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投入还将加大 结构减税“小步快走”
财政政策年内仍会持续发力(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罗兰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政府采用定向降息、抵押补充贷款等货币政策助推经济的同时,更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民生工程,加大棚户区改造,进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促进消费等手段,帮助经济实现企稳回升。专家预计,年内财政政策将在稳增长政策中占据主要地位,仍会持续发力。
1 积极财政成为压舱石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特殊时期,宏观调控既要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又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目前,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大规模放水有可能使经济出现大量“泡沫”。在此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凸显,它承担起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重任。
积极财政政策表现为扩大支出。财政部5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吹响了财政稳增长的号角。5月份,全国财政支出12790亿元,增速迅速拉升至24.6%。6月份支出高达1.65万亿,增速上升至26.1%,创下2012年7月以来最大同比增速。6月份财政收支年内首次出现月度赤字。
财政支出的重点是那些兼具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项目。据统计,在财政支出中,投入固定资产投资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国家预算内资金,而在国家预算内资金中,近60%投向基础设施领域。
减税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多次研究出台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营改增扩围、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等政策。“减税的意义主要在于减少中小微企业的负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强调,由于财政方面的政策尤其是税收方面的政策多采用小步快走的方法不断进行微调,这种微调累计起来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积极财政政策对稳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从二季度和6月份的情况来看,政策效应正在显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以6月份几个指标为例,市场预期继续好转,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指数6月份达到51%,连续4个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止跌企稳,1—6月份增速为17.3%,比1—5月份回升0.1个百分点;工业也在回升回暖,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比5月份提升0.4个百分点。
2 还欠账与促消费并举
财政支出并非盲目扩大投资,而是用在改善民生,还清历史欠账上。今年4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
从目前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方向看,中西部铁路建设、棚户区改造、民生保障、城镇管网改造、三农支出等是主要内容。其中,棚户区改造是一大重点。
上半年,国家开发银行已完成棚户区改造贷款2000亿元,预计今年棚户区改造资金将达到5000亿元左右。棚户区改造对经济拉动作用大,有利于缓解经济下滑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过快的风险。据估算,对房地产投资的拉动增加2.29个百分点,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增加0.43个百分点,对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增加0.21个百分点。
上半年实施的包括营改增、降低中小企业税费等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不仅减轻了居民和企业负担,还起到稳定物价、降低老百姓消费成本,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6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
3 用足政策还需选好抓手
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有望持续加码,财政支出会继续扩大。有机构预测,下半年财政政策在不扩大全年财政赤字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单月增速20%的水平预计能延续至3季度。
专家指出,财政支出要继续用在民生、经济发展薄弱和重点领域上,要将钱用在刀刃上。预计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等将是财政政策发力重点领域。
减税依然有一定的空间。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分析,目前减税并不是没有继续扩展的空间,各项交易税、经营税以及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都有利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同时,财税改革也可能在下半年提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重点推进3个方面的改革。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本轮财税改革有两大重点。一是结构性减税,助力调结构、稳增长。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至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及一些生活服务业。继续加大小微企业减税力度,包括进一步降低企业所得税率,降低优惠门槛。二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为地方政府减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8月09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