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毕节试验区系列报道之十二

2014-12-29 18:11 来源:中国网

毕节试验区的2014:改革 开放 创新 赶超

  发展中的毕节经济开发区

  即将走过的2014年,是毕节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是全面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的一年,是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和省委“6·21”会议精神的一年,是开启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新征程的一年。

  这一年,毕节市按照“稳中求进、转中求优、改中求活”的总要求,紧紧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主基调主战略,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扎实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上下在贯彻中央领导重要指示和“6·21”会议精神过程中进一步振奋了干部精神、完善了发展思路、明晰了奋斗目标、抓住了重大机遇、展示了毕节新形象。

  这一年,毕节市上下主动学习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加快打造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努力推动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少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明显成果,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取得突破进展,打造了一批特色突出、效益明显的产业园区,办成一批群众关注、事关长远的重点民生实事,成功推出了全国、全省先进典型人物文朝荣。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迈出了新步伐。

  数字证明成绩。初步预计,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1265.2亿元,增长1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5亿元,增长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50亿元,增长2.3%。其中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330亿元,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0元,增长9.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0元,增长1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为903.69亿元、683.89亿元。毕节市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明显提升,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文化繁荣发展、正能量不断凝聚,生态持续修复、环境有效治理。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开启新征程,创造新辉煌,是毕节试验区各族群众的共同心愿。主动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是历史赋予毕节试验区的使命。毕节市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毕节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毕节市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促进投资高位增长。围绕国家政策、资金投向和产业转移新动向,结合毕节发展实际,认真抓好项目谋划、包装和储备等基础性工作,科学、规范、精准地谋划一批大项目和好项目。深入挖掘国发2号和国办函35号文件的政策“红利”,努力把国家部委出台的差别化支持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瞄准知名企业,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圈的交流合作,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大型招商推介活动,着力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优强企业落户毕节。健全完善项目建设集中开工机制、“五个一”推进机制和现场观摩机制,认真落实“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年”各项工作,加强重大项目调度管理和跟踪服务,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2014年,毕节市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977个,中央和省支持资金22.52亿元,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央资金6.6亿元。实施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845个,“5个100工程”完成投资571.9亿元。黔希煤化工每年30万吨煤制乙二醇、织金一期每年60万吨煤制聚烯烃、织金二期每年40亿方煤制气、纳雍每年200万吨煤制清洁燃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投资73.02亿元。国家发改委批准同意织金一期每年60万吨煤制聚烯烃、纳雍每年200万吨煤制清洁燃料等重大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批准同意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同意毕节至叙永铁路项目建议书。

  工作人员进行焊接作业

  强化新型工业主导,加快工业强市步伐

  2014年,毕节市坚持“聚工业之气、造工业之势、成工业之强”,按照“两大基地”驱动、十二园区发力、标准厂房支撑、突出优势发展的要求,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提速扩量、转型发展。大力推进12个产业园区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园区标准厂房入驻率,努力夯实园区平台基础。切实拓宽园区经营思路,不断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要求,推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全力加快“两大基地”建设,集中精力推进 “四个一体化”等资源深加工产业,加快发展“五张名片”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制药、风能发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至10月,全市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906.04亿元,同比增长31.62%;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39.44亿元,同比增长17.1%。完成工业投资473.1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三,同比增长21.5%。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投资417.1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09.98亿元,完成税收24.8亿元,新增建成园区面积18.85平方公里,新建成标准厂房41.1万平方米,新增就业人员17199人,产业园区成为全市工业集群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兴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北斗导航、乌蒙山生物药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建成;金沙华润水泥、七星关明钧玻璃等一批资源型项目建成投产,为毕节市工业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量。毕节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兴国新动力等3家新能源汽车项目建成试产,开创了全省新能源汽车试运行的先河。

  毕节特色小城镇

  强化特色城镇带动,统筹城乡一体发展

  2014年,毕节市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走山区特色城镇化道路。加快七星关至大方同城化发展,大力实施县城提质扩容,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新区和省级城市综合体建设。强力推进省级示范小城镇和市扩大试点的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同步实施30个县(区)级示范小城镇建设。下大力气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不断巩固和扩大“两硬化”工程建设成果,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加快示范小城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把发展第三产业摆在城乡统筹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城镇产业支撑能力和人口集聚能力。强化城镇规划和管理,城镇规划建设注重“突出特色、体现风格、尊重历史、顺应自然”的理念,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使山水、田园、乡村、城镇、园区成为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建设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加大规划执法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城镇治理结构,构建精细、高效、便捷的管理格局。

  目前,以双山新区为核心的同城化建设持续推进,核心区20条共78公里主干路网开工建设,职教城内13条共52公里主干道路已建成投入使用。16个城市新区建设加快,实施城市建设项目432个,完成投资192.68亿元。50个示范小城镇实施项目491个,完成投资40亿元。全市城镇化率达33.97%。积极创新项目建设方式、资金保障办法和工程监管机制,在2013年投入20余亿元对94万户农户院坝和4万多公里连户路实施“两硬化”的基础上,今年完成通村公路建设6000公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完成投资61.05亿元。

  文明家园

  强化现代农业示范,夯实农业基础地位

  2014年,毕节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切实抓好粮烟生产,着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注重提高经济作物比重,突出抓好蔬菜、马铃薯、茶叶、核桃、精品水果、中药材、特色杂粮、生态畜牧业等产业,建立一批特色突出的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和规模养殖场。加快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注重品种品质品牌建设,以“贵州毕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龙头,深入推进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市、县级农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园区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上作示范。

