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黑龙江:“优质绿色大厨房”保障国民“舌尖上的安全”

2013-10-02 11:41 来源:中广网
编者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张高丽指出,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和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心系群众、保障食品安全。

  目前,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已成为我国绿色食品基地面积最大、实物产量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省份。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打造全国最安全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 “安全可靠大粮仓” 向 “优质绿色大厨房” 转变,保障 “国民舌尖上的安全” ,成为黑龙江省未来产业建设的战略重点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把握趋势展完整产业链条

  本届绿博会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今后每年举办一届,并在哈尔滨建立绿色食品产业常设交易中心,旨在把握食品产业安全性、健康性、时尚性发展趋势,培育永不落幕的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室内外展览面积为37000平方米,设1100个国际标准展位,展区按照产品类别及品牌进行分配。

  博览会期间,将举办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主题推介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说明会、对俄农业合作伙伴发展计划推介会、农副产品生产流通行业投资发展与服务项目推介会等专题对接活动,举办2013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合作洽谈会,各市地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潜力推介活动,并分别举办乳业、肉业、冷链物流、绿色食品品牌建设、金融支持食品产业发展等专题交流活动。

  坚持高端采购商至上,是本届展会的突出特点。中国饭店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城市批发市场联合会等将率一大批采购商参加展会,并与百家最受百姓喜爱的绿色食品生产厂商直接对接。

  展会按照产品类别及品牌进行分配,设立绿色食品展区、科技支撑展区、生产投入品展区、金融及其它服务展区、畜牧及观光农业展区及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机械展区,不但体现了黑龙江省农业优势产业,以绿色食品及绿色食品产业上下游链条为主,同时突出展示了龙江绿色品牌的拳头产品和完整产业链条。

  大谋划农业大省惊艳转身

  “车可以分单双号开,饭可不能分单双号吃,黑龙江大粮仓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中国人的饭碗!”2011年的两会上,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妙语道出黑龙江保障国家粮食供给的重要地位。在今年两会期间他指出,黑龙江省是生态大省,未来全省将以加强生态建设为载体,培育壮大绿色食品等生态主导型产业。

  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引用农业部经济研究中心的数据说,当前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转化率在80%左右,中国只有51%,发达国家加工食品占饮食的总消费支出比例高达90%,我们只有25%,从这个角度判断,在未来5到10年,中国食品加工业会有一个总需求膨胀的重要阶段,由此会带来新的供应格局的变化。

  日前黑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要求,整合全省绿色食品产业资源,把绿色食品产业打造为全省最大的支柱产业。确定成立由省长牵头、有关省领导参加的食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省将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主线,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企业增利为目标,着力在扩总量,建基地,壮龙头,育品牌,拓市场,强监管上下功夫,加快由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延伸、加快由种植业向畜牧水产养殖业延伸、加快国内市场向全球市场延伸,叫响黑龙江绿色食品品牌,实现绿色食品原料大省向绿色食品加工大省跨越。

  镜头一

  2007年,海林市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10年底,克山县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确定为100万亩新增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县。基地农户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原料的种植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广泛应用先进技术和绿色食品专用肥料,确保原料质量。

  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的实施,起到了筑巢引凤的作用。近年来,雀巢(中国)集团、新加坡益海集团、上海光明集团、吉林皓月集团等一批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先后在龙江落地建厂。

  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是我国近几年来探索的一种新型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和运行模式,其核心是“政府主导、企业拉动、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已建成标准化基地133个、面积4800万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涉及水稻、大豆、玉米、杂粮等13个品种。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朱佳宁表示,黑龙江省将充分发挥资源和生态优势,采取区域集中环评、主导农产品优先、县级政府承建和国家验收等措施,突出抓好国家级标准化基地建设,实现基地提档升级,进一步扩大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

  力争到2015年,全省再创建30个左右基地,面积1000万亩。同时进一步提高基地管理水平,采取示范先行,典型引路等办法,切实抓好基地投入品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八个体系建设,确保基地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建立一批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区和示范区,突出抓好“农企利益”联结。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的模式,不断扩大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的范围。

