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外贸向好不靠汇率“贬值红利”(热点聚焦)

2015-08-19 09:2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纠偏”旨在市场化 没必要过度解读
外贸向好不靠汇率“贬值红利”(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王俊岭
 
  央行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后,人民币汇率迅速调整,有观点认为“人民币贬值只为拉动外贸”,对此,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日前指出,中国作为进出口大国,且加工贸易占相当比重,因此本次人民币汇率正常调整,对外贸的影响不宜过分解读。有关专家指出,人民币贬值对外贸影响有限,未来外贸发展将朝着创新型、技术型方向转型升级,最终向改革要红利。
 
      
 
  ❶
 
  偏离市场必须校正
 
  近期外贸数据疲软,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完善后人民币币值向下调整,二者同时出现令“贬值拉动外贸说”甚嚣尘上。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据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介绍,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特别是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9.5%,同期欧元、日元、澳元、巴西雷亚尔和卢布则分别下降了10.8%、9.3%、5.3%、8.3%和17.7%,人民币相对于英镑、韩元等货币也分别升值,在全球主要货币中仅对美元略有贬值。
 
  可见,人民币汇率之前存在高估是不争的事实。专家普遍认为,此次汇改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币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水平,因此高估的汇率被“纠偏”只是对近一段时间汇率偏离市场的校正,是客观结果,而非改革的动因。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汇率改革的市场化本质亦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肯定。IMF中国工作组负责人罗德劳尔稍早前评价道,中国此举将帮助人民币由“受到严格管理并与美元挂钩的制度”逐步转型为“更开放、更灵活、受市场状况影响更大的汇率制度”。他重申,尽管人民币近期下跌,但IMF坚持人民币已经不再被低估的判断。
 
  ❷
 
  拉动出口效果有限
 
  对于人民币贬值拉动出口的效果,前述负责人表示,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由于跨区域上下游分工和产业内贸易的普遍存在,某一个经济体的币值变动及其对进出口的影响,都将快速正向传导至其他链内经济体,因此一国货币贬值对出口的拉动效应会被分摊、弱化。此外,不同业务类型的企业也应该区别对待。
 
  “如果通过货币贬值就能解决出口竞争力问题的话,那中国早就可能这么做了。事实上,我们一直是在‘保增长’、‘调结构’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寻求政策平衡。此次顺应市场压力主动进行调整,让汇率‘一步到位’而非‘逐步到位’,不仅有利于提高部分转型企业的竞争力,更消除了资本利用市场预期进行套利的空间,从而有效避免了这部分资金的流出。”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丛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
 
  据了解,如今不少外贸企业都已习惯采取进口对冲、远期外汇交易等一系列手段对冲汇率风险,因此,除涉及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生产的少数企业外,此番汇率变动对大多数国内企业的影响需谨慎评估。
 
  “现在国际市场整体疲软,欧美日等主要进口国的购买力不强,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动放在这个背景下发挥的利好作用不是很大。”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❸
 
  贬值不能治病根
 
  另一方面,对于所谓的“贬值红利”,长期来看似乎同样指望不上。多位专家预计,人民币国际化是大趋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也是大方向,因此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仍然面临升值压力。
 
  “人民币贬值引发的效果肯定是短期的,并不能解决外贸形势和出口竞争力的根本问题。况且,现在国际贸易中价格竞争的空间已经不大。”丛屹表示,在过去,中国的出口优势主要来源于廉价的资源、劳动力与土地,但随着这些禀赋红利的下降,出口竞争力便不能仅停留在加工、代工等低端层面,未来要朝着创新型、技术型的方向转型升级,最终形成优质的自主品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罗雨泽则认为,现在中国高校每年毕业生超过700万,若加以有效利用,可以加速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在全球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罗雨泽还指出,中国改革的制度红利正在释放,目前已设立了4个自贸试验区,随着相关政策措施的推广实施,贸易成本有望大幅降低,这将与海外并购热潮、“一带一路”战略、服务业快速发展等共同构成支撑外贸健康发展的积极因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8月19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