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沟底到半山腰郁郁葱葱的绿色中,点缀着一顶顶白色“蒙古包”,十分壮观。走近一看,这些“蒙古包”原来是一张张覆盖在樱桃树上的白色塑料薄膜,每棵樱桃树上,都搭着竹架,三五棵樱桃树就顶着一张塑料薄膜。“蒙古包”下,偶尔传来一阵欢笑声。记者循声走到果园深处,只见几名果农正小心翼翼地撤掉樱桃树上的塑料薄膜。
“大樱桃很娇贵,搭薄膜就是为了遮挡雨水。”村民李月康说,大樱桃快成熟的时候,如果被淋了雨就会裂口卖不起价。为了防止大樱桃裂口,村民们在树上覆盖起了薄膜,但一出太阳,又得赶紧把薄膜拆掉,要不大樱桃会被“烧”死。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雨季也随之来临。作为汉源大樱桃最大产地的清溪镇,镇党委、政府一边抓抗震救灾,一边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积极与各地供货商联系,确保生产物资供应,邀请农技人员将管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同时与成都、重庆等地的收购商联系,帮助果农找销路。果农们也积极想办法防治大樱桃裂口,有的给大樱桃套袋,有的在树上覆盖薄膜,还有的在地里搭建起了钢筋大棚,几千亩大樱桃全部实现了“穿衣戴帽”。
随着大樱桃的成熟,许多外地游客也涌入了汉源,来到清溪镇,该镇旅游业正逐步复苏。
家住清溪镇同明村的唐学兰,不是忙着给大樱桃“穿衣戴帽”,就是忙着采摘大樱桃,卖给外地来的游客。近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将装好箱的大樱桃往一辆川A牌照的车上搬。“今天已经卖了快100斤了,套袋大樱桃40多元一斤,生意红火得很。”唐学兰说,从15日开始,每天都有外地自驾游客开车到他家的地里购买大樱桃,一次就能卖掉好几十斤。唐学兰家种了4亩地的大樱桃,去年收入7万多元。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好得多,价格也高了不少,“收入肯定错不了。等大樱桃卖了,就有钱维修加固受损的房屋了。”
据清溪镇党委书记冉龙洲介绍,“由于震后这段时间管理得好,今年大樱桃的产量预计在去年的基础上将翻一番。”冉龙洲说,由于气候等原因,清溪的大樱桃比全县其他地方成熟时间要稍晚一些,这几天才小规模上市,每天就有100多个来自成都、重庆等地的收购商驻扎在清溪农贸市场收购,此外还吸引了大量外地自驾游客前来品尝、购买大樱桃,旅游业正逐渐复苏。
震后,在樱桃林中、农家院坝里见到最多的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阳光下,青山绿水间,甜蜜、快乐的味道在同明村蔓延开来… (刘勇/文 黄洪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