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基金管理费岂能旱涝保收?(热点聚焦)

2014-05-26 07:58 来源:人民日报
    股市下跌基民无回报,基金公司却有稳定进账
 
    基金管理费岂能旱涝保收?(热点聚焦·关注我的金融权益③ 基金收费)
 

 
   (本报记者 许志峰)●熊市中固定收费屡被质疑
 
  近年来基金业绩表现跌宕起伏,不管基民是否亏钱,基金公司都不少挣
 
  武汉洪山区居民王阿姨近日又收到基金公司寄来的对账单。看着对账单上的数字,她无奈地摇了摇头。
 
  “2008年3月基金最热的时候买的,当时6元多一份,现在每份基金的净值只有2元多,算上分红也就4元左右。6年亏了30%啊!”提起这笔失败的投资,王阿姨就有点窝火。
 
  更让她想不通的是,基民亏了钱,为基民理财的基金公司却没少挣。“我算了一下,当初投了5万元,几年下来给基金公司的管理费都有三四千元了。基金什么股票都买点,大盘涨时大家都赚钱,大盘跌时谁也躲不过。不管我们赚还是亏,基金经理都稳拿高薪,这合理吗?”
 
  基金公司“旱涝保收”是一个老话题,但每当股市下跌就会受到市场关注。自2007年A股市场步入“熊途”后,曾经销售火爆的公募基金慢慢沉寂,其业绩表现也不如人意。作为基金持有人的投资者没有得到投资回报甚至亏损,基金公司却收到固定费率的管理费,这样的反差多年来一直让基民感到难以接受。
 
  历史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3年,基金业绩表现跌宕起伏,尤其是2010和2011这两年,由于股市大跌,多数主动管理的股票基金都出现较大幅亏损。然而,这4年基金行业的管理费收入分别为296.00亿元、282.62亿元、259.04亿元和273.61亿元,虽有所下降,但总体却保持稳定。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廖佳表示,基金是一种收益与风险共存的投资产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投资基金是为了实现资产增值,当面临亏损的时候投资者会有所不满。
 
  事实上,投资者不满的不仅是管理费本身,还有基金公司“旱涝保收”对其运作的影响。由于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基金公司收入主要受管理资产规模的影响,导致基金公司更注重规模扩张,更愿发行新基金,往往忽视了业绩的提升。
 
  不过,对于饱受非议的基金固定费率制度,也有专业人士持不同意见。银行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认为,全球公募基金基本采取固定费率收取管理费,基本不参与投资收益的分配,且已历经多次牛熊交替。每一个金融产品有其基本特征,还是应遵循这些规律。
 
  ●浮动费率试破行业规则
 
  将基金管理人和投资人捆绑得更紧,能否成为主流有待观察
 
  投资者对基金固定费率制度的抱怨由来已久,基金行业也在谋求改变。去年6月起,一些基金公司开始推出浮动费率的基金产品,市场很关注。
 
  浮动费率基金如何收费?以目前正在发行的一只浮动费率股票基金为例,其不采取固定管理费,而是引入双向浮动费率,约定在基金合同生效满一年后的约定日期,根据基金之前一年的收益率分档收取,其中,如果该基金在该日之前一年的收益率低于-5%,管理人将不能收取任何管理费用。
 
  市场人士分析,以基金年化收益率为衡量标准,分档收取管理费率的模式,使得基金管理人更加重视投资者的收益状况。这一安排能够促进基金提高运作效率,将基金管理人和投资人利益捆绑得更紧。
 
  胡立峰认为,浮动费率基金产品在投资运作上没有根本性改变,而是在管理费收取上采取浮动费率,作为创新未尝不可。市场应该是多元的,既有固定费率基金,也有浮动费率基金,让市场和投资者来选择。
 
  浮动费率能否真正解决“旱涝保收”问题,成为基金行业主流模式?廖佳介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浮动费率模式在美国曾经一度流行,但在经历1973—1974年的市场震荡之后,大多数基金公司又重新选择回归固定费率。过去10年中,美国开放式共同基金采用浮动费率的基金数量呈下降趋势。
 
