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子岩
世界经济的复苏不单是一个经济体的任务。美国虽然持续复苏,但美国消费者也并非拯救地球的超人。各自为政的药方忽视了最为重要的合作。这种合作,不仅是经济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还意味着必须减灭政治领域的敌意。
没有亮点的数据
在今年5月的报告中,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发布了一项预测: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角色会互换。前者有望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而后者可能成为暂时的负担。
这种“专业”判断在最近公布的数据中沦为“业余”。
IMF在7月29日的报告中,预测新兴市场在未来5年的年增长率放慢至5%,而在2003-2008年,这个数字为平均7%。
虽然不太乐观,但离穆迪所说的“负担”还相差甚远。摩根大通在8月8日的一份报告中表示:7月份的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传递出一个好消息,新兴市场的制造业厂商似乎正处于快速增长中。如果参照历史规律,最新数据进一步证明亚洲国家外部需求正在增长。
相反,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经济增长陷入“停滞”。
据欧洲统计局14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欧元区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零增长。
欧元区内三大经济体德、法、意的表现全都令人失望。德国经济环比下滑0.2%,法国经济零增长,意大利也萎缩0.2%。
“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远没有前两支箭有“准头”。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折算成年率萎缩6.8%,是该国经济自2011年“3·11”大地震受到重挫后遭遇的最大降幅。
美国经济在发达经济体中仍保持相对强劲。目前,美国就业岗位已经连续6个月增长超过20万,不过劳动参与率依然令人失望,上个月只有62.9%。
各自为政开药方
美国和欧元区开出了不同药方。
美联储20日公布的最新一期会议纪要显示,鹰派成员已经逐渐掌握主导权,认为如果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通胀回升,美联储应该提前加息,以避免对就业和通胀目标的超调。
外界普遍预期美联储将于今年10月结束资产购买计划,并于明年中期启动首次加息。
而欧元区的困境在于面临通缩的风险。欧元区讨论的一个焦点,不在于控制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在于欧洲央行是否应该在量化宽松计划中购买公债,从而提高政策宽松程度。
欧洲央行已经向经济注资逾1万亿欧元,其中大部分资金已经得到偿还,如有必要,欧洲央行已准备好再注资1万亿欧元。
《金融时报》的社评文章对此有些急迫。“拖沓在欧洲大陆很多地方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痛苦。令人震惊的新证据表明,欧元区正滑向通缩和增长停滞,这些证据必须说服各国政府和欧洲央行决定性地转向主动积极解决问题。”
世界经济的风险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认为,各央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全球经济增长支柱并不平衡,而且各经济体之间没有合作。
IMF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美国收紧货币政策的时间可能早于预期,会导致全球借款成本上涨。而未来三年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率却有可能进一步放慢0.5个百分点。
这两个因素可能相互加强,致使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会冲击到那些经济失衡程度较高的新兴市场国家,比如阿根廷、巴西、俄罗斯和土耳其。
IMF表示,发达国家收紧货币政策时如果进行了良好沟通,那么负面影响将有限。如若美英升息的同时,欧元区和日本仍实行货币宽松举措,影响依然有限。
但这都是“如果”,历史的经验证明发达国家从来没有进行过事先沟通。如果两者升息不同步,可能导致全球汇市出现更多震荡。
这种不合作还表现在政治领域。
乌克兰危机引发的俄罗斯与西方制裁攻守战不断升级,但作用与反作用的后果就是两败俱伤。中东世界的动荡带来的油气价格起伏也让世界经济面临风险。亚洲是后危机时代的增长点,如今正在经历制约地区贸易和增长的紧张局面。种种地区冲突与不安,无疑都会对世界经济带来消极影响。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8月23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