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晶妹)据英国媒体近日披露,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国际金融危机后企业融资需求的扩张,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近来一改危机中的颓势,生意再度红火起来。其中穆迪的利润从2007年的18.4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1.4亿美元,标普的利润从2008年的15.8亿美元升至2013年的22.7亿美元。
从评级业发展的角度而言,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的利润经短暂下降后大幅上升,表明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评级市场的垄断并没有被打破。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评级机构积极改进,修订了债券评级标准,调整了政治和经济因素权重,谋求稳住垄断地位。具体而言,穆迪调整了金融机构全球标准,增加了无形资产评估的相关内容;标普则重新界定了风险估值方法与判断标准,建立了新的风险管理框架和计分办法。同时,三大评级公司还密切关注世界评级格局的发展变化,态度也从原来的强硬变得更趋包容。穆迪公司甚至公开表示,认可欧盟成立非营利性机构提供主权信用评级的探索。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之后,欧盟为打破国际评级领域美国独大的局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免除监管费用、注册区别对待,鼓励私人部门创建本土评级机构。2011至2013年间,欧洲评级机构纷纷申请成为欧盟的注册机构:法国传播研究信用评级公司、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西班牙阿斯索尔信用评级公司、德国的国际非盈利信用评级机构等近40家机构获准在欧洲证券及市场管理局注册。与此同时,多国中小评级机构也开始联合组建国际性的大机构,以拓展市场,寻求突破与抗衡。2013年6月,由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美国伊根—琼斯评级公司、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发起创建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去年11月,葡萄牙、印度、南非、马来西亚以及巴西五国评级机构联合,共同宣布合资组建一家新的国际评级机构。
新兴区域性债券市场及评级机构的发展,眼下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且面对不少挑战。在美国评级监管机构并没有开放评级市场、标普等三大评级机构依旧居垄断地位的情况下,要突破它们的垄断挑战并不容易,寄希望短期内就建立起新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也是不现实的。
目前,还不能简单判断哪一家公司、哪一种评级体系更好,一切尚需时间检验。但应看到,国际评级体系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近百年来美国评级机构独大的“一言堂”局面终将改变。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23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