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陕西卫视《星耀长安》话丝路由莫言和勒克莱齐奥开启

2014-08-19 12:29 来源:西部新闻网
    西部新闻网讯(记者 张丽 吕虹萱)2014年8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星耀长安,联袂上演了一场东西方文学的高端对话,一场万众瞩目、充满智慧的文化交锋就此展开。
    这次活动是丝绸之路万里行的核心内容,也是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前期重要环节。今年6月,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郑重对外宣布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将于10月20-24日在西安举办。为了进一步推进工作,主办方邀请了东西方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勒克莱齐奥,与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和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等文化陕军,围绕丝路两端电影和文学的交融、发展展开讨论。长安与丝路的对话的总指挥是陕西卫视总监胡劲涛,副总指挥为:西安发改委主任、西安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作办公室主任强晓安、陕西卫视副总监李盛荣和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宣凯。总导演和副总导演分别为:樊菁和姚伟娜。
    《星耀长安》是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西安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作办公室主办,陕西卫视、西安大唐西市集团共承办的“丝绸之路万里行”全媒体体验活动内容。“丝绸之路万里行”纳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影视桥工程。陕西卫视联合光明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西部新闻网提供全程网络支持。组成15辆车、45人的媒体团,于7月19日从西安出发,行程3万里,途经8个国家,最终抵达意大利罗马,全方位展现丝绸之路沿线的美好“风光”。
    西部新闻网记者从陕西卫视副总监李盛荣处了解到:目前文化综合节目《星耀长安》正在制作中,前3期邀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勒克莱齐奥对话,赵季平、高建群、张宏现场助阵。星耀长安,丝路红毯,文化魅力,只等你来!十月金秋,电影盛筵,丝路梦想,星耀长安!陕西卫视《星耀长安》独家推出丝绸之路红毯,诚邀各路英豪一展风采! 更多内容请关注陕西卫视《星耀长安》节目。敬请期待。更多网络资讯请关注西部新闻网 。
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刘斌致辞
    长安与丝路的对话,是这一穿越壮举的核心内容,旨在通过大师们的对话,深度解读、解密丝绸之路有关的文化问题,引领丝绸之路向更深的领域延伸,文化来引领,心通则五通,莫言对话勒克莱齐奥正是这种背景下的积极成果。此次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对话活动,最终选定在西安市莲湖区大唐西市酒店,与西安市拥有的丝路文化资源、在丝绸之路文化建设上突出成就和大唐西市的独有文化氛围有着直接关系。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陕西卫视在推进丝路文化活动中,与法国大使馆、西安法语联盟、里昂旅游局等机构密切合作,为西安市和里昂市发展友好关系牵线搭桥,为东西方电影和文学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在于各方合作举办“长安与丝路的对话”的同时,也为中法建交5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8月15日11:35分,法国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勒克莱齐奥先生的飞机抵达西安咸阳机场,主办方陕西卫视和大唐西市集团为勒克莱齐奥先生精心准备了法语版的《小苹果》舞蹈;8月15日12:35分,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也提前20分钟抵达西安咸阳机场。在接机仪式上,主办方陕西卫视和大唐西市集团给两位诺奖获得者送上了鲜花。两位诺奖得主的顺利到达,也标志着这次东西方文学巨匠的巅峰对话正式起航!
