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红坚跟党书华章

2024-11-01 10:11 来源:综合

——中共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委宣传部(灌南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退休干部、共产党员殷红坚先进事迹。

吴沭霆  孙卫红  贺龙国

       入党46年,大学毕业从江南到苏北灌南做文化工作56年,书写“人间烟火”;培养“文化人才”;倡导“走乡间路,唱农字歌”;书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彩华章。他,就是今年已近80岁、连云港市百佳离退休干部党员殷红坚。

       殷红坚,1968年从南京师范学院新闻系毕业后,与当时被誉为“常州108将”的苏南支援者们一起,投身到灌南经济、社会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退休前曾任灌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副研究员。他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灌南县语言文字工作专家指导组成员。

       作为灌南本地著名作家,殷红坚已出版《草帽集》《拣月》《青麦穗》《雪地红狐》《风流大潮河》等八部文学作品,合集30多部。同时还创作了《刘娥罢殿》《甘棠讼》等大型剧本10多部,有的被杂志发表,有的被搬上舞台,大型戏曲《刘娥罢殿》等在灌南演出,深受老百姓欢迎。同时,殷红坚大量的作品,写“人间烟火”,颂“爱党华章”,本本都是“正能量”,篇篇都是“主旋律”,与老百姓“贴得紧”,故事非常“接地气”,既有中华文化的传承,又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他的许多作品获得各级奖励,他本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文艺工作者”,2004年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退休后,殷红坚仍笔耕不辍坚持文艺创作,先后出版了《海西文化》《魏林老街》《最美的年华》等作品。从2019年至今,他作为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一名党员,局“银笔”工作室的一名主要创作员,积极参加组织活动,不折不扣地完成党支部交给的任务。建党100周年前,他先后创作了《党旗》《党费》《党课》等红色戏曲作品,《党旗》被搬上灌南舞台,让观众受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殷红坚创作的戏曲《潮河坝》等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作品,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潮河坝》荣获连云港市第十八届文艺作品征集二等奖。

       三找省长惠浴宇 文化传承办《灌河》

       夏至水门开,天上的雨滴不停地从天上飘落,使院内的花儿开得骄艳欲滴。

       中共连云港市灌南县委宣传部(灌南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张同元等敲开了殷红坚家的大门。

       殷红坚还是像往常一样待客,拉拉手亲热地让座,端来茶水和果品。等大家坐下来后,他又把刚写好的剧本交给了张同元。张同元接过剧本认真翻开几页,一种激动的心情油然而生。

       “殷老,您的作品写得太快了!”

       殷红坚说“学思践悟二十大,银发先锋在行动”,主题党日活动,我要完成支部布置的任务,为改革开放唱好主旋律。

       张同元把二十大报告和《条例》等资料递给殷红坚:“您己近80岁的人了,一定要保护好身体!”

       殷红坚笑笑说:“天天锻炼,天天动笔我已经习惯了。我们老党员,多为文化,多为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贡献就是赚的哟!”

       殷红坚告诉党组织,二十大报告我已经看了十多遍了,有的段落我都能背上,接着他联系突际讲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谈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我们文化工作者,要为改革鼓与呼,要为改革鼓鼓劲。

       殷红坚讲得比小伙子还棒。他真的很棒,1968年7月他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新闻专业,南京等单位都要他,父母建议留在江南身边工作。但他要求到贫困的灌南工作。父母告诉他,你去哪里工作,接着就要结婚、生子,就别想回来了。但他还是坚持去了灌南,坚持下乡采访,找了农村姑娘于永梅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后来,南京新闻单位想调他去当总编,并解决他家所有人的定量户口,殷红坚脾气有些犟,还是留在第二故乡灌南。他说,我写惯了“人间烟火”。

       “人间烟火”是什么?就是人世间最接地气平凡的生活,最抚凡人心,让普通人心温暖,幸福感油然而生。多美的“人间烟火”啊!难怪殷红坚书写的“人间烟火”文章美得让人拍案叫绝。

       灌河,是灌南人的母亲河。当年,殷红坚在灌南下乡采访,常常坐着小轮船,从上午坐到下晚才能到黄海之滨五队乡。在小轮船上,殷红坚望着飞溅的灌河浪花。他想到为灌南文化人办一本以刊登像“人间烟火”文章的本县文艺杂志。

       他找了灌南一些文人,一商量再向县领导一回报,这件事就定下来了。

       为了使杂志影响大一些,当时灌南人惠浴宇在江苏省当省长,惠省长也喜欢写“人间烟火”的文章,读过惠浴宇的《写心集》等,都感到惠省长虽写战爭中的人间烟火,品味太浓,又太精彩。作为主管和签头的殷红坚,他冒着勇气,挂通了省政府的电话,说要见省长,要有一套程序等等。

