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高层已经形成共识,并转化为行动力:经济进入“新常态”。上行下效,到了地方政府层面,能否适应新常态,要打破两种旧的经济发展思维:一、“惟GDP”的经济发展思维;二、“钱不够土地来凑”的财政思维。
截至1月23日,31个省份的2014年全年GDP增速的数据尚未全部出炉,但在全国GDP年增幅下滑至7.4%的情况下,各省份GDP增速自然呈普遍下降之势,“西高东低”格局依然未变。从数字上看,第一个思维似乎有所转变,但是从各地政府投资政策看,该思维尚有余荫,特别是一些西部省份,大干快干劲头足。
“‘新常态’的中国经济的重点是结构调整,至于如何调,东部与西部之间存在差异,每个省份之间也不一样。”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打破区域分割,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才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
GDP增速
西南最快东北最慢
1月20日,重庆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发布了2014年重庆市经济发展数据。初步核算,2014年重庆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265.40亿元,同比增长10.9%,较全国高3.5个百分点。这样的增速有望成为2014年GDP增速最快的省市。
四川省政府新闻办1月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2014年四川实现地区GDP2853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在此之前一天,贵州省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贵州省地区GDP达925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
根据去年前三季度31个省份的GDP增速排名,重庆、贵州、西藏分别以10.8%、10.7%、10.7%位列前三甲。预计,重庆和贵州在全年GDP增速排名中将依旧占据前两位。
东部各省市的2014年GDP增幅几乎集体失速。广东省统计局1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4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7792.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
浙江省2014年全年生产总值为40153亿元,比上年增长7.6%。截至记者截稿之时,江苏和上海的2014年GDP数据尚未出炉,但是市场普遍预计,江苏省的2014年GDP增速会在8.5%左右,难以达到年前所定的9.0%的目标。而上海的GDP增速有很大可能会出现低于7.0%的状况。
不过,东部各省市算不上是全国GDP增速的“拖后腿者”,真正的“拖后腿者”是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部地区。市场普遍预计,东北各省2014年的GDP增速将降至5.0%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去年,一些以重工业、能源性、资源型、制造业为主的省份的GDP下降比较厉害。比如,产钢大户河北省和产煤大户内蒙古。另外,一些反腐力度比较大的区域,比如山西,也出现了GDP增速不达标的情况。原因是这些省份在反腐过程中,挤出了很多泡沫。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省市都已经调低了2015年GDP增速的目标,广东、浙江等地增速目标在7%-7.5%左右,四川、贵州等中部地区也将GDP增幅目标定在了8%左右。
产业升级
西部工业东部服务业
“如果将中国的各个省市独立开来看,这种经济增长的格局同全球经济的格局是极其相似的。无非是各个地区处在了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东部和中西部之间分别处于较发达与欠发达的阶段。而前者的经济增速总是要低于后者的。”鲁政委说。
“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状态,之所以会出现‘西高东低’的格局,主要是两个地区产业升级的阶段不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东部地区处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而中西部地区则处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升级之中。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型会更加困难,而工业的发展则自然对GDP的拉动比较大。”
鲁政委和孙立坚都指出,当前中西部地区的高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拉动。就贵州省举例来说,投资一直是拉动贵州省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2014年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在70%左右。据统计,2014年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9662个,比上年增加75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958个,比上年增加195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78.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6%。
电子制造业、汽车产业两大支柱产业支撑了重庆快速增长。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智奎在1月20日的发布会上介绍,重庆形成了“5+6+860”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1+10+1000”国内最大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提高到40%以上,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5%。
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重点已逐步转型服务业领域。2014年浙江GDP超过4万亿元,成为全国第四个过4万亿元大关的省份。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比GDP高出1个百分点左右,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另外,2014年广东经济发展中有一个亮点,即人均GDP达到63452元,折合10330美元,首次超过1万美元,标志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
“随着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的逐渐弱化,东部地区已经具有低增长、机构优化的潜力。而且,随着这一地区居民高收入、高消费习惯的逐步形成,服务业的发达成为必然结果。”孙立坚指出。
市场机制
东西要打破区域分割
新常态首先要求各地方政府不再“惟GDP论英雄”。中央政府对各地方政府的考核将弱化对GDP的考核、弱化对政府投资职能的考核。与此同时,地方债务则将被列入考核的指标内。“尽管,中西部地区开始走东部地区之前所走的‘以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但是显然走法不一样了。”孙立坚表示。
“一方面,投资所需资金的融资方式显然会不一样,2008年以来那种非常态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将不再起作用。中国有全球最多的居民储蓄,将这些资金配置好,就足够依靠国内的资金来进行投资。同时,民间资本将会成为投资的一大力量。”孙立坚进而指出,“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需要吸取东部地区的经验与教训,各个产业在环保、能耗方面的指标都将不同于往昔。”
在鲁政委看来,虽然东西部地区所处的阶段不同,但是在全国各产业结构大调整的环境下,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所长,进而打破区域分割,形成统一的市场。其实,当前不少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制造业等都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近年来,重庆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尤其是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形成了以惠普、宏碁、华硕、东芝、思科5家品牌企业,以及富士康、广达、英业达、和硕、仁宝、纬创6家代工企业和860家零部件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重庆还打破了汽车企业“割据”的格局,在本土企业长安之外,引进10家国内外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和1000个零部件厂。去年,重庆生产汽车260万辆,成为全国第一大汽车城。其中,187万辆由长安集团制造,其他的品牌商生产了80万辆。
“中西部地区GDP增速未来能否持续高增长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部地区及海外市场的产能消化能力。”孙立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