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微信交易有陷阱(微经济·小故事 大视野)
白之羽
相比较为规范的电商平台,微信朋友圈交易正成为网购安全的一个新短板。如何让监管手段跟上日新月异的交易模式,考验相关部门的探索与创新能力
最近几天,朋友比较郁闷:通过微信朋友圈代购买到的衣服,和商场卖的同款衣服材质不太一样,尺寸也不对。想申请退货,代购的人却在国外,把商品退回去的运费不少,程序还很麻烦,朋友只好作罢。她说:“虽然价格确实便宜,但是如果买到的是假货,就是完全被骗了。俗话说的‘贪小便宜吃大亏’,果然没有错。”
目前,微信朋友圈的销售代购已成了街边广告一样常见的存在。看上去光鲜亮丽的商品,价格可能只有商场的1/5甚至1/10,着实令人心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内地“海淘族”规模已经达到1800万人,预计到2018年,海淘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
但是,伴随海外代购市场规模迸发的,却还有数量不断增加的受骗人群与投诉。朋友说:“交易都是微信上商量好的,用的微信转账付款,也不知道对方名字,投诉都不知道该去告谁。”
的确如此,目前的微信朋友圈开店交易行为,尚无有效的监管手段。除了通过微信认证的、具有明确账号主体的公共账号外,存在于微信朋友圈的海量卖家甚至没有开店考核的流程,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即可。这种交易方式,完全依赖于买家对卖家的信任。而这种缺乏门槛与监管的售卖行为,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朋友圈假货的泛滥。
当前,网购已经成为我国零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相比较为规范的电商平台,微信朋友圈交易正成为网购安全的一个新短板。如何让监管手段跟上日新月异的交易模式,考验相关部门的探索与创新能力。
不过,也应该看到相关部门与企业为此做出的努力。2月28日,杭州一名卖家由于在朋友圈售卖假冒名牌产品被起诉。而作为微信朋友圈的运营商,腾讯也曾推出“雷霆行动”,打击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贩卖假货及假海外代购的行为。
当然,并非所有微信朋友圈的交易都带有欺诈性质,对朋友圈代购,我们不应该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我们期待依靠更严格的准入机制与全程监管,朋友圈能够带来更多让人放心的实惠。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19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