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金海观潮:“紧日子”更要精打算

2015-01-19 08:29 来源:人民日报

“紧日子”更要精打算(金海观潮)

    百 合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财政收入也将一改过去的两位数增长,呈现一位数增长趋势,有的地方甚至可能出现增长停滞。对于这一变化,要有清醒的认识,也要有科学的应对

  新年伊始,人们在盘点,也在憧憬:自己的腰包能够再鼓一些,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够再好一些。

  居家过日子,怎样才能过得好?老百姓有一条重要经验,叫“能挣会花”。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有了钱怎么用也至关重要,即人们常说的“吃不穷、穿不穷,盘算不到就受穷。”这个道理,用到政府“过日子”上也很适合。

  眼下,2014年的全国财政收入还没公布,但从全国税收收入情况看,国家“钱袋子”的增速正在慢下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扣除出口退税,去年全国税务系统收上来的税为10.37万亿元,增长8.8%。这一增速,比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2009年还要低,是近十几年来最低的。

  作为国家“钱袋子”的主要来源,税收收入的增速降下来了,意味着政府财政将是一个“吃紧”状态。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财政收入也将一改过去的两位数增长,呈现出一位数增长的趋势,有的地方甚至可能出现增长停滞。对于这一变化,需要有清醒的认识,也要有科学的应对。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靠收“过头税”和乱收费来增加财政收入,会使企业负担加重、经营雪上加霜,造成经济长远发展动力不足。采取“空转”方式虚增财政收入,数字虽然好看了,但终究只是“纸上富贵”,政府的可用财力并没有增加,还会扭曲经济运行真实情况,干扰宏观决策。增加财政收入,更不能无节制地增加政府发债,“寅吃卯粮”不但会抬高政府债务风险,也是不可持续的。

  收入脚步慢下来了,但财政刚性支出的增长却根本停不下来。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如何化解日益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只有一个办法: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花出效益、发挥作用。

  目前,在财政资金使用上,预算安排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比如,眼下财政这么“吃紧”,却仍有大量财政资金闲置沉淀,趴在账上“睡大觉”,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财政资金“跑冒滴漏”现象更令人痛心: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职权,安插自己的亲属“吃空饷”,甚至有领导的子女高中还没毕业,就已经被安排进单位领工资。“在编不在岗、拿钱不干活”,成为蚕食财政资金的黑洞。还有,一些专项转移支付下达不及时,渠道过散、规模过碎,资金难以形成合力。不仅影响了使用效益,还给权力寻租和腐败留下了空间。

  管好国家“钱袋子”,需要建立完善管理机制,扎牢制度的笼子,把沉淀闲置的钱收回,把挤占挪用的钱归位,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这就需要抓住预算这个“龙头”,加大统筹力度,科学安排支出,立足于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投向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等社会发展最急需的地方。

  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政府还要学会“借力”,更多地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财政资金有限,社会公共事务不可能全部由政府大包大揽,需要创新投入方式,对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扶贫开发等,可以通过PPP、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进来,与政府合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管好国家“钱袋子”,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大公开力度。财政的钱用在了什么地方,产生了什么效益,都要给公众一本“明白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这样,制度才有威慑力,对于那些触碰“红线”造成财政资金浪费,或是虚报、冒领、挪用财政资金的行为,才能一追到底,让违法违规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19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