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丝绸之路新时代内涵

2014-05-13 08:00 来源:人民日报


 
  20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走廊,也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由此知道并开始了解中国。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世界提供了新路径、新思路
  
  刘建超(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
 
  黄朝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前所长)
 
  查林·豪尔伯兹马(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阮宗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杨洁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赛日·安博(欧盟前驻华大使、巴黎政治学院教授)
 
  安娜·季亚曼托普鲁(前欧盟委员会负责就业、社会事务和机会均等委员)
 
  和平之路
 
  古丝绸之路建在驼背上,建在经贸文化交流上,建在和平上。作为古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历史上的中国从没有寻求领土扩张和霸权
 
  黄朝翰: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起源于中国,为联系世界、缔造和平、促进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发挥了跨洲纽带的作用。陆上丝绸之路可以追溯到汉代,公元前138年和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传播中国文化,也引进了西域的特色商品和文化。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人下“南洋”(即东南亚)。宋朝时,中国已和南洋的许多国家建立了朝贡贸易关系。15世纪初,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到达东南亚很多国家,一直抵达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在很长时间内,中国向周边国家输出了他们需要的高质量的丝绸和细腻的瓷器。
 
  古代丝绸之路最引人注目的,不仅在于它在缺乏国际机制和组织框架的情况下延续了较长时间,还在于它通过和平手段,实现并扩大了跨国商贸活动和跨种族文化交流。作为古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历史上的中国从没有寻求领土扩张和霸权,这与西方列强通过贸易寻求殖民统治他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查林·豪尔伯兹马:作为一名老师,我的授课范畴是亚洲,特别是中国。我常对学生说,研究这一领域,必须要知道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在这段旅途中,马可·波罗凭借其在中国生活的经验写下了珍贵的游记。而同时期,也有很多中国官员和学生游走欧洲,留下了许多与欧洲相关的宝贵文献。交流是双向的,它涵盖经济和人文。很多中国学生有机会留学海外,中国人见到了世界,也在全世界范围内结识了朋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沿线所有国家共同的目标和计划。人与人间的交流为它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养料支持。
 
  合作之路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要把欧亚大陆的不同区域连接起来,把不同国家的利益融合起来,充分实现优势互补,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繁荣
 
  刘建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旨在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世界各国已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任何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追求一枝独秀,既不现实、也不明智。一国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只有实现共同发展,才能确保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只有实现共同发展,世界各国才能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同舟共济、合力应对。近年来,中国积极调结构、稳增长、保民生,经济继续取得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希望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协同发展。欧亚大陆有全球近一半的人口,是最具有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的大背景下,欧亚地区很多国家,特别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都处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关键阶段。
 
  阮宗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自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外舆论热议,主要有三。第一,与中国自身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中国这些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当然在发展中也存在问题,如东部与中西部发展失衡。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实现中国的发展和周边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即是中国这一日程上睦邻友好政策的延展。
 
  第二,要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加强区域合作、文化交流。亚洲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是全球化进程的中坚力量。当前亚洲经济面临一些新问题。如发展减速问题与全球经济下行、复苏不稳定关系密切,而要寻找发展的动力和增加发展的韧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区域合作。目前的区域合作,特别是从亚洲和周边国家来看,表现相对滞后,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联不通、联而不通或通而不畅等,都严重制约了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互联、互通是两个概念,一方面是硬件上的畅通和发展,另一方面政策、关税、人文和交往等“软件”也至关重要。近期的马航MH370航班失联、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等事件,都提醒我们要加强区域合作,这种合作除了发展,还涵盖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人道主义救援和搜救等合作。
 
  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是一条和平之路。现在大国间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但和平不能想当然,需要争取和经营。这就要求在进一步弘扬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同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黄朝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向世界宣传了一种和平理念及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仍需要大量的软实力和外交资源。有预言说,10年内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而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对于东南亚和欧洲国家而言,中国是它们最大的贸易伙伴。人民币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青睐……既然中国经济发展如此迅猛,为什么不充分发挥它的影响力呢?
 
  共赢之路
 
  丝绸之路这一提法更多体现的是和平合作、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而不是一种地域范围的划分、划定,在推进过程中,应坚持开放、包容、自愿的原则
 
