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德国记者 郑 红
德国奥古斯特·明克公司是一家生产工业用刷子的工厂。米夏埃尔·施贝特是这家公司的一名铣工。在这里工作,施贝特曾因为对生产过程进行的一次创新改进而受到表扬,这个改进可以为一个需要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节省51秒钟,合算下来相当于为每笔订单节省5000欧元。
奥古斯特·明克公司拥有350名员工,在世界各地有1.5万多名客户,生产的工业用刷有上百种。公司实施“持续改善过程”,鼓励员工持续加入到生产过程的优化中去,每个生产者同时也是改良者。在这里,“共同思考”是企业的原则,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一个小组就会在车间里开会讨论,喧闹的车间瞬间变为一个学习讨论小组。
在欧债危机当中,德国凭借其坚实的实体经济在欧洲一枝独秀。德国制造业保持业界的领先地位,这与德国企业注重创新密不可分。德国企业对入职的年轻人进行培训教育时,也十分重视激发年轻一代的创新本领。
德国实行“双轨制”职业教育,这可谓是德国工业的“法宝”,也是企业创新力的源泉。所谓“双轨制”职业教育,就是学生一边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学习实际操作本领。这些人毕业后成为了德国工业创新的生力军。
在德国,从跨国企业到只有50人的家族企业,都为青年人提供学徒岗位。对于企业来说,这是在培训自身未来需要的员工。德国工商联合会培训部的乌尔丽克·弗里德里希女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学徒经过2至3年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学习,可以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通常企业提供培训的岗位正是缺少人才的岗位,因此,这些学员也会得到自己独立的任务,需要自己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这些对于提高员工的创造性至关重要。
明克公司培训部主任迪特马尔说,在对学徒进行培训时,要给他们很多的自由空间,公司希望员工自己思考,而不只是按照要求做事。对此,公司有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案。公司聘请了专业的培训人员,为员工制定特殊的培训计划。比如在每一种教育课程之后,都让学员提出5到10种改进建议,并记录下来。随后,专业的培训人员会支持学员将提出的设想转变为现实。像这样的课程,公司每年要举办30至40场。
(本报柏林7月22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23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