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直销企业觊觎A股市场 权健抢先筹还是水中捞月

2015-04-06 00:3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日讯(记者 臧允浩)近日,丰东股份迎来了一位新股东,这个股东的身份有些特殊。

  3月14日,丰东股份发布了一条“控股股东股权结构发生变化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大丰市东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东润投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除了大股东继续增持股份外,股东名册里还新增了一位“二股东”束昱辉,持股比例23.99%。

  值得注意的是,束昱辉是国内知名直销企业天津权健国际自然医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权健’)的董事长。该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医疗健康领域,并于2013年10月获直销牌照。此外,该公司还于近期涉足了体育产业。

  3月25日,兴业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丰东股份在主业下滑的同时引入束昱辉为公司控股股东的新第二大股东,束昱辉的医疗健康和体育产业的背景将给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插上想象的翅膀。

  不过,中国经济网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上市企业中从事直销业务的并不多且业务规模较小。其中,哈药股份曾于2009年试水直销业务,但最终在此业务上折戟。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称:“一家直销企业染指一家在业务上毫不相干的上市公司,或出于上市考虑。然而,直销企业无论在运营模式、直销区域还是直销产品上都存在许多问题,并不看好直销企业上市”。

  直销企业老板“潜入”上市公司

  3月14日,丰东股份在“控股股东股权结构发生变化的提示性公告”中称,公司控股股东大丰市东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润投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东润投资大股东持股比例增至57.25%。此外,股东名册里还新增了一位“二股东”束昱辉。

  公告显示,东润投资自然人股东向建华、张建新、徐仕俊、孙戍东、束剑鹏、陈国民、杨如生、史有森、沙云卿共9人将其持有东润投资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合计东润投资注册资本23.99%的股权共145.81万元的出资额,转让给新增股东束昱辉先生。股权转让后,束昱辉先生持有东润投资23.99%的股权共145.81万元的出资额。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自然人束昱辉实际为权健董事长,该公司在2013年10月获直销牌照,旗下产品包括药食同源类食品、妇科用品、疑难病中药材等几大系列。

  而丰东股份实际上与权健的主业并无瓜葛,主要从事热处理设备制造、专业热处理加工以及热处理售后服务。丰东股份于3月17日发布的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7 亿元,同比下降4.24%,实现净利润3273.34 万元,同比下降23.97%。公司主业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对于这次转型,3月25日,兴业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主业下滑的同时引入束昱辉为公司控股股东的新第二大股东,束昱辉的医疗健康和体育产业的背景将给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插上想象的翅膀”。

  实际上,近年来,权健集团不仅仅专注健康产业,还开始涉足体育产业。公开信息显示,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自2015 赛季开始,与权健自然医学集团战略合作,足球俱乐部正式更名为“天津权健队”。

  健康产业再加上体育产业,兴业证券继而分析称:“在医疗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国家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二者皆为二级市场风口的时候,公司控股股东的第二大股东发生变更,且具有医疗和体育产业的背景,不得不让人思考公司此举是否和转型有关”。

  上述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在国内直销企业鲜有上市计划的情况下,权健究竟是抢得先筹,还是水中捞月,都有待时间检验”。

  对于种种猜测,丰东股份董秘房莉莉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从目前来看没有这方面计划和预期,公司还是会在主业上继续拓展。中国经济网记者又多次致电束昱辉,但对方手机处于关机状态。

  国外上市直销企业命运多磨

  即便是在国外,上市的直销企业也不多。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不完全统计,雅芳、如新、康宝莱等直销企业均属国外上市企业。此前,直销巨头安利也曾上市,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退市。

  据了解,1992年12月15日,以香港为大本营的“安利亚太区有限公司”股票在纽约交易所公开发行。同年12月16日的《美国华盛顿邮报》在头条报道:“安利亚洲股成为热门,交易首日使股价上扬59%”。日本安利公司的股票于1994年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一度成为证交所排名前十大日本公司之一。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安利总部回购退市。时任公司董事会主席的史提夫?温安洛解释说,“当时我们选择上市,这是很容易做出的一个决定。但后来我们发现,安利是在全球运营的一家公司,如果安利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话,会使得我们的业务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但安利有很多的消费者,也有着很多的员工,他们看事物的时候,不仅是看本国的市场,往往是看全球的市场,所以他们就感到很迷惑。所以我们又重新决定要撤销上市,再回到同样的方向。”

  如新也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不过,这家企业在进入中国后,一直为直销丑闻缠身。2014年1月15日、16、17日,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看“如新”怎样编织谎言》、《看“如新”怎样攻陷人心》、《如新在美国屡遭处罚》等报道,文中指出,如新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违规操作、违法经营的问题。报道称,如新在美国曾被六州司法机关调查,还多次被处以重罚。

  一系列有关违规直销的报道,给如新的二级市场带来一定影响。2014年1月18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美国时间2014年1月16日如新收盘大跌26.41%。

  此外,另一家在中国业务占比较高的直销公司康宝莱也频频因直销问题遭遇诟病。2013年8月12日,东方网报道称,康宝莱销售模式隐含五大疑点:变相“入会费”的收取;涉嫌夸大的产品功效;产品或存暴;高速扩张却缺乏严格监管的俱乐部;产品购买人群过度依赖业务员或准业务员。

  2014年3月12日,美国著名对冲基金投资人比尔?阿克曼发布声明,认为康宝莱违反了中国的直销法律。他指责康宝莱基于无限制的销售团队等级支付多级的特许佣金,并且支付了超过销售额30%的特许佣金和回扣。当日收盘时,康宝莱股价下跌了1.2%。

  雅芳在中国的命运也堪称曲折。2014年12月19,据经济网报道,近年来,雅芳在中国市场表现极差,再加上“贿赂门”影响,雅芳业绩屡屡遭创,不复昔日风光。根据雅芳2014年第一财季数据,显示亏损1.68亿美元,亏损额较上年同期1370万美元,呈现巨幅扩大之势。当季总收入也仅21.8亿美元,录得11%的下滑;同时,在2014年11月3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美国化妆品直销公司雅芳评级从“BBB-”下调至“BB+”,降至垃圾级别,可能有退市风险。

  国内上市企业直销业务多碰壁

  中国经济网记者调查发现,在国内,很多上市企业也曾发展直销业务,但这背后却鲜有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