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产业布局: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一阳指”

2014-06-03 16:23 来源:综合信息
    进入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如雨后春笋般破土,成为市场关注的政策焦点。“京津冀一体化,关键还在于产业分工布局,重新规划城市群的布局与形态,在比较各自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明确的分工和定位。”某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身处产业布局主体位置的政府、企业与社会将重新划定角色,以确保抓住此次发展机遇。
 
    打造产业梯度形成区域合力
 
    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一直以来,京津冀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并未形成相对合理的产业布局。随着北京各区域产业集群的逐步外迁,势必形成商贸、服装、旅游等多个产业集群。而这一切,对于身处产业链洼地的河北省而言,无疑是一次绝佳的机会——承接北京的外迁产业,逐步优化城市群的产业布局。
 
    据悉,就在5月8日,北京市丰台区与保定白沟商贸产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把北京大红门地区仓储、批发等市场业态搬迁、转移至保定白沟,这也预示着河北开始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京津冀地区产业集群转移序幕正式拉开。
 
    早在十年前,京津冀三地产业布局已初步成形。聚集大量人才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高端服务业等行业发展迅猛;天津则有着先进的制造业,工商业基础良好;河北省以第二产业为主导,钢铁、煤炭、电力、轻工业为其产业基础。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认为,为承接北京逐步退出的区域性批发、物流产业,河北需要改变原有经济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区域性的服务业将升级为更好的产业。
 
    三个不同的城市,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基础产业优势,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三者根据各自特点,渐次进一步开展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打造产业梯度,形成区域合力,不断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
 
    企业担纲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角
 
    李国平指出,“如果说长三角可以借鉴给京津冀的经验,就是要推进市场化进程,通过企业主体来推动在区域一体化中的合作,使一体化的行为和结果有市场根基。政府推动可能只能起到加速的作用,根本在于市场的主导。” 
 
    作为河北城市运营的领军力量,早已布局保定白沟的隆基泰和,就在推进北京产业迁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01年进驻白沟后,隆基泰和投资建设了服饰、箱包批发等10座商城,经营面积扩大了6倍,彻底改变了白沟大棚式、地摊式经营模式。
 
    可以说,除了政府的指导、当地自然形成的产业基础外,产业集群的形成则需要有以隆基泰和为代表的大型企业的穿针引线,助力一体化过程中产业集群的确立。据了解,在聘请国内外一流市场研究专家数次研究论证后,隆基泰和2012年再次在白沟投资大型国际化商业集群项目,即隆基泰和“和道国际”,此项目总占地7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总投资预计达500亿元。建成后,将会形成箱包、原辅料、商品会展、物流、特色休闲旅游、购物六大商业中心,打造形成北方的“义乌商品市场”。
 
    从某一个侧面讲,产业的分工布局如同京津冀一体化的“一阳指”,直接关乎一体化程度的高低,而在当地布局多年的企业,以隆基泰和为代表,由于了解本地优势,能够引导企业从分散走向集中,不断创新和升级产业集聚,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合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