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宗教界捐资1300多万元帮扶民族村五水共治
浙江省五大宗教齐全,信众人数较多。长期以来,浙江宗教界积极弘扬慈善精神,组织参与了情系社会献爱心、支援汶川地震等一系列宗教公益慈善活动,树立了宗教界促进社会发展的良好形象。在今年浙江开展的以“治污水、队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主要内容的“五水共治”中,全省宗教界积极发挥正能量,踊跃捐资1300万多元在50个民族村开展了“五水共治•五教同行”公益慈善活动,推动了民族乡村建设美丽畲乡、创造美好生活,受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广泛好评。
浙江世居的少数民族人口有近40 万人,分布在浙江430多个民族村。近年来,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但少数民族群众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据了解,2013年,全省少数民族群众的人均收入只有8739元,只达到全省农民平均收入的一半。不少民族乡村由于地处偏远山区,村里的交通设施落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有的民族村甚至长期没有解决饮用水问题,更谈不上进行生活污水的治理,民族乡村生态环境日益受到了污染,少数民族群众急切希望参与“五水共治”,使民族乡村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
少数民族群众的呼声就是工作的要求,在宗教界与民族村之间架设起慈善爱心的桥梁成为今年全省民宗部门的一大工作重点。宗教界在了解到民族乡村对环境改善的迫切要求后,也马上行动起来,省级五大宗教团体向全省宗教界和广大信徒进行广泛动员,专门发出了积极参与“五水共治”公益慈善活动的倡议。倡议书提出宗教的教义教规、宗教伦理道德中历来都尊重和珍惜自然,重视生态环境,宗教界要立即行动起来,努力实践保护环境、优化生态的善举,为改善浙江民族乡村的生态环境贡献出力。
今年3月,杭州市佛教协会与灵隐寺、普陀山佛协、奉化雪窦寺、温州太平寺、金华赤松宫、省市伊协和凤凰寺、浙江省天主教“两会”、浙江省基督教光盐基金会和温州基督教柳市堂等率先参与爱心义举,在“五水共治•五教同行”公益慈善活动签约仪式上共捐资620万元,牵手10个民族村,启动了第一轮民族村的“五水共治”工作。每个结对村50万元的宗教慈善爱心款如涓涓细流涌入畲乡大地,给民族乡村带来了春天般的暖意。
民族乡村干部群众带着宗教界的深深情意,投入到“五水共治”的行动中。不管风吹雨打,不管白天黑夜,造村蓄水池、砌河塘石块、铺排污管道、建公共厕所,爱心善款在10个民族乡村开始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临安市太湖源镇众社村利用爱心善款等资金修建了一条长1000多米的茹溪支流防洪坝,疏浚清理了河道,保障了南苕溪的清洁水源。龙游县沐尘畲族乡社里村抓住村民下山移民的机遇,在新建的居民住宅区专门铺设排污管道,设立了2个生态型化粪池,村民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完全达到环保排放要求。松阳县象溪镇吴村村新建了长10米、宽2.5米、高2米的蓄水池,并铺设了近上万米的管道,解决了村民长期没有自然水的困难。龙泉市八都镇署网村利用爱心款等资金新建了2个蓄水池,并对村内环村河道进行全面砌石,民族村真正成为生态优美的美丽乡村。 ……
宗教界对“五水共治”的进展情况也非常关注,7月初,部分宗教团体或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专门到民族村现场指导“五水治水”的落实情况。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马玉婷,省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副主席张大鹏,绍兴市佛教协会秘书长袁国辉,杭州灵隐寺书记常法等冒着酷暑亲赴民族村,实地察看“五水共治”的具体进展情况。宗教界代表每到一村,与村班子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了解五水共治的实施进度,了解民族村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对民族村干部群众“五水共治”的工作热情、工作干劲和工作进展情况相当满意,并希望民族村进一步把资金使用好,把项目实施好,把管理提升好,真正使“五水共治”取得实效。而民族村在与宗教界的交流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恩。民族乡村干部群众怀着浓浓的感恩之心,感谢宗教界对“五水共治”的支持,他们表示一定不辜负来自千万信众的款款深情,把爱心洪流变成清清河水美化民族乡村的美好家园。
第一批“五水共治•五教同行”公益慈善活动有了实质性进展,第二批又拉开了序幕。全省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从5月份开始,进一步启动了第二批捐赠活动,宗教界又踊跃捐款了600多万元,全省宗教界总计捐款达到了1300多万元。杭州市佛协和灵隐寺共捐款250万元,普陀山佛协捐款150万元,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马玉婷个人捐款1万元。800多万元的爱心款将结对40个民族村,每个结对民族村将有20万元爱心资金用于“五水共治”。爱心还在延续,浙江民族乡村带着宗教界和宗教信众的爱心,再一次架起了宗教与民族的友爱桥梁,用款款深情共同描绘畲乡山青水秀、美丽如画的明天。(潘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