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企业资讯 >

历经三十多年发展——叫响有国际竞争力的双汇品牌

2019-02-13 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历经三十多年发展——
 
叫响有国际竞争力的双汇品牌(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本报记者 龚金星 朱佩娴
  从一个资不抵债的内陆小城肉联厂,蜕变为跨国公司,双汇集团历经30多年,走出一条“河南双汇—中国双汇—国际双汇”的发展之路。
 
  回首过往,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不禁感慨:“双汇的发展得益于改革,成就于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双汇。”
 
  改革创新
 
  “1984年,国家取消了生猪统购统销政策,各地肉联厂只能自找活路,漯河市肉联厂也不例外,这就是双汇的前身。”在河南漯河双汇老家属区,一名双汇老员工回忆过往,记忆犹新。
 
  同是1984年,万隆通过职工民主投票,全票当选厂长。他上任的“三把火”即是“砸三铁”:打破铁工资,奖金向一线工人倾斜,多劳多得;打破铁交椅,能者上、平者降、庸者下;打破铁饭碗,彻底清除浑水摸鱼者。
 
  万隆的“砸三铁”,无异于一场地震,但对于肉联厂来说,却是一个历史转折:当年年底,肉联厂就扭亏为盈。
 
  在改革创新这条路上,双汇从未止步。1991年,筹资1600万元,从日本、德国、瑞士、丹麦、奥地利买来世界一流的自动化设备,生产双汇火腿肠;2000年,引进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线,率先把冷鲜肉模式引入中国……
 
  然而,改革创新的道路并不平坦。“2003年双汇冷鲜肉连锁店在外省开业时,个体卖肉的‘小刀手’手拉手堵住店门,不让消费者进;相关管理部门不时到店里重复检验、重复收费;一些地方甚至明文规定,禁销双汇产品。”一位双汇市场负责人透露。
 
  双汇没有知难而退,万隆坚持:如果这个行业需要一个蹚雷的,就让双汇来。
 
  双汇装潢时尚、窗明几净的专卖店里,分割整齐、种类繁多的冷鲜肉摆放在冰柜中,明码标价,最终赢得消费者青睐。
 
  目前,双汇在全国18个省市建成30个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年产销肉类产品400万吨,拥有100多万个销售终端,年销售收入500多亿元。
 
  跨国经营
 
  2013年,双汇有个“大动作”:双汇71亿美元并购世界最大猪肉企业——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后者创立于1936年,当时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养殖和猪肉加工商,名下拥有诸多家喻户晓的食品品牌,公司总部所在地——美国弗吉尼亚州史密斯菲尔德小镇是远近闻名的世界火腿之都。
 
  “这是强强联合,双汇不仅收获了高品质产品,而且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自身改革和全球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研究员张金杰说。
 
  正如所愿,在并购后一年内,双汇整合中美欧100多家所属公司,组成万洲国际在香港上市,2016年万洲国际进入世界500强,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1512亿元。
 
  “2018年,前后4年多,我们经过上市融资和中美企业利润分配,已经清偿了并购时50多亿美元的贷款。现在我们又可以轻装上阵。”万隆表示,跨国经营是双汇的必然选择,只有配置全球资源、整合全球资源,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坚守主业
 
  “在双汇,品管工作人员有着绝对权威。”双汇发展总裁马相杰告诉记者。双汇有800多名品管人员实施现场巡回检查,严格按照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现场监督控制;先后投资1.2亿元,购置使用各类先进检测仪器设施3000多台套,形成对食品源头、加工过程、出厂产品的全面检验能力;建立与国家相关部门联动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报告机制,将监测发现的风险及时报告,便于国家对风险研判、控制。
 
  “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是双汇重要的企业文化。万隆表示,肉类行业是传统行业,也是民生行业,更是与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最直接相关的行业。所以,双汇始终坚持“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双汇品牌形象和信誉高于一切”的质量方针,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产品、技术、设备和食品安全控制理念,用现代大工业改造传统肉类行业,让家家户户吃上放心肉。
 
  近年来,双汇围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持续发力,推出一系列生鲜肉和西式、中式肉制品新产品,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万隆表示,改革开放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双汇深有体会。今天的双汇还要继续利用改革开放、“一带一路”机遇,把国际化产业做好,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3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