    在8月15日下午五点,莫言和勒克莱齐奥两位诺奖得主应邀参观了大唐西市博物馆,晚上主办方陕西卫视和大唐西市集团公司联手陕西特色餐饮名店德发长为两位诺奖得主精心准备了陕西特色美食饺子宴。在宴会上,莫言与勒克莱奇奥饶有兴趣地包起了饺子。年纪更长一些的勒克莱奇奥首先做了学生,仔细看莫言先包了两个,自己也马上动手。法国作家包了两个饺子就立即感叹自己水平不如莫言。吃饺子的时候,莫言也尽中国地主之谊,几次起身为勒克莱奇奥夹菜。
    在8月16日上午,中国诺贝尔第一人莫言和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应邀到访西安临潼,参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届时两位东西方文学巨匠还将零距离接触秦俑;当天下午,两位诺奖得主还参观了西安港务区和西安市汉城湖景区。
莫言参观兵马俑 陕西卫视副总监李盛荣和西部新闻网总编张龙陪同
    当天晚上,主办方陕西卫视和大唐西市集团公司为两位诺奖得主举办了一场精彩的酒会,著名书法家、陕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成海、著名书法家杜中信和著名画家、陕西国画院院长范桦等当场挥毫为莫言先生赠送了书画作品。酒会上,原人民日报社驻陕西记者站站长兼西北党支部书记孟西安告诉莫言,有一位从西藏归来的著名画家赵喜印要向莫言先生赠送画作,莫言十分高兴,欣然接受画家赵喜印绘制的栩栩如生的《天马行空》图并称赞画的好并且意义远大,落款说明是“丝路与长安对话暨中法建交50周年”,莫言接受赵喜印的作品并欣然同孟西安和画家赵喜印以及大唐西市集团执行总裁李中航一同合影留念。
莫言接受著名画家赵喜印赠送书画(左一赵喜印、左二莫言、左三孟西安、右一李中航)
    8月17日,星聚长安,共话丝路。文化大师“莫言”与“勒克莱齐奥”成了全国以及全球媒体的角逐对象,缔造文学界的巅峰对话,让中国文学与法国文学跨越亚欧大陆,在十三朝古都相遇,让众人见证穿越丝路的对话。出席的领导有: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有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刘斌、陕西广播电视台台长王广群、西安发改委主任、西安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作办公室主任强晓安、中法建交五十周年庆典主席marc piton(马克毕栋)、陕西卫视总监胡劲涛、陕西卫视副总监李盛荣、西安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西安大唐西市集团执行总裁李中航、西安法语联盟法方校长高杰力、西安法语联盟中方校长刘莉等。嘉宾有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法国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勒克莱齐奥、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赵季平、中国翻译家协会常务副会长许钧、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高建群和西影集团董事长张宏、著名画家赵喜印等。西部新闻网全程报道了此次活动,西部新闻网总编张龙也受邀参加本次对话活动。同时,莫言和音乐大师赵季平、作家高建群和西影集团董事长张宏就西部电影、当年拍摄电影《红高粱》的合作等话题进行对话,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对于西部电影的新机遇探讨各方观点:赵季平观点:艺术必须与脚下的土地密切结合,陕西这块土地厚重,文化底蕴丰富,有大量的灵感可以挖掘,希望下一代能够继承80年代做电影时那种不计功利的精神,拍出更加好的电影,重现西部电影的辉煌;高建群观点现在很多电影虽是大制作,但双脚没有真正的踩在大地上,也没有真正的深入脚下的黄土地。同时现在很多的电影没有钉子,是因为电影没有强烈的历史节点,电影人更应该多去思考怎样吸引新一代人;张宏观点:目前很多电影如《小时代》、《后会无期》等打破了以往电影的规律,而西部电影集团也要顺应趋势,制作符合国际化、符合年轻人思维的电影。目前市场与艺术的矛盾只是特定时代的暂时现象,西部电影有望通过身后这片厚重的土地汲取更多营养,做到艺术与票房兼得;莫言表示,如果对脚下生活的土地没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就写不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电影作为综合的艺术,也要扎根土地,反映生活,但电影也需要票房的支撑,更应该让艺术与票房兼得。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部分,西安与福州联合主办的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将于10月20—24日在西安举行,目前已征集了丝路沿线18个国家100多部影片参展。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获邀担任首届丝绸之路电影节顾问。
A接机篇  狂热女粉丝搂住莫言肩膀拍照
     8月15日中午,中国作家莫言与法国文学家勒克莱奇奥分别乘飞机“空降”西安,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将进行“长安与丝路对话”主题对话。
