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热点聚焦:中国经济给全球添一抹亮色

2015-01-21 08:3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GDP增速达7.4% 首次超60万亿元
中国经济给全球添一抹亮色(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周小苑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形势下,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依然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国家统计局20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据初步核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专家认为,在内外部环境都发生较大变化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既要承担结构调整的任务,又要提高增长的质量,取得7.4%的增速来之不易。即使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仍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1

  2014年成绩单来之不易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任务,中国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国民经济实现了全年7.4%的增速。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

  “取得如此成绩非常不易。”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指出,7.4%的增速是克服了各种困难和压力取得的,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减速换挡的客观规律。所以,这一增速是在合理的区间,完成了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认为,实际增长的数据与年初确定7.5%的目标应该说是一致的,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合乎逻辑的。尽管经济增速较2013年有所放缓,但是增长质量却进一步好转。因此,能取得这个成绩还是不错的。

  事实上,中国经济在保持了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总量已经十分庞大,每取得0.1%的增长都将比之前付出更大的代价。在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看来,中国GDP总量目前已超过63万亿元,这是相当于10万亿美元的生产总值概念,7%以上的增速就相当于7000亿美元。这甚至超过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GDP的总和,所以仍然是一个很快的增长速度。

  2

  调结构提高经济质量

  “在7.4%的增长中,可以看到经济结构在优化,改革在推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提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对本报记者表示,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第三产业对 GDP的贡献超过工业,二是消费对GDP 的拉动作用超过了投资。此外,经济正在逐步进入“新常态”,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转换,过去靠增加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不可持续,现在经济的发展是要依靠创新来驱动。

  马建堂表示,与7.4%增速相配套的是物价水平全年保持低增长,老百姓得到了低物价的实惠。而稳就业就是稳民生,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1000万人的目标。

  “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里有三大突出特点值得关注。”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一是 2013 年召开的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个影响会延续很长时期,就中国必须走市场经济道路,必须依法治国指明了方向。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在2014年取得了很大进展,虽然这个调整尚未完成,但是大家取得了不调结构就不能保证经济稳增长的共识。三是在技术创新方面迈出了很大步子。

  3

  挖潜力抓住三个增长点

  尽管中国经济在2015年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稳增长的积极因素依然很多。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报告认为,随着未来外需回稳和地产市场需求的释放,未来的经济增速下滑是有限度的,在经历过此轮经济调整的“阵痛期”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会逐步地释放出来,中高速的持续稳定增长才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当前的新增长点有3个:第一,公共消费型基础建设投资,具体包括高铁、地铁、城市管网等公共设施以及空气和水污染治理等;第二,各种生产能力的转型和升级,包括高污染、高能耗产能的升级;第三,居民消费,中国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已是每年上升0.7%,根据研究,2014年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已升至43%左右。

  “微刺激加强改革,是今年经济稳增长基本措施。”徐洪才认为,首先,要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不变,但要保持松紧适度,今年降息或降准一至两次还是有必要的;其次,投资仍要发挥稳增长的特殊作用。在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都出现过剩或饱和后,公共产品和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投资需求。通过推广PPP模式,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第三,要深度挖掘消费的潜力,特别是信息消费、文化消费、健康养老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未来将成为投资的机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1月21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