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美联储继续削减量化宽松规模

2014-05-02 08:04 来源:人民日报
第四次决定每月减少购债100亿美元——
 
本报驻美国记者 吴成良 本报驻泰国记者 李 宁 本报记者 曲 颂
 
    4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继续削减量化宽松规模,从5月开始每月购买长期债券规模将缩减100亿美元,至每月购债450亿美元。这是美联储连续第四次以相同的力度减少购债。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退出量宽造成的影响仍不容小觑。
 
    预计美国明年底前不会加息
 
    4月30日结束的美联储例行货币政策会议毫无意外之举。去年12月以来,在每次货币政策会议上,美联储均决定以每月减少100亿美元的步伐削减量化宽松规模。本次会议延续了这一进程。美联储对利率政策及其前瞻指引未做任何改变。美联储重申,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然合适,在量化宽松结束后,在“相当长时间内”将维持当前接近于零的目标利率。
 
    美国经济分析局4月28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创三年来最低速开局,第一季度经济仅增长0.1%,几乎陷于停滞。但是一季度的疲软没有令美联储恐慌。美联储4月30日的声明指出:“近期美国经济活动增速加快,而此前冬季美国经济活动增速大幅放缓,部分是由于天气原因。”美国经济咨询机构“环球透视”经济学家保罗·埃德尔斯坦对本报记者表示,寒冬过后,美国经济将走出“冬季忧郁”,今年剩余时间增速有望回升至2.5%—3%。
 
    埃德尔斯坦表示,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将从恶劣的冬季中走出,这促使他们继续退出量宽。但美联储认为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然必要,预计明年底之前不会加息。
 
    尽管美联储重申退出量宽没有预设进程,仍将取决于经济前景和对量宽利弊的评估,但分析人士普遍预期,退出量宽已是例行公事,只有在经济数据和前景出现巨大波动的情况下,美联储才会改变现有节奏。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四季度将完全退出量宽。
 
    金融市场波动还会继续
 
    美联储史无前例的量宽政策被人形象地称为“开着直升机撒钱”。有经济学家认为,目前量宽的退出进入了“自动驾驶”轨道,美联储乐见投资者把目光转移至别处,这或许会让这架“直升机”安稳着陆。
 
    然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量宽退出造成的影响仍不容小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不久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市场的波动还会继续存在。他认为,美联储虽然决定减少购债,但它毕竟还在买,整个资产负债表还在扩张。现在产生一个新问题,即到年底停止买债后,美联储会不会对其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这是市场关注的一个风险点。
 
    金融市场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市场正从由流动性主导转向由增长主导,但这一转变尚未完成。不管是新兴经济体还是发达经济体,整个资产市场开始重新进行定价。如果资产由流动性推动,现在价格就会受到压抑;如果资产有潜在的增长作为支撑,就会被看好。
 
    新兴经济体需适应流动性紧张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美国宣布开始退出量化宽松时对新兴经济体造成了很大冲击。这几年,由于习惯了流动性充足的环境,美联储突然宣布削减购债规模让新兴经济体有些措手不及,导致这些国家货币贬值、股市大跌。
 
    “经历了去年的冲击之后,新兴经济体的央行通过加息等货币政策遏制住了货币贬值,金融机构也加强了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应对资本外流的能力大幅度提高。”顾清扬指出,金融市场最怕不确定性,现在美联储削减购债的计划比较明确,新兴经济体可以从容应对。
 
    实际上,今年东南亚新兴经济体股市普遍上涨,资金回流明显,货币也小幅度升值。国际投资者认为,东南亚国家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美国削减量化宽松规模只能造成资本市场短期流动性紧张,长期来看,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光明。
 
    顾清扬认为,削减量化宽松规模说明美国经济向好,美国是东南亚国家的重要出口市场,美国经济复苏能拉动这些国家出口的增长。“出口增长能提高经济增速,这或许可以抵消资本市场波动的负面影响。”顾清扬说,美国退出量宽已成定局,新兴经济体需要适应流动性相对紧张、美元逐步升值的大环境,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加以应对。
 
    (本报华盛顿、曼谷、北京5月1日电) 
 
    >> 点 评
 
    高海红(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美联储宣布进一步削减量化宽松规模,此举有助于市场形成稳定预期。尽管美联储否认有预设路径,但匀速退出在事实上有稳定金融市场的功效,或者说,金融市场不会因美联储的政策行动而反应过度。
 
    美联储退出量宽是全球货币政策调整的风向标。在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表示继续宽松货币政策的态势下,美联储延续既有的政策,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全球范围掀起新一轮量宽风潮,另一方面显示其对实体经济复苏的信心。美国一季度出口和投资的低迷具有季节性因素,全年实现2.9%的增长目标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美联储有序退出量宽将引导资金继续流向美国市场。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既要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又要应对资本流出和可能出现的货币贬值压力。
 
    美联储本次动作是对就业和通胀两个政策目标进行权衡的结果。从一季度数据看,美国就业岗位增加,但是美国劳动市场参与率依然低下,就业形势在改善,但是进程十分缓慢;与此同时,美国劳工成本增长缓慢,这给实现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增加了难度。美联储政策未来的走向,仍主要看其对就业和通胀形势的判断。在两个指标没有出现突变的情况下,“匀速驾驶”是美联储最可能采取的量宽退出模式。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02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