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双十一”人工“造节”刺激了什么

2013-11-12 12:56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双十一”人工“造节”刺激了什么

  一分钟支付宝交易额过亿元,一小时超去年黄金周上海线下零售企业交易总额,突破百亿元大关比去年提前了8个小时,2013年的“双十一”,电商平台无疑从“造节”走上了“过节”。

  突破300亿元几无悬念——数字轰动的背后,也暴露出排他竞争、明降暗涨、透支消费等众多问题。表面上看似价格争夺,实则新旧商业模式的交锋和融合。面对商业变革,唯有服务和价格兼优者,才是终极赢家。

  购物变“疯抢”

  300亿元无悬念

  10日晚22点,天猫流量已达去年“双十一”的峰值。11日凌晨刚过六分钟,天猫的销售额就突破10亿元;不到6小时,销售额就突破了百亿元大关,比去年提前了近8个小时;13时刚过就几乎突破去年“双十一”全天的销售额。

  忙碌的不仅是电商平台。一些小商家们从6月后就开始准备货物,通常都要备货两倍以上。一直饱受诟病的快递企业也提前求变,打响“海陆空全能战”。为了应对平常2倍以上的日处理量,快递公司通过改扩建转运中心、新增几百台运输车、购入运输飞机、临时招聘在校实习生等措施,做足准备预防“爆仓”。

  尽管目前还无法判断狂欢过后快递拥堵程度会是什么样、会不会出现大面积爆仓,但仅仅从交易数据来看,区域间网购成交量仍然悬殊,又一次大规模的“快递春运”难以避免。

  阿里巴巴集团执行主席马云表示,如果成交额超过300亿元,担心快递物流行业“跟不上”。截至11日15点30分,“双十一”成交额已经超过225亿元,突破300亿元几乎没有悬念。

  冲量“你争我夺”

  促销暗藏陷阱

  电商在“双十一”期间最大的杀手锏,就是所谓“绝对低价”。天猫造节,各大电商平台也不甘寂寞:平台之间的“排他化”竞争,暴露出对这一轰动数字的“你争我夺”。

  压力之下,不少商家的促销都暗藏消费陷阱。一是故意标错价格,吸引点击量后商家再取消订单。二是对促销商品先提价再打折,实际上促销力度小甚至更贵。三是想要的不促销,促销的是“陈年旧货”。

  不靠“坐地收钱”

  做大内需“蛋糕”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网购之所以诱人,正是由于它省去了传统卖场的进场费、运营费、促销费和“提点”,而这部分成本占到商品成本的近三成。

  通过电子银行等新型支付手段将消费延伸至更偏远的地区,将“宅男宅女”的消费刺激出来,“人造节日”的背后,也让人们看到中国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

  专家测算,如果按照年均40%增速计算,预计“十二五”末我国网络消费交易额将突破3万亿元。如果电商也走上“坐地收钱”的老路,与传统商场收进场费就并无区别,优势也将不再。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认为,“双十一”带来的盛宴,消费者关心的并不仅是购买方式,更是购买成本、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品质。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的服务者,才是未来的大赢家。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