  镜头二

  “只要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畜禽产品包装袋上的二维码和养殖产业门户网,就可直接追溯该产品生产厂商、出栏养殖场、动物检验检疫、物流销售等情况。”据哈尔滨联创科技有限公司方正县“云畜牧”项目经理刘金兵介绍,这就是方正县肉鸡产业监控管理和“从农场到餐桌”的畜禽类食品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云畜牧”项目将建设养殖日常信息记录、肉鸡产业监控管理中心、养殖远程诊断、肉食品加工企业管理、畜牧防疫预警管理等九套系统,覆盖方正县区域内所有大规模养殖场、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畜牧管理部门及消费者。

  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层次的体现,是巨大的无形资产,更是绿色食品永恒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黑龙江省已逐步完善了“以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认证为形式、标识管理为手段”的绿色食品全程质量控制保障体系。2012年,全省累计33家绿色食品企业和基地进入质量追溯系统。到2015年,可基本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

  据了解,黑龙江省已被确定为全国五个“绿色食品审核与管理系统”先期试点省份之一,目前开始试点应用网络系统管理绿色食品的企业信息、现场检查、环境监测以及产品检测等信息。

  今后一个时期,该省将着力提升绿色食品质量监管工作水平。积极推进监管工作前移,变部门监管为社会监管。切实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和经营者诚信建设,通过构建以企业信誉、产品品牌、信用记录、失信惩罚为重点的绿色食品信用基础,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够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和经营。强化绿色食品打假,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绿色食品标志使用,依法严厉查处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切实提高全省绿色食品的信誉度。不断完善企业年检、产品抽检、等制度,定期在新闻媒体公示和公告质量信息,扩大消费者知情权。积极推行质量诚信承诺制、强化退出机制、市场监察等机制,进一步加强全省绿色食品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镜头三

  “真的很香、很好吃!”哈市粮油贸易公司在广州展销现场端出了刚出锅的香喷喷的“稻花香”大米饭,引得广州市民争相品尝。一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当地市民排队购买大米,有的市民为多买些大米回去食用或分给亲友,还特意拉来了便携小车。

  哈尔滨市冰城牧业公司生产的“溜达鸡”,尽管每只价格接近200元,但日销售量都在300只以上;牡丹江市德世盟生物科技公司的蜂产品,日最高销售额达到7万元;双城市香其酱业公司每天销量都在5000袋以上。据调查,黑龙江绿色食品2013(北京)年货大集现场,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大米、蓝莓、山特产品以及大豆制品最受北京市民青睐;9成以上的受访市民都希望能每年春节前都办一次年货大集。

  历经多年的布局与经营,黑龙江省在国内外绿色食品专营市场网点发展到1700多家,已销往全国所有省、市,远销欧、美、日和东南亚近40个国家和地区。

  以拓展绿色食品专营市场为重点,以叫响品牌为目标,全力推进品牌和市场建设,有力地促进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健康快速发展。

  市场体系建设是发展绿色食品的关键,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黑龙江省要力争实现重大突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引导企业继续以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为重点,以京、沪和穗(深)为中心,建立和完善一批绿色食品专营销售网点。加快中西部省份市场开发,鼓励企业在中西部大中城市设立绿色食品营销网络,积极开辟东盟国家市场,特别要做好对俄绿色食品市场的开发,尽快形成综合与专业市场相互配套,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相互联结的市场体系。要以大型经贸展销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宣传推介黑龙江绿色食品,扩大输出省外产品贸易规模。要开展黑龙江绿色食品维权活动,不断加大市场保护力度,切实维护黑龙江绿色食品良好市场信誉。开展省内主要城市和省外重点销售地区市场巡查,防止不合格产品输出省外,维护黑龙江绿色食品市场信誉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镜头三

  “真的很香、很好吃!”哈市粮油贸易公司在广州展销现场端出了刚出锅的香喷喷的“稻花香”大米饭,引得广州市民争相品尝。一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当地市民排队购买大米,有的市民为多买些大米回去食用或分给亲友,还特意拉来了便携小车。

