速。
不久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经济事务官梁国勇在分析世界经济形势时亦指出,眼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原因很多,涉及全球、区域、主要经济体等几个层面,以及增长动力、治理结构、经济体系、企业行为等多个方面,而复苏乏力的主要问题还是源于发达经济体。梁国勇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第一大贸易国,中国不仅没有对世界经济复苏造成负面影响,反而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决定性力量。
【积极分享万亿商机】
如果说两年前,“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还只是全新的概念,那么如今,“一带一路”则正在成为触手可及的商机。
为提振经济并增加就业,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早在2014年底便提出,由欧盟和欧洲投资银行出资210亿欧元作为种子基金,在未来3年内以15倍的杠杆率撬动来自私营和公共领域约3150亿欧元(约合2.25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该计划将重点囊括基础设施、新能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据了解,此次中国政府与欧盟委员会签署的“欧盟—中国互联互通平台的谅解备忘录”,将促进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的泛欧交通网络政策等互联互通倡议之间的协作。此平台将推动基础设施、设备、科技与标准等领域的合作,将创造众多商业机遇,拉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增长及就业水平。
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明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具备充足的条件参与欧洲投资计划。“一方面,欧洲国家资金并不富裕,我们可以为其提供资金;另一方面,中国可以按照欧方的设计和要求执行具体工程的建设,从而有效发挥中国产能的‘性价比’优势。”徐明棋分析。
【引力源自共同利益】
对于中国的积极参与,欧洲也表达了十分明确的欢迎态度。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卡泰宁表示,现在正是投资欧洲的大好时机,很高兴中国愿意参加欧盟的投资计划,相信其他机构投资者一定会跟进。卡泰宁说,欧洲希望通过该投资计划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促进欧中互联互通。
那么,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中国为何还要投资欧洲呢?专家指出,中欧在“一带一路”对接上的不谋而合,体现了中欧之间广泛的共同利益,积极参与欧洲投资也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向欧洲”的过程中收获更多订单。
“目前,国内很多领域投资比较饱和,很多产能相对富余,同时过去那种单靠地方政府拉动基建的空间也不是很大,因此参与欧洲投资不失为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徐明棋表示,中欧在技术、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利于盘活国内相关产业,还有助于双方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在徐明棋看来,中欧地缘政治竞争较小,在全球治理上有很多共同利益的交叉点,因此合作空间十分广泛。徐明棋说,现在欧洲正在试图通过投资计划来挖掘经济的新增长点,而中国充分利用自身生产力积极参与其中,无疑将让双方获得超越对内投资和对外贸易等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效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9月30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