  陕西卫视副总监、“长安与丝路对话”活动副总指挥李盛荣、大唐西市相关负责人、莫言密友潘阳和西部新闻网总编张龙同陕西20多家主流媒体一行前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接机。年近六旬的莫言短袖墨镜,亮相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接受欢迎鲜花后,向前来欢迎的粉丝挥手微笑。不少读者手捧莫言作品《盛典——诺奖之行》向偶像欢呼,过路旅客也纷纷驻足欢迎,一位狂热女粉丝甚至搂住莫言肩膀用手机合影留念。
陕西卫视副总监李盛荣、大唐西市相关负责人、莫言密友潘阳和西部新闻网总编张龙前往接机
    勒克莱奇奥与夫人比莫言约早1个小抵达西安,有十多位粉丝现场演绎法语版小苹果舞蹈,欢迎这位来自浪漫国度的文学家。勒克莱奇奥夫妇对这个别出心裁的欢迎十分高兴,并在现场为两位手持自己作品的读者签名。
  莫言2012年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瑞典文学院宣布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上世纪80年代,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作品《红高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并被导演张艺谋拍成同名电影,成为时代经典。
  勒克莱奇奥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现今法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代表作品有《诉讼笔录》、《寻金者》和《罗德里格岛游记》等,200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勒克莱齐奥曾多次访问中国,与中国文化界保持着长期的交流。
     B旅游篇  莫言勒克莱奇奥观"秦俑"被围观 莫言全程惜字如金
    “莫言来了!”不知道是谁第一个认出莫言的,总之在8月16日上午11点左右,正在秦始皇兵马俑参观的游客迅速向莫言方向汇聚过来,来围观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而馆方也临时增加了安保人数,保障现场秩序和游客安全。
  可能是因为“不甚了解”的缘故,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人勒克莱奇奥就显得“清闲”了很多,和莫言全程很少发言不同,他和馆方工作人员的互动非常频繁,也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疑问。比如“为什么陶俑要这样摆放”,比如“他们是不是以前握有兵器”……
莫言和勒克莱齐奥参观兵马俑 西部新闻网总编张龙陪同
  莫言来到西安,除了参观之外,没有接受任何采访。即使面对众多媒体的围追堵截,莫言仍是人如其名,多看少说。实际上他也没有机会多说什么,因为这位文化明星的光环,因为每一个希望能和他合影的人,早已把他团团围住。昨天,莫言前往兵马俑时,正好遭遇堵车,两个多小时后才抵达。到达后,莫言和另一位诺奖得主勒 克莱奇奥还没下车,粉丝们就已经围在他16日,中法两位诺奖得主莫言与勒克莱奇奥现身“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用1个半小时穿越2000多年与秦俑军阵“零距离”接触。
  适逢周末,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游人如织,莫言所到之处,人头攒动,不时对其报以热烈掌声,“莫言”二字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莫言频向游客挥手致意。
  莫言与勒克莱奇奥此行较为全面的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3个展馆,但除了讲解员向莫言介绍铜车马的制作工艺时,莫言简单与之交谈外,其余时间莫言选择“观而不语”。
  参观行将结束,勒克莱奇奥提笔在留言簿上用法文题写:“首次参观秦兵马俑,怀着敬畏之心,感受到人文情怀的厚重。”此时,莫言一行亦结束了对秦兵马俑的参观,临别时分,莫言依旧未留只言片语。当天下午,两位诺奖得主还参观了南门城墙、西安港务区和西安市汉城湖景区。
     C对话篇   真诚对话文学、阅读、名望、西安和丝路
    8月17日,中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长安与丝路对话”活动中,与同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展开了一场“东西对话”,两个有故事的人在一起分享着自己对人生、对丝路、对文学的理解。 
中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勒克莱齐奥展开了一场“东西对话”
莫言和著名电影作曲家赵季平、作家高建群和西影集团董事长张宏探讨西部电影
  莫言表示,自己和法国文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当年他读了大量法国作家的作品,开阔了眼界,提高了鉴赏力,陶冶了性情,“我曾经在2004年获得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这是法国文化界给我的荣誉,说明我的文学作品也影响了一些法国的读者。勒•克莱齐奥先生获得过人民文学出版社颁发的最佳外国小说奖,我们两人在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之前,就获得各自国家的文学奖项,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这里,我们俩很有缘,有缘千里来相会。” 
  莫言与勒•克莱齐奥的对话,围绕相互之间的关注与理解,虽然稍显碎片化,却非常难得真诚。 