       什么程序呢?殷红坚和大家集思广益,这些文艺青年有一股子闯劲。说做就做,殷红坚与县文化馆陈永刚等奔赴南京,继续要见到江苏省省长惠浴宇。到了省政府办公大院,说明要见惠省长。接待人说,省长不是谁都可以见的,要预约,工作人员还要告诉省长,省长见还是不见呢?今天省长有没有事?等等。工作人员告诉殷红坚等人,省长己经在会见外宾,没时间,殷红坚等只好回来。

       只要重视这个问题,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殷红坚、陈永刚等又去找惠省长。这次去的时候,首先了解省长有没有活动,在不在班上,当了解到这些时,这样进省政府就有信心了。当殷红坚等人接到惠省长邀请时,他们个个心情激动了,惠省长打开门,走出去迎接来自灌南的小老乡,老乡老乡,见到两眼泪汪汪。惠省长用灌南话和他们插呱,听了小老乡关于文化工作的汇报和要求,这个喜爱文学的省长,对他们的做法表示赞同,欣然为他们题写了《灌河》刊名。惠省长问:“中不中啊”?“中啊!”几个人欢快拍起手。惠省长说:“灌南是革命老区,多弘扬革命文化,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登些贴近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哟!”殷红坚等人连连点头。

       对于殷红坚等人来说,见到省长是高兴的事,省长亲自布置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任务,深感责任的重大,他们回到灌南后,立即当着事来办。当时,灌南有专(兼)职文学创作60余人,听说灌南办了可以刊登自己文章的文艺刊物《灌河》,大家拿起笔大写“人间烟火”好文章。《灌河》这个刊物由县文化馆创办,内部发行,为32开本不定期刊物。编辑部编稿只认好稿,不认关系稿,开门办刊。1985年每期发行500分,年发行量2000份。同时这批作者还把用过的作品向上推荐,灌南每年在省以上报刊发表作品200篇左右,并对这些作品进行奖励。后来据说,省长惠浴宇对《灌河》刊物很滿意,这《灌河》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也培养了一大批灌南乃至全国各地的灌南优秀文艺创作人才。

       殷红坚“三找省长惠浴宇、文化传承办《灌河》”一直被传为灌南文化美谈,

       殷红坚一直记住省长的谆谆教诲,书写“人间烟火”,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他一写就是几十年,著作等身受称赞。他创作的《鹤风牛韵》《青麦穗》等著作,都是浸透了“人间烟火”味,贴近了百姓心坎上。2023年,殷红坚创作了戏曲剧本《潮河坝》,歌颂了惠浴宇当年做省长一心为民、大胆改革水利建没的风采。

       199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编印出版“江苏县邑风物丛书”,仅12册,作为分管文化工作的殷红坚,积极爭取榜上有名,通过殷红坚的努力,灌南榜上有名,并付诸实施。在殷红坚的努力下,书写灌南“人间烟火”的《江苏县邑风物丛书》正式出版,发行达到59390册,这是十分憾见的。

       殷红坚爱写“人间烟火”的故事就好像给党支部张同元等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他说,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己退休文化人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为老文化工作者,“银笔”工作室的一名文化老战士,一定继续书写“人间烟火”,我己写几十年,现在有时间,写作是老套路,再创新,力爭写得更有味,更有地方特色。

       不忘初心记使命 三部作品颂党恩

       退休后的殷红坚,虽然满头乌丝变成白发,但他却把这当成人生的又一新起点,退休不退色,离岗不离党,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滿天。

       是的,他自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期间入党起,就把自已交给了党,多年来,他践行自己的诺言。有人说,殷红坚最爱听党的话,最爱写党的人,最爱做党的事。在他的笔下,最早发现,最能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晚霞在海面上洒下了一波金,渔船返航了。开山,这个隐现在大沂河、大潮河交汇入海口的海湾里的孤岛,犹如龙口里的一颗明珠,而那倚山而立的新娘,则成了难以解开的秘密……摄影师的镜头对准了渐渐远离的海上孤山……”

       1990年12月发行的《灌南》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中第150页至152页刊登的《开山探奇》文章,就是殷红坚的大作。文中三处提及新娘子王仕花随夫守岛的真实情况。据了解,这也是最先记载新娘子王仕花随夫守岛的书籍。当年的新娘子就是王仕花,她为了和丈夫王继才默默坚守这孤岛,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如今读到老作家殷红坚当年写下的文字,让许多人对英雄守岛事迹感慨万分,肃然起敬。

