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融合:援藏之“通”共筑发展之梦

2014-09-01 17:57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融合:援藏之“通”共筑发展之梦

  “相亲相爱,汉藏一家,犹如雪域高原上的茶与盐巴。”如今,这已化为广泛流行于西藏地区的谚语。对口援藏20年,给西藏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社会面貌的沧桑巨变,也扩大和深化了西藏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拉近了汉藏等各民族群众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感情相通,经济互通,人员流通,文化融通,促进了雪域高原与全国一起融合发展。

  “我长大了要学援藏干部,像黄叔叔那样资助许多小朋友上学。”察隅县中学学生李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孤儿李颖,家庭条件十分困难。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干部黄伟平,每年拿出3000元资助她上学。不仅如此,他还把李颖当亲生女儿照顾,不论多忙,总要抽时间去看看。黄伟平的关爱和帮助,改变了她的人生。

  帮穷助困、结对认亲,是几乎每名援藏干部都要做的事情。由此,藏族群众与内地干部之间真挚的感情日益浓厚。

  “在西藏,每天感受到的都是藏族人民的情谊。那些困扰自己的离家乡愁、高原不适,被火一样的热情驱散了。”一位援藏干部曾动情地说。

  20年来,援藏带来的不光是人财物,更重要的还有市场经济的新理念。以援藏干部为桥梁和纽带,大批受援地干部群众赴内地考察学习或挂职锻炼,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

  “对口援藏所带来的资金、项目以及新观念,提高了西藏的自我发展能力,单向援助正逐步向互利共赢转变。”西藏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廖贻东说。

  “南京的超市货架上摆着产自拉萨的玛卡,动车组摆上了西藏产5100矿泉水,青稞啤酒、牦牛奶成了抢手货……”西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边巴说,在援藏单位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西藏产品正走向内地市场,“西藏产”遍布内地很多商场、超市,有些还远销海外。

  2013年举行的招商引资活动——“中国光彩事业西藏行”中,内地大企业纷纷“抢滩”西藏,共签约200多个项目,协议总投资达2393亿元。

  有专家说,援藏工作从以前无偿援助到如今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从昔日单一的政府资金支援到包含政府资金、民间资本等在内的综合力量,这其中,市场的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西藏与内地在市场经济的理念上正在趋同。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援藏也被摆上重要位置。西藏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更多人得以近距离感受西藏文化艺术的魅力,文化的融合发展正逐步深入。

  有着上千年历史,集歌、舞、乐于一体的西藏民间舞蹈拉孜堆谐,曾经因多种原因濒临失传。为让堆谐文化更好地传承,上海市援藏队投入大量资金,使其重焕生机。在今年的上海亚信峰会中,拉孜堆谐给国内外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拉孜堆谐的成功仅是文化援藏的缩影。各援藏单位更注重的是推动西藏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和感情交融。对口支援拉萨市的北京援藏队,通过组织开展首都艺术家西藏行、京藏手拉手读书活动、京藏儿童手牵手夏令营、北京奥运文化展等一批文化品牌活动,增进了两地人民的情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年对口援助,让祖国各地与藏族群众的感情愈加深厚;

  20年对口援助,让藏汉之间的经济文化交融发展绵延不休。

  眼下,雪域高原正值最美季节。大昭寺前,象征着汉藏千年亲情交融的“唐柳”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新华社拉萨8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