  哈尔滨市冰城牧业公司生产的“溜达鸡”,尽管每只价格接近200元,但日销售量都在300只以上;牡丹江市德世盟生物科技公司的蜂产品,日最高销售额达到7万元;双城市香其酱业公司每天销量都在5000袋以上。据调查,黑龙江绿色食品2013(北京)年货大集现场,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大米、蓝莓、山特产品以及大豆制品最受北京市民青睐;9成以上的受访市民都希望能每年春节前都办一次年货大集。

  历经多年的布局与经营,黑龙江省在国内外绿色食品专营市场网点发展到1700多家,已销往全国所有省、市,远销欧、美、日和东南亚近40个国家和地区。

  以拓展绿色食品专营市场为重点,以叫响品牌为目标,全力推进品牌和市场建设,有力地促进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健康快速发展。

  市场体系建设是发展绿色食品的关键,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黑龙江省要力争实现重大突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引导企业继续以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为重点,以京、沪和穗(深)为中心,建立和完善一批绿色食品专营销售网点。加快中西部省份市场开发,鼓励企业在中西部大中城市设立绿色食品营销网络,积极开辟东盟国家市场,特别要做好对俄绿色食品市场的开发,尽快形成综合与专业市场相互配套,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相互联结的市场体系。要以大型经贸展销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宣传推介黑龙江绿色食品,扩大输出省外产品贸易规模。要开展黑龙江绿色食品维权活动,不断加大市场保护力度,切实维护黑龙江绿色食品良好市场信誉。开展省内主要城市和省外重点销售地区市场巡查,防止不合格产品输出省外,维护黑龙江绿色食品市场信誉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镜头四

  黑龙江森工总局迎春林业局带着上百种黑蜂蜂蜜参加今年的哈洽会。据迎春林业局副局长吴文忠介绍,东北黑蜂蜜口感香甜、营养价值高,加上产品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已通过154项国际标准检验。黑蜂采集的椴树蜜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成交价高达每400克268元。

  飞鹤乳业副总裁兼生产事业部总经理肖光辉说,飞鹤合作农场种植奶牛饲料青贮玉米近13万亩,紫花苜蓿1万余亩,全部都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来种植,其中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达21%,已经达到国际特级苜蓿标准。精细化喂养方式使奶牛每日伙食标准高达76元。

  品牌让产品声誉不胫而走,效益增倍。黑龙江省注重培育和打造企业品牌,目前全省拥有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企业达到550家,其中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9家。通过企业自主开发、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有效形式,积极打造了一批著名品牌。“完达山”、“北奇神”、“九三”等三十个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五常”、“泰丰”、“摇篮”等33个品牌成为中国名牌。

  据了解,未来该省还将不断扩大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规模。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国有食品企业重组,分三个梯队打造该省知名品牌。引进拉动能力强、规模大和知名度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绿色食品加工行列,切实增强企业实力,迅速提升、壮大骨干加工企业群体。以市场为导向,在扩大绿色食品粮食作物产品规模的基础上,突出加大畜产品、山特产品,特别是系列产品、精深产品及低碳环保等绿色食品开发开发力度,全省开发绿色食品产品每年要增10%左右。做好区域品牌的培育工作,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具有黑龙江地域特色的地理标志性产品品牌,尽快在国内外叫响。

  镜头五

  “我们的大西瓜甜度适中,不含甜蜜素、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糖尿病人都可以食用。普通西瓜几毛钱一斤,我们的瓜10元一斤还需要提前预订。”哈尔滨益助果蔬种植有限责任公司直营店的李经理告诉记者:在果蔬栽种生产过程中,益助公司通过与省内知名院校合作,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特别是致力于土壤改良,通过培养出有机质丰富、抗病灭菌的土壤,从土质上保证了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品质。

  黑龙江省农科院院长韩贵清:黑龙江省农科院于2003年率先在全国提出了“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理念,构建起从科研到生产、从生产反馈到科研,互动共赢的一体化农业模式,使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8.5%提高到61.5%。

