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新设企业增三成 中国吸引外资实现开门红

2015-02-18 08:5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设企业增三成 看好未来是主因
中国吸引外资实现开门红(市场观察)

    本报记者 王俊岭

  春节前夕,商务部通报了2015年1月份我国涉外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其中1月份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1.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9.4%,合同外资金额则增长了126.2%,吸收外资呈现良好开局。专家指出,中国经济转型初见成效,深化改革带来良好投资环境,使得外资难以忽视中国的巨大商机。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双引擎”的发动,中国将对外资展现出更大魅力。

  【 各项指标均表现抢眼 】

  周一,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2015年首月我国吸收外资主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金融服务业吸收外资大幅增长;二是高端制造业领域外商投资活跃;三是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华投资势头强劲;四是外资并购交易规模提高。

  数据显示,上个月全国新设立外企高达2266家。其中,香港特区、韩国、新加坡、台湾地区、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瑞典、沙特阿拉伯位居1月对大陆实际投资的前10名,实际投入外资总额占全部的96.5%,且同比增长34.3%。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张茉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月份吸收外资取得“开门红”,无疑显示了境外资本对中国经济的良好预期与信心。“自金融危机以来,尽管中国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整体趋势依然是上升的。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外商投资也会有新常态,而近期外商对华投资的新特征可以看做是这种新常态的一个开端。”张茉楠说。

  【 外企关厂是个别现象 】

  就近期接连传出的外资企业关闭在华工厂的消息,沈丹阳说,一些外资企业关停个别在华工厂,情况各有不同。有的是因为企业自身经营不善;有的属于低端制造领域外资企业,考虑到我国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将产能转移到其他地区。但总体上看,数量有限。

  “对于这种个案,我们没有必要过分担心。”沈丹阳说,跨国公司在实施全球化战略过程中,经常采取兼并重组等措施,对其全球业务进行调整和布局,这都属于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没有必要过分担心。一些低端制造业外资转移,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主动调整的结果,一定程度上说还是件好事。沈丹阳认为,所谓的“外资大范围撤离中国”不会发生。

  “近一年多来,中国经济转型趋势非常明显,不仅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些以战略性、服务性、高科技为特色的新经济增长点也大量涌现。这些都没有逃出外资的视野。”张茉楠说,外商投资结构变化实际上从侧面反映出其投资动因,即不仅看重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大环境,更关心中国经济向产业链高端迈进与消费市场日渐壮大带来的广阔前景。

  专家表示,随着中国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创新活力与巨大的购买力,外资来华也有望呈现“量大质更优”之势。“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商将创新、研发乃至决策中心转移至中国,这证明中国正在吸引着比以往质量更高的资本。”张茉楠称。

  【 今年引资将保持稳定 】

  如果说2014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外资流入国尚有偶然因素,那么今年吸收外资取得“开门红”则透露着全球经济格局变动的一种趋势。对于未来中国吸收利用外资的前景,分析人士也普遍持积极态度。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认为,到“十三五”期间,中国很可能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在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超越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首。

  “预计2015年全国吸收外资规模还将保持稳定。”沈丹阳表示,在新的一年中,相关部门将修订并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大幅度缩减外商投资的准入限制,推动各领域扩大开放,对外商投资企业同等保护、公平执法。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亟须引进外资,我们在向外资倾斜的同时并未细加甄别。如今,我们不仅自身在淘汰落后产能,而且在‘简政放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下,营商环境也有了巨大变化。此外,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推广,加速了经济管理体系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实现充分竞争。从根本上说,是改革红利取代了政策优惠,成为了吸引外资的新磁场。”张茉楠分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2月18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