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热点聚焦:深化改革是经济最强“正刺激”

2014-06-30 08:0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简政放权增强活力 盘活存量调整结构
 

 
    本报记者 罗 兰
 
  针对经济增速下滑现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微刺激政策进行调控,目前,各项指标出现向好之势,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专家指出,在目前情况下,短期应该继续采取稳增长措施,同时,更要通过深化改革启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现经济健康长远的发展。
 
  稳增长要靠改革发力
 
  众所周知,当前中国经济减速是由长期结构性因素造成的。通过深化改革实现经济增长是政府确定的基本原则。政府多次强调,只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就集中精力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
 
  专家指出,短期的稳增长措施作用有限。经济学家李稻葵说,稳增长政策只能短期发挥效应,而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是多层次的。他表示,应该把注意力从短期的增长转向改革动力问题,从而保持中国经济能够较快地恢复增长活力。
 
  今年以来,中央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简政放权方面,取消和下放52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部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将3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加快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财税改革方面,继续推进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工作,降低小微企业税负和控制地方债务规模等;金融方面,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减少对汇率的直接干预,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等。
 
  依靠改革,中国经济取得长足进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我们着力依靠改革实施结构调整。从优化供给和改善需求两侧精准发力,主要运用市场化办法并辅之以差别化政策,有扶有控、有保有压、有进有退,既大力支持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又加大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投资。
 
  改革启动经济内生动力
 
  与放松银根、从外部刺激经济的方式相比,通过改革启动经济内生动力是“正刺激”。专家指出,通过外部刺激,经济在短期内有可能再度提速,但强心针失效后很快会瘫痪下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把体制机制弊端去掉,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继续通过盘活存量政策、调结构、促改革等方式激发经济增长活力,才是获得健康体魄长远发展的根本。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如今,经济发展已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我们应从全局出发适应新常态,坚决纠正单纯“以增长速度论英雄”的偏向。向改革要增长动力,当务之急是优先推进既利长远发展又利短期经济增长的重大改革。
 
  即使近来采取的微刺激政策也具有调结构的双重作用。“这些措施并非纯粹为了‘稳增长’,而是把稳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相结合,尽量达到一箭双雕甚至一箭多雕的效果。”上海博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说,例如,最近中央政府重启国家电网的升级与“西电东输”的项目,不但有利于稳定投资增长,而且有助于西部大开发,还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回过头看,如果不是用改革的办法,即简政放权、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着力调整结构‘三管齐下’,而是采取短期刺激政策,不仅去年的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而且今后几年的日子也许会更难过。”李克强说。
 
  改革力度未来仍需加大
 
  未来改革的力度将继续加大。民族证券研究认为,中央将会利用经济增长下滑的压力,倒逼各方面的改革加速,以尽快释放改革带来的增长红利。第一,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第二,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
 
  专家认为,向改革要增长动力,当务之急是优先推进既利长远发展又利短期经济增长的重大改革。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解决没钱花和有钱不敢花的问题,把13亿人的消费潜力挖掘出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办学办养老等,满足人们迫切需要的多样化服务需求。推进税制改革,全面实施营改增等。
 
  沈建光建议,今年应该特别重视以下几点:一是重视稳增长的必要性。二是重视改革的协调性。三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给予充分重视,并积极推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6月30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