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指导,绍兴市越城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办,绍兴名城景区发展有限公司、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绍兴市蕺山小学教育集团协办的浙学渊源“蕺山书院”活化传承座谈会暨刘宗周《人谱》新书发布会,分别在蕺山小学、蕺山书院举行,来自国内及本地的相关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绍兴府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因讲学于蕺山,也被称为蕺山先生,是明代儒学大师、理学殿军人物、蕺山学派开创者。他曾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中进士,仕途坎坷,多次遭遇罢免,清军攻陷杭州后,绝食自尽,为国殉节。蕺山书院坐落于蕺山南岗,曾是南宋乾道年间韩琦六世孙韩度隐居讲学之地。刘宗周几度罢官期间在此读书著述、讲学授徒,先后从学者多达200余人,成为明末清初以刘宗周为首,其弟子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为中坚的“蕺山学派”主要活动阵地。清代,全祖望、蒋士铨、齐召南、徐廷槐、孙人龙、李慈铭等名士,先后在此执掌讲习。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月,改设山阴县学堂。民国元年(1912),改名为绍兴县立高等小学校,1956年改为蕺山中心小学。现今蕺山书院为2003年重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浙学渊源”,山门墙面上刻有“诚意”“慎独”,此与“气质”系刘宗周学术观点,被人称之为“千秋正学”。
活动由《人谱》新书发布会和“蕺山书院”活化传承座谈会两部分组成。
首先在蕺山书院“刘宗周纪念堂”举行礼祭刘子祠,由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会长张校军恭读祭文。
其后,举办了中华书局版《人谱》新书发布会,《人谱》是刘宗周先生晚年最为重要的学术著述,也是他在当时及后世最有影响的学术著述,成为大多刘门弟子普遍推崇的“刘氏遗书”,并在他死后保持了数百年的持续影响。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人谱》整理者张昭炜先生,现场介绍了《人谱》的学术价值与意义;中华书局“理学丛书”《人谱》责任编辑王娟女士,向大家介绍了《人谱》编校经过。
同时,整理人和编辑还向蕺山书院、蕺山小学、越城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等单位进行了中华书局版《人谱》赠书。
新书发布会后,与会人员移步蕺山小学,举行浙江绍兴“蕺山书院”活化传承座谈会。
座谈会开幕式由越城区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涛主持,由蕺山小学校长马林英致欢迎辞,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浙学研究中心主任许军发表讲话。
学术研讨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张宏敏主持,与会学者就刘宗周《人谱》及其思想价值、蕺山书院的历史沿革进行了发言。
在“浙学书院”活化利用座谈环节,与会专家就活化“蕺山书院”以及“蕺山书院”展陈提升等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永康市“五峰书院”活化利用执行者章锦水、余姚市“姚江书院”活化利用参与者谢建龙,作“浙学书院”活化利用交流发言。
越城区文旅局相关领导表示:“浙学书院”——传统书院复兴活化行动,是《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实施意见(2024——2026)》中的八大领域之一。蕺山书院历史悠久,又是蕺山学派的发祥地,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的古代书院。书院开创者刘宗周信奉阳明心学,在此提出了诚意与慎独的“蕺山学派”宗旨。我们将积极通过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活化“蕺山书院”,利用好这笔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人文融通与经济浸润,实现文化消费与精神富足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