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群众和合 为乐皆同——当代文艺评论价值观漫谈

2013-08-22 11: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李吉顺

  价值观是一种标准,也是一种追求。文艺评论的价值观就是我们文艺评论的终极目标和追求。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中国当代文艺评论的价值观。亦是我们当代从事文艺评论工作者始终坚持的价值取向。这是为什么?我们又该怎样来树立这样的文艺评论的价值观呢?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更是文艺评论创作的源泉。文艺评论依赖于文艺家和文艺家的作品,依赖于人民大众的普遍认同。没有人民大众认同的文艺评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树。就谈不上文艺评论让人民大众接受,人民大众不接受,就谈不上影响人民大众,更不要说引领人民大众。从这个角度来说,文艺评论与人民大众的关系就如同鱼水关系,有水则鱼活,无水则鱼死。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作为文艺评论工作者,起码应该做到两个坚持。

  一是坚持从人民大众的角度出发,把人民大众的愿望有机地融入文艺评论之中,当好人民大众的代言人。当然,这里所指的人民大众,是指人民大众中的大多数,包括文艺创作者。把人民大众所想要的、想说的,尽量说出来。如果我们文艺评论者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不是一个评论家,起码不是一个好的文艺评论家。因为作为人民大众一员的文艺家或者文艺作品的欣赏者,他们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标准,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习近平同志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这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要求。我觉得,对于当代的文艺评论者来说,一样的适用。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之基础,也是文艺评论之应该秉持的理念。我们只有把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弄清楚。想明白,才能充当文艺评论的“医生”和“专家”的作用。不然,对于一个文艺家和文艺作品的“诊断”是要出“医疗事故”的,“医疗事故”偶尔出一两次,文艺家和人民大众还可以理解我们,但是经常出“医疗事故”就会激起民怨民愤,我们的文艺评论就会失去读者,失去读者,就是失去人民大众,我们的文艺评论工作就不能起到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

  二是要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没有限制文艺创作者的创作性,而是鼓励文艺创作者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前提下,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过去如此,现在应该如此,今后更该如此。为此,我们要牢记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泉,也是文艺评论的服务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本身来说是我们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其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这也是符合文学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文学艺术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基本方针。文艺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科学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评论更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评论的价值观。其重大意义,这里不用赘述。

  那树立当代文艺评论价值观我们又应该注意什么呢?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既然是我们当代文艺评论不可动摇的价值观。那要牢固树立这样的价值观,我们起码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个人化的问题。当今社会,随着话语自由程度的提高和言论渠道的多样化,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愤青”,这些“愤青”往往自以为是,以个人为中心,除了自己谁也看不上,对什么都看不顺眼,整天是牢骚,满口是不满,似乎只有这些,才能证明他们是社会意见的领袖,殊不知,当人民在时间的冲洗中看清他的本来面目后,就会被人抛弃,但这要有一段时间,如果不及时加以预防和纠正,势必形成大的气候,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利。这些年,在社会上有这样的人,在文艺评论界也照样有这样的人,一些“评论家”他们往往以偏激的方式博取人民大众的眼球,以“轰动”的言论和观点博取影响或者是成名成家的资本,不但污染了文艺评论的环境,还从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文艺家和文艺作品,把人民大众引进了狭小、晦暗的胡同。这就是个人化的表现,值得注意。

  其实,文艺评论对于欣赏者与文艺创作者和文艺作品而言,不仅仅是专门从事文艺评论者的一种工具,它也是欣赏者对自己接触的文艺创作者、文艺作品的一种看法、态度和想法,也就是对文艺创作者、文艺作品的一种评价。所谓的文艺评论者或者说文艺评论家是站在专业的角度评价一件文艺作品或文艺创作者,而一般的欣赏者却是通过自身的兴趣爱好对文艺作品或文艺创作者进行评价。前者有专业性或者学术性,后者带有主观性或随意性。无论怎样,两者的指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文艺创作者、文艺作品的好坏优劣进行评判。这就给文艺评论带来了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人,或者说不同的群体对同一件文艺作品或同一位文艺创作者的评价千差万别。由此,可以这样说,文艺评论既有代表个人的观点,也有代表一个群体的观点,即大众的观点。个人的观点,包括专业评论者的观点,它有一定局限性;一个群体的观点,受众面广,是大众对一件文艺作品或文艺创作者的评价,具有普遍性。这两种评论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时甚至是对立的,有时又是统一的。当两者对立时,所谓的带有专业性质的评论便会出现跟人民大众的评价不一样的结果,也经不起时间的冲刷的观点。当两者统一时,便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就证明,只有代表人民大众普遍的观点的文艺评论才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从事专业文艺评论者一定要处理好专业性与人民性的问题。文艺评论是浇水施肥除草,不是揠苗助长,更不是刀砍火烧。文艺评论应该是摒弃不良元素,尽量寻找文艺家和文艺作品中积极有益的东西与人民大众共享,所谓“群众和合,为乐皆同”,只有大多数民众认同、能正确引领人民大众的文艺评论才是好的文艺评论。这就是文艺评论与人民大众的利害关系。解决和处理好这个关系,消除个人化,是开展文艺评论工作的关键。

  二是商业化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大发展带来了文艺创作的空前活跃。文艺作品已经完全商品化。在此过程中以经济利益为追求的思潮同样让广大文艺工作者陷入了迷惘和两难的境地。放眼国内,凡是能刊登文艺评论文章的各种媒体为寻求发展,都以钞票挂钩,完全搞有偿服务。文艺评论工作者在别人休闲娱乐的时候还啃着文艺作品、熬更守夜、绞尽脑汁写出的评论文章却没有正常的发表平台,要发表,不但没有稿酬,还得另外交版面费。如此环境,一些文艺评论工作者便纷纷“下水”,一些文艺评论工作者“被下水”,一些文艺评论工作者在岸上顶着商品利益化的毒日头,坚持着。主动下水的,是“识时务者”,有需求给钱就写;被动下水的是为生活所逼,因为从事文艺评论者也是人,也要先解决生存的问题,才能说谋发展和服务的问题。在岸上坚持的,不知文艺评论的结局会是怎样,坚持是否还有什么意义,也不知文艺评论的出路在何方……

  这样的现实,造成了当代的文艺评论说真话的少,说假话的多;公益性的少,利益驱动的多;实事求是的少、吹捧的多;甚至为了利益,没有原则的炒作和无情的棒杀。比如,网络上有“水军”,专门干这档事,传统媒体上有“不达目的不罢休、言不轰动死不瞑目”的酷评“名家”。这些,让当代的文艺评论深深地陷入了混乱迷糊的深渊。其本源就是商业化给文艺评论带来的苦果。

  三是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的问题。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就前所述的种种弊端,已经给文艺评论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它不但伤害了大多数文艺评论工作者,也极大的伤害了大多数的文艺创作者和人民大众。长期以往,必然把文艺评论丢进死胡同,把文艺创作扼杀于利益较劲的风雨之中,最终把人民大众带向是非不分、黑白颠倒、信仰缺失的噩梦天地。所以,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注意。要预防和遏制这一天的到来,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着手不断完善有利于开展文艺评论的体制机制,让文艺评论工作者有发表文艺作品、取得合理稿酬的正常平台和渠道,让文艺评论工作者有一个在“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引下,自由、客观、公正进行文艺评论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环境。

  倘若如此,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文艺评论,必然会赢得人民大众的信赖并与之水乳交融,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推动文艺事业健康发展,为文化强国注入强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