  对话•文学 文学应有批判人性贪欲的功能
  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间的对话,文学一定是谈话的开端。 
  莫言说当下局部战争、局部的灾难依然存在,“社会进步了,进步得还不够。人性确实是在逐渐走向完善,但说明还有很多缺陷,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学、艺术、宗教的作用非常重要。文学是研究人类情感的,不仅能揭示人性真善美,也能揭示假恶丑。文学应该有批判人性中的贪欲的功能。文学的基本点都是描写人的、刻画人的心灵的,塑造人的形象的,描写人的情感肯定要遵循对人性的剖析,让阅读者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教育。” 
  对此,勒•克莱齐奥解读了自己读莫言小说的情感体验,“莫言的小说中有很多地方书写的是灾难和黑暗。在小说中,也有关于历史、政治和人类内心情感的残暴和暴力的东西。”读他的小说能让这位法国作家感到震撼,“我看到了其中的真实,真实恰恰是作家要表现的。”他说,在莫言的小说中同样能看到希望。 
  莫言回应:“勒•克莱齐奥先生是我的老师,比我年长。我前几年开始读他的书,来之前也临时做功课。他的文笔非常优雅。他写小说,刚开始从很小的地方,写自己的家庭、父亲、母亲,然后扩展开,从一个小的点着手,那种感觉和细节很好。我认为他是在法国新小说运动的基础上又往前跨了一大步。我往往喜欢写宏大的场面、写历史场景,写众多的人物、写战争、饥饿、灾难、政治,勒•克莱齐奥从小处入手,依然展示丰富的人性和广阔的人生。” 
  对话•阅读    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没什么是禁书
  勒•克莱齐奥说,莫言对大地的写作,是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我们人类要学会与大地和自然相处。植物、动物、人应该和平相处,没有哪个种类优于别人。我是书的孩子,我出生在战争期间,不能出门,看词典,正是词和字让我慢慢了解世界。” 
  莫言则说自己上学很少,上了五年级就辍学,无法参加沉重的劳动,有一段时间无所事事,这期间兴趣最大的就是到处搜集村子里存的书,“每个村子里都会有十几本,《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父母亲反对我读这些闲书,文学书在农民眼中是没有用的闲书。有时候读书入神,放牛放羊,牛跑到别人的地里吃了粮食,回家挨骂。” 
  勒•克莱齐奥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没有什么是禁书,“我去毛里求斯会给孩子们送书,下次去会送给他们《丰乳肥臀》。” 
  对话•名望   我们需要记住自己对别人的责任
  同为文学大师,两人名声在外,那么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出名呢? 
  莫言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没出名的时候,千方百计想出名,出了名以后,给个人生活带来一些影响,活动不自由了。今天下午,我要在西安街头光着膀子走一圈,哪个有心人用手机拍照,会成为蛮搞笑的新闻。名都是虚名,尤其是作家的名,对作品的质量没有任何的提高。我想能够获得这个奖项。并不代表你就是最棒的,奖都是相对的,我自己也非常清醒,即便是在中国、在西安的范围内,比我写得好的作家都有许多。心里有这个清楚的认识,处理问题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勒•克莱齐奥说,“一个作家再出名,是有限度的,文学不是一切,我们要吃饭,我们需要地里长出的红高粱,需要记住自己对别人的责任。” 
   莫言对话赵季平 艺术家创作最终要向生活靠拢 
  当年莫言和赵季平在电影《红高粱》合作,昨日,两人在一起讨论西部电影。 
  赵季平回忆当年的创作,“我觉得那时候拍电影,没有任何功利,我和张艺谋、陈凯歌,我们去陕北一个月,住在窑洞的土炕上,回来都是一身虱子,但是就是这一身虱子,我们领悟了那块土地的精华。从那时一直到《红高粱》的创作,我记得歌词是你的手笔。” 
  那时莫言写着“妹妹你大胆的朝前走,朝前走,莫回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从此后,高搭起绣楼,抛洒这绣球,与你喝一壶高粱酒。”创作过程中,赵季平给张艺谋说,“既然红高粱,咱全家红”,于是歌词就成了“从此后,搭起那红绣楼,抛洒这红绣球,与你喝一壶,红红的高粱酒。”赵季平把北方人打夯用的劳动的曲调用在《红高粱》中,“我觉得我们的艺术必须和土地密切结合,我们的西部电影能不能再展辉煌,我觉得陕西这块土地厚重,有文化底蕴,电影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要一个团队,我寄希望于年轻有为的下一代,继承凯歌、艺谋上世纪80年代的精神。” 
  作为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顾问,莫言说,“现在很多人把电影《红高粱》看做陕北题材,我说这应该是一部东西结合的电影。艺术家创作最终要向生活靠拢,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没有对一方水土深厚的情感,没有对这个地方老百姓生活的全面的深刻的身体力行的了解,别想写出有个性有特色,尤其是有地方特色的作品,无论小说、音乐、电影都是这样。” 
  莫言:我是老西安,城墙圈住了我们历史的根
  莫言的发言以“我是老西安了”开篇,已经来过20多次西安的他,感慨西安的不断变化,“变化这两年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越来越大。” 