  刘建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经济合作为主轴,以人文合作为重要支撑,在推进过程中,应坚持开放、包容、自愿的原则。坚持不干涉各国内政、不排斥各国现有合作机制,更不能搞封闭和排他性的合作集团。丝绸之路这一提法更多体现的是和平合作、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而不是一种地域范围的划分、划定。只要是有意愿合作的国家,即使不是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都可以加入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来,都可以成为这一重大合作倡议的参与方。在具体合作项目的制定和推动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各国意愿,绝不能强加于人。中国虽然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者,但中国绝不谋求主导权,更不会把中国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欢迎各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丰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理念、构想和规划。中国将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各方共同研究、推动这一倡议的落实。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把握好互通原则。习主席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项原则,有着严密的内在关系。政策沟通是前提,各国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资源禀赋差异很大,各国只有加强政策沟通、彼此了解,才能找到利益契合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才能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合作规划。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是基础,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货物流通便利化程度以及金融服务水平是衡量经济发展整体环境优劣的主要因素。要实现各国利益融合,打造利益共同体,就要大力推动交通、贸易、金融领域合作,在这三个领域的合作上取得进展,就会带动其他领域的合作,最终实现整体合作水平的提升。民心相通是保障,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离不开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大力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推动不同种族、宗教、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为开展区域合作打下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各方凝聚智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涵盖众多合作领域,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需要各国的共同参与。在倡议推动落实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
 
  杨洁勉: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有利于中国同相关各方建设利益共同体,还有利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安全。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超越地缘战略和地缘政治的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思想。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在欧亚非三大洲范围内共同建设与共同发展,需要摒弃“欧亚地缘重心论”“零和理论”和冷战思维,需要从更大地域和更多领域的多边合作上进行总体思考和总体设计。作为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的古国,中国敬畏历史、崇尚和平。作为古代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坚持在共同发展中共同获利。作为正在上升的新兴大国,中国向世界庄严承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古代丝绸之路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今天在此基础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在新安全观指导下,建设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建设和发展进程中,需要汇合各方努力。从政府间合作来说,今年5月在中国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亚信峰会即是各国相互交流和取得共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亚信成员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高度重合,两者将在共同安全的内外环境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双边合作基础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和平进程的推动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实现中国与现有地区机制的对接,如中国和欧盟及北约的合作、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的合作、中阿论坛和中非论坛的升级等。二是完善现有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如在上海合作组织架构下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三是共建跨地区、跨组织的机制合作。有关各方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思想指导下,达成维护与建设和平的共识,逐步形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适应的国际和平合作新机制。四是加强应对非传统安全的务实合作,如维护油气管道安全、缉毒缉私、人道主义救援、防疫抗灾等。
 
  赛日·安博:世界应重视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因为它一定能成为现实。中亚国家欢迎并支持这一倡议,因为该倡议的落实将使该地区国家保持与中国贸易通道的安全,也将进一步加强中亚国家与中国间的经贸合作。当前,中亚国家的主要贸易均与俄罗斯展开,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中东和欧洲地区的延伸,将给中亚国家带来更大利益。
 
  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欢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时,见证了通过渝新欧铁路的货运列车抵达德国鲁尔区杜伊斯堡的时刻。渝新欧铁路运营的列车一周有三班,每辆列车装载50个集装箱,16天内完成行程,这只是中欧贸易的一个缩影。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增加欧洲东部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带来更多的信贷资源、采购、市场等。欧盟希望以此为基础能够建立更多的互联互通机制。
 
  安娜·季亚曼托普鲁:丝绸之路是一个备受呵护的孩子,换句话说,很多母亲都想照顾它。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也曾举办丝绸之路国际大会;欧盟也有自己的丝绸之路计划,称之为伊拉斯莫斯项目,是一个奖学金项目。不同组织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层面上都曾推出过与丝绸之路相关的项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对中国人民,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都十分重要。
 
  各国应避免机制间的冲突,形成合力,推动共同发展。目前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有两个主要机制,一是上海合作组织,二是中欧间的贸易联系。两个机制不仅为各相关方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也对和平缔造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作用,亚洲开发银行和欧洲投资银行间可以建立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为欧亚合作带来活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对沿线国家的电信、铁路、港口、航空、公路等多领域发展与合作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在禁毒方面,毒品的泛滥对地区构成非常严峻的挑战,经济带的构建将有效改善这种情况,为相关国家提供激励措施,遏制毒品贸易。
 
  阮宗泽:历史上,丝绸之路是由众人共同走出来的一条路,它并不属于某一个国家。丝绸之路未来的发展,每一个沿线国家、愿意参与其中的国家都是关系平等的主人,可以贡献出好的所思所想。在可预见的将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是靠项目驱动的合作,基于各国目前已有项目,如何做到项目的联通需要发挥该倡议的效力。
 
  (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陈尚文采访整理)
 
  图片说明:
 
  图①:2014年5月5日,多艘远洋货轮在江苏省连云港港赣榆港区码头卸载货物。江苏连云港港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网络建设,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层次,打造出海大通道。
  图②:2014年4月23日,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汉新欧铁路停摆一年半后,恢复常态化运营。图为首趟列车。汉新欧铁路自武汉始发,经郑州、乌鲁木齐,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抵达波兰,全程运行15天。
  图③:在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锡尔河区的中乌合资鹏盛工业园区,一名乌兹别克斯坦员工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手机制造厂车间工作。
  本版图片均来自新华社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13日   2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