  今年,全市粮食总播面积1071.98万亩,全市粮食总产量达256.14万吨,增长11.93%,预计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1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48元,同比增长7%和16%。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从48∶52调整到45∶55,27个省级和33个市、县(区)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织金红托、金沙台金跻身全省10个样板示范园区。“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公共品牌初见成效,新增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2个,10余个产品获地理标志产品,7家产品获“贵州省名牌产品”,28个产品获“贵州省著名商标”;“中国贡茶之乡”、“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皱椒之乡”、“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竹荪之乡”、“中国漆器之乡”等品牌认知度不断提高,产业形象逐步升级。

  人工草场建设情况(产业化扶贫)

  强化精准扶贫推动,加快同步小康进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毕节市现有贫困人口151.7万人,没有贫困人口的真正脱贫,就没有毕节的同步小康。

  今年以来,毕节市深入实施扶贫攻坚规划,认真落实中央、省出台的一系列惠民富民和扶贫开发政策,切实总结推广威宁扶贫攻坚和百里杜鹃旅游扶贫经验,加快实施《毕节试验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整合各类资源和扶贫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脱贫致富承载能力。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变“漫灌式”为“滴灌式”,做到结对帮扶干部、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等“六个到村到户”,全力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2014年,毕节市着力推进精准扶贫、机制创新、建档立卡、项目建设、社会帮扶、智力扶贫、重大事项等七项重点工作,围绕精准扶贫“四法”实施精准扶贫。共抽调9260名干部,组建1835支驻村工作队帮贫扶困。完成“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26600人,涉及财政扶贫资金1595万元。全市20个市级领导分别联系乡镇,共落实项目168个,资金22134.36万元。动工建设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16个,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安置房建设2924套,完工2503套258013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29546万元。预计全年可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6.06万人,预计实现大方和织金2个重点县22个重点乡镇“摘帽”目标。

  毕节城市新貌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宜居毕节建设

  2014年,毕节市牢固树立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重点治山、治水、治气,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决守住生态保护这条底线,不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巩固和扩大整脏治乱工作成果,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

  2014年,全市完成造林119.2万亩,完成重点区域绿化2.81万亩,新造特色经果林62万亩,林业总产值达96.8亿元。筹集资金5.87亿元。启动实施“荒山绿化”行动,全市森林面积1862.12万亩、覆盖率达到46.23%,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636.99万立方米;治理石漠化面积149.91平方公里,石漠化总面积下降到5767平方公里;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上升到32.08%。对金河化工、东华新能源等污染企业进行整顿和搬迁。建成污水处理厂29个、在建12个,投入近3亿元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将毕节市列入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范围,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黔西县水西国家湿地公园,纳雍县获“中国珙桐之乡”、赫章县获“中国野生韭菜之乡”称号,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和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海雀村、大方油沙河省级森林公园和纳雍县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黔西县金碧镇杨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大方县赛时代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毕节市体育馆一角

  持续发展民生事业,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2014年,毕节市坚持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作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民生事业建设。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强化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着力打造阳光计生、法治计生和民本计生。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强化“控辍保学”工作,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积极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扎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切实强化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巩固发展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大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目前,毕节市教育“9+3”计划和“4+2”突破工程有序推进,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多节点”格局加快形成。城镇新增就业6.7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就业15.3万人,被评为“省级创业型城市”。人口计生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97.6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291.28万人,城镇职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85万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44049套,基本建成5112套,竣工1172套。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为99.97%。

  毕节飞雄机场一角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区域竞争优势

  2014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毕节市加快推进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着力提升毕节飞雄机场营运能力,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力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通信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区域发展条件。

  截至11月30日,全市交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141.7479亿元,同比增长27.7%,预计到年底可完成投资152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08.33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9.1%,同比增长12.3%,预计到年底可完成投资137亿元;国省干线改造完成投资1.456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3.7%,预计到年底可完成1.74亿元;农村公路完成投资31.558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10.3%,同比增长161.9%;客运基础设施完成投资0.5131亿元。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及其他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已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投资目标。成贵铁路、织毕铁路、林织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铁路项目在建297.8公里,高速公路新通车188公里、在建450公里,飞雄机场通航城市达到11个、旅客吞吐量突破30万人次。全年累计完成水利工程投资15亿元;开工电网建设项目217个,累计完成投资7.28亿元;完成了700兆频段4G组网试点,新增216个自然村通电话、586个行政村通宽带,城乡通讯网络设施不断完善。

  全市推进会会议现场一角

  强化安全维稳工作,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2014年,毕节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努力驾驭人口众多、矛盾突出、基础薄弱等复杂形势,坚持集成创新理念,扎实开展社会治理,打造过硬政法队伍,着力构建平安毕节、法治毕节,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社会大局稳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工作中,毕节市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有力推进安全发展。大力推广“六零六好”社会治理经验和“网格化”管理经验,扎实推动社会治理工作创新。巩固拓展“三级联动视频接访机制”,推进诉访分离改革,建立健全网上信访平台,深入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问题。全面推行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巡逻防控力度,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群众安全感上升4.65个百分点。(韩贤普) (照片均由毕节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