  谈兵马俑:看一次,文化水准就会提高一次
  当莫言站在兵马俑面前时,他感叹祖先伟大,感慨祖先创造文明的辉煌,“感谢西安人民为了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所付出的艰苦劳动,兵马俑不仅是西安的、陕西人民的,也是中国的,是世界的、全人类的文明。我想来看兵马俑的人多数是外地人,这个东西谁看就是谁的,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会变成自己的文化素养,所以我们西安人民不要老是觉得这是身边的事情,赶快去看,多看一次,文化水准就会提高一次。” 
  谈城墙:这是西安人历史文化观念最好的呈现
  站在古城墙上莫言也很感慨,全世界有很多的城,大多数毁于战火、人祸和自然灾害。西安的城墙保护得这么完整,是西安人历史文化观念最好的呈现,也表现了西安人的远见卓识,“我们没有把城墙拆了建楼房,城墙圈住了我们文化的心,圈住了我们历史的根,它的意义非同凡响。” 
  谈丝路:多丰富的学问谈到丝路都会捉襟见肘
  对于丝绸之路,莫言表示:“这个话题如此久远,如此宽阔。无论多么丰富的学问谈到这个话题都会感到捉襟见肘。西安作为丝路起点非常光荣,丝路建设从来不是单纯的经济建设,它是思想交流,它是思想之路、文化之路、友谊之旅、和平之路。” 
  “我们的祖先向西,用丝绸和青瓷去贸易,满载着友谊与和平的理念,没想过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带回了西方各国优秀的物质和文化产品。郑和当年下西洋时候,没有带回金银财宝,而是带回了一只长颈鹿。我们享受的食品和乐器很多是从丝绸之路传到现在的,这都是丝绸之路文化含量、文化交流的硕果。 
  重建丝绸之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继承,我们要继承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继承几千年丝绸之路交流过程中,融入中华民族血液中的西方文化元素。在继承的基础上,我们要特别重视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能比较,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发现对方的长处,自己的缺陷。” 
  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建,莫言认为:“我们不应该满足于把祖先留下的东西保存好,应该在继承保存祖先给我们宝贝的基础上创造出我们自己新的产品、科技和文化,作为作家我们应该写出新的文学作品。只有这样,当有朝一日,我们成为前人的时候,我们的后代儿孙才能享受我们的成果。”“蚕在吐丝的时候,没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莫言引用艾青的诗,以春蚕吐丝的精神,创造出无愧与时代的文化成果作为自己发言的结尾。 
  勒•克莱齐奥:西安具有伟大的历险精神 
  英俊而深沉的勒•克莱齐奥以“对我来说,能来到西安,特别是能和莫言先生一起来,是巨大的荣幸。”作为自己的开场白。 
  谈西安:西安曾是一座非常安静的城市
  20几年前,勒•克莱齐奥就来过西安,“那个时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我走的几个城市就有西安,西安吸引我的是它的历史和建筑。我有一些模糊的记忆,当时我和夫人一起在老城里走。现在我发现西安变了,过去的一些还依然存在,那是历史有名的建筑。城墙、大雁塔,但是很多地方都变了。在我的记忆当中,那时的西安是一座非常安静的城市,像在沉睡中。我们过去模糊的记忆已被西安的发展所隐去。” 
  对勒•克莱齐奥来说,就是这种古今的对照的力量很大,“当我去看兵马俑时我有一种矛盾的感觉,当我看到从地下挖出的兵和马,虽然他们属于过去,但他们好像重新复活,他们所代表的不是战争,投向未来的是人民的力量。他们从历史中来,见证新的进步”。 
  谈丝路:在交流中,才有了人类的希望
  谈到丝绸之路,勒•克莱齐奥说他同意莫言的说法,“丝绸之路是无限的,没有尽头的路,所有的路都是多向的,既是从东方通向西方的,也是从西方通向东方的,这条路就是交流。就是在这种东西南北的交流中,才有了人类的希望。”勒•克莱齐奥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人类的交流中,文学起着什么作用?“我想说,没有文学,这种交流将变得更困难,我不是中国人,但是当我读老舍的书,我马上可以感受老舍当年的生活,我还通过鲁迅了解中国。我不是山东人,也不知道当地农民的生活,当我读莫言的作品,便和他产生了共鸣,好像他邀请我去了他的家。文学是我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进行交流最好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增进了解。我是在战争中出生的人,我听过炮弹在我奶奶的房子上落下,在战争当中我们也经历过饥饿,所以看莫言的书我会有同感。” 
  “为什么我到西安特别激动,这是一场伟大历程的重新开始。”勒•克莱齐奥说,新的丝绸之路交流的不仅是香料、丝绸,而是新的尊贵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精神。新的伟大的历程,这种新又是与过去紧密联系的,马可波罗因为有了丝绸之路,他在元朝时到了中国的北方。在另一方向,玄奘从西安出发去西天取经,走的也是丝绸之路。他们使丝绸之路,成为一条精神的丝绸之路,因此当我们讲新的丝绸之路时,它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此,我要感谢西安这座城市,它具有伟大的历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