  她说,对于投资者而言,浮动费率模式的确会让投资者感觉“更加合理一些”,尤其能化解投资者“基金亏损凭什么我埋单”的怨气。但从本质上看,固定费率与浮动费率的差别,无非是从现行的牛熊市“旱涝保收”模式向牛市多收一点熊市少收一点模式转变。当前整体基金业绩表现不好,实行浮动费率有助于减少投资者承担的管理费;但如果是类似2007年的大牛市,投资者感受到的可能就是“基金只是靠天吃饭,为何还要上浮动费率,增加管理费收入”,可能又会转为反对态度。
 
  从国外经验看,浮动费率制的基金经理更倾向于承担更多风险,可能会为追求短期业绩而采取更加激进的投资行为。如何避免基金经理的短期行为损害投资者的长期利益,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公募基金亟须重塑形象
 
  只有为投资者创造实实在在的回报,才能保住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基金公司费率制度怎么才更合理,一时难有统一意见。这几年,曾经备受宠爱的公募基金已逐渐被冷落,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各类私募基金产品却得到迅猛发展。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透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2.38万亿元,规模已超过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如何重塑形象,再现昔日“辉煌”?
 
  收费高是影响投资者热情的重要因素。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一项调查,八成投资者认为基金费率过高。而且,这其中不仅仅是基金的管理费,还包括其他各种费用。胡立峰说,投资者购买基金的费用构成很多,既有管理费、托管费,也有申购费与赎回费。每个费用的比例、收取依据都不一样。横向比较,基金管理人的收费并不高,实际上投资者在申购环节的费用较高。
 
  对此,廖佳认为,这与基金公司对银行代销渠道的依赖性较高,为此需要付出相对高昂的费用,以及基金费率缺少足够竞争压力等因素有关。
 
  不过,这种情况近两年也有所改观。随着新兴销售渠道的兴起,各种优惠也给投资者带来更多选择。如果通过网络购买基金,申赎费用能享受大比例的折扣,从最初的最低四折到两折甚至一折。最近,有基金公司还推出了新的收费模式,对原本收费较高的股票型基金实行“零申赎”。
 
  基金“销售大战”能够为投资者带来实惠,然而,这是否其增强吸引力的关键?这些年来,人才流失、“老鼠仓”等因素对基金形象带来较大影响。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只有以诚信勤勉的态度,为投资者创造实实在在的回报,才能保住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实现真正意义的长远利益。
 
  廖佳说,投资者真正关心的是基金持续优异的费后收益,如果基金持续亏损,即使管理费用分文不收,对于投资者意义也不大。申购赎回机制是对基金经理最好的激励。只有基金业绩在长期内表现出色,理性投资者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基金经理才可以从扩大的资产管理规模中获得更多的收入。
 
  近几年的情况也确实如此。由于A股市场在2010和2011两年持续下跌,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的需求明显增加。从2012年开始,已出现了投资资金由管理费率、托管费率较高的偏股型基金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均较低的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低风险品种转移的趋势。
 
  “为强化激励,一些基金公司将自身与投资者的利益进行一定程度的捆绑,此外,股权激励目前讨论也比较多。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基金长期优秀的业绩表现才是管理人和持有人一致的目标与利益,其他都是辅助手段。”廖佳说。
 
  链 接
 
  不同渠道申购基金费率差异大
 
  目前,投资者申购公募基金的渠道主要有四种:通过基金官网购买、通过第三方购买、通过银行购买和通过券商购买。不同渠道同一基金的申购费率差异非常大。
 
  一般来讲,通过基金官网购买因为采取了直销途径,申购费折扣较高,网上支付买基金的主流费率是4折,但4折后费率低于0.6%的,仍然按0.6%收取。而通过银行等途径买基金,费率折扣相对较低,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银行,对于一般的基金购买是8折。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通过互联网支付产品申购基金费率进一步降低,1折申购基金成为网上申购基金的主流。目前,1折申购基金主要有四种方式,一种是“宝”类理财工具买基金申购费可以1折;第二种是直接通过货币基金转换买基金;第三种是采用汇款支付方式买基金;第四种是直接通过网上银行直销购买。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26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