  科技是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的首要生产力。黑龙江省将加强绿色食品关键技术研究,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联合科技攻关,不断推出绿色食品基础研究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成果。认真做好绿色食品科研创新体系建设,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要优先立项,重点支持;对于绿色食品生产开发及管理工作的研究成果、典型工作、创新经验等予以一定奖励。要进一步做好标准制定工作,进一步强化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加快修订完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技术标准,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全国绿色食品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镜头六

  东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李翠霞认为,在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叫响品牌上,政府可以有更大作为,不仅体现在质量监管上,更应该从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上,帮助企业构建消费者认知系统。

  龙江银行通过积极复制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政府+科技+信托”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研发了以“惠农链”为品牌的系列产品,累计投放涉农贷款415亿元,覆盖耕地4300余万亩,惠及农户和就业人群610余万人。

  专家思考、企业服务与政府举措“完美”的不谋而合。日前由黑龙江省省长陆昊主持召开的政府常务会议上指出,要集中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资金要重点用在市场营销环节,用在支持企业上市、从市场体系中发展等方面。

  据了解,黑龙江省将继续强化绿色食品产业政策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用在市场营销环节,用在支持企业上市、从市场体系中发展等方面。要科学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集中扶持、优先支持绿色食品发展,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对绿色食品发展项目优先安排。积极拓宽投入渠道,鼓励和支持绿色食品企业上市融资,吸引社会资金进入绿色食品领域。协调交通运输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解决运输瓶颈问题;协调海关、口岸、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等部门,强化“电子口岸”、“属地报关”和“联网监管”等服务措施,积极促进绿色食品出口,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市场核心竞争力。

  绿●源泉 得天独厚优势条件

  气候条件适宜。黑龙江省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有效积温1600—2800℃之间,无霜期100—150天,年降水量370—670毫米,光、热、水同季,有利于农产品干物质积累,抑制病虫害繁殖,适于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土壤质量优良。黑龙江省现有耕地2亿多亩,占全国的1/9强,耕地面积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首位。耕地平坦,集中连片,耕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黑土面积占全国黑土面积的67%。全省耕地有半年处于休眠状态,每年的平均化肥、农药使用量是内地一般地区的1/3、1/7左右,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摇篮”。

  水利资源富集。黑龙江省境内河流众多,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四大水系和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三大湖泊。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1918条,其中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22条;大小湖泊640个,水面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是全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最富集的省份。

  生态屏障优越。黑龙江省森林面积3亿多亩,森林覆盖率45.7%,活立木总蓄积量17.6亿立方米,占全国12%,居全国前列。湿地面积884万公顷,居全国第一。可利用草原面积6500万亩,是全国10个拥有大草原的省份之一,产草量居全国第8位,奶牛存栏和鲜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绿●强音 多项指标领跑全国

  产量全国第一。2012年,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总产值1330亿元,占全国的1/6;实物总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占全国的1/5;绿色食品加工量1040万吨。

  认证面积全国第一。2012年,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6720万亩,超过全国认证总面积的1/4。其中绿色食品水稻面积2063万亩,绿色食品玉米面积1692万亩,绿色食品大豆面积179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1.45亿亩,为全国总面积的近1/6。绿色(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0800个。

  标准化生产水平全国第一。已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390万亩,为全国总面积的1/2。基地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狠抓投入品“源头”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

  产品质量全国第一。始终坚持对绿色食品实施“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理,强化产品抽检,积极推行产品退出、质量追溯新机制,切实提升了绿色食品质量水平。在全国例行抽检中,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品抽检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9%以上,今年达到99.37%,历年均居全国首位。

  市场网络和品牌全国第一。率先在全国建立绿色食品专营市场网点1700多家,产品远销40个国家和地区,年省外销售额达到470亿元。打造和培育了“北大荒”、“北奇神”、“五常大米”和“梧桐”等一批著名品牌,全省有15个绿色食品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有200个绿色食品产品获得省著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到80个,均为全国之首。

  绿●希冀 绿色成就梦想 品质引领未来

  力争到2015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000万亩,实物总量4100万吨,实现产值1550亿元,有效使用“三品标志”个数保持在10000个以上,绿色食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500亿元、利税达到36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18%。(记者焦红瑞、陈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