       2019年1月31日,中国第一家私人公共图书馆馆长贺龙国等登上开山岛后,向守岛英雄王仕花赠送自己珍藏多年的这本书赠给英雄王仕花。当王仕花打开《开山探奇》文章时,她发现了老作家殷红坚当年写下自己的文字,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文中写到:“几经周折,果见一新娘子在开山岛西山口伫立。海水衬着她水红的褂子,梳着两条短辫,脸盘儿也可人,身材也苗条,虽算不上什么绝色女子,但在这海上也算是难得的了!一个孤身女子流落海上孤岛,这里肯定有个秘密,……,不过有一条,她若不是一个喜剧便是一个悲剧。”

       30多年前,殷红坚凭着新闻的一双眼晴,捕捉到时代平凡的人物,伟大的传奇,这需要多高的水平哩!其实,殷红坚不论从事新闻工作,还是领导文化工作,都是走在本行业的前列。每次开大会,领导都叫他坐前排,从来没有坐过后排低头挨批评。有人问殷红坚工作的秘绝,他笑笑说,党把我放在这个岗位,我就要挑起党交给的担子,能挑100斤,不挑99。如果挑不起来,那你是知道的。

       建党100周年前夕,党支部书记张同元、党建办主任马璟及祝子涵等带领纪录片《老骥红心颂党恩》摄制组走进殷红坚家庭小院,摄制组同志架起摄像机,镜头对准殷红坚时,他倾叙了对党的热爱,对改革开放的赞美,表达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他的这一段一气合成,非常顺利。

       此时的殷红坚向党支部讲了《党旗》的故事梗概。三十年代初,革命处于低潮,为发动群众,鼓舞斗志,开展夺粮斗爭,县委决定为刚组建的县游击队制作一面队旗,把这一任务交给上马台地下联络站孙秉惠、李保青夫妇,经过曲折斗爭,一面带有镰刀、斧头的党旗精心缝制完成,交给了党组织,灌东、灌西大地上飘起了第一面党旗,引领这个地区的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这个本土题材太好了,要能在建党100周年演出效果极佳。党支部书记张同元非常高兴:“这要是写出来就好了!”殷红坚不慌不忙把写好的剧本《党旗》放在了他们面前。他没看几页,就拍手称赞。张同元等向有关领导汇报,给予了大力支持,就这样,原创红色淮海戏《党旗》就开始排演了。

       殷红坚接着又创作了《党费》《党课》,完成献给建党100周年三部曲。

       记得第一次彩排时,殷红坚一个一个打电话,邀请文友前去观看提修改意见。经过打磨,建党100周年期间,原创红色淮海戏《党旗》被搬上舞台,受到领导、专家、广大观众的好评。许多同志说,这是一部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好作品。”

       在“学思践悟二十大,银发先锋在行动”主题党日活动中,殷红坚又向党组织交上了三部作品《潮河坝》《县长说情》和《改革吹绿灌河岸》。

       殷红坚的创作热情真是令人敬佩。当年,他创作大型戏曲剧本《甘棠讼》《刘娥罢殿》等,选编在《江苏戏曲剧本汇编》中出版。浙江越剧院著名导演吴兆千亲自来到灌南,把《刘娥罢殿》搬上舞台,受到领导的肯定,戏曲专家的赞同,最重要的是灌南老百姓家门口看到了当地人编出的大戏。

       团结文人齐创作 百花盛开春滿园

       50多年来,殷红坚从事新闻和文化等工作,他始终对从事同行的人进行团结、传授,让人提高专业水平,帮助解决同行的生活困难。他在领导岗位上是很称职的,也是值得称赞的。殷红坚说“团结文人要像石榴籽那样紧密,这样才能百花盛开春滿园。”

       2023年,一个风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殷红坚和一位党员创作者在英雄广场的椅子上,谈论一个故事的题目和结尾时,他一口气说出了一二三。他说的这些,正是北京等地权威专家的意见,最好的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全对”。可见殷红坚的水平有多高哩!

       “银笔”工作室的创作者写出一篇小说,在文学刊物上重要位置发表,他把作品送给殷红坚指教。殷红坚首先肯定作品的主题好、故事好、人物好等等,但他接着说,假如让人物更完美,那么战爭也是不可怕的,他微微撕开作品的“亮度”,让好人有好报,作品的人物更有“希望”,人世间是那样“暖暖的!”,那多好呀!短短一席话,就把作品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多年前,一位创作者写出一篇中篇小说送给殷红坚指教,他一口气读完几万字的小说,接着提出了修改意见,经过修改,此小说被北京《小说选刊》选编出版发行。

       文学就是人学,就是塑造核心人物。但在刻划人物时,也需要人与人的帮助,文人与文人,就像石榴籽那样抱团,才能创作出更多人民需要的好作品。

       殷红坚不论在退休前,还是在退休后,爱好写作者请教他,他都会热情帮助。曾经有一名知识青年,因为请殷红坚帮忙修改了一篇报道,因在新华日报上刊登而让他树立了写作的信心,最终走上了新闻工作者之路,最后成了《溧阳报》的主编。灌南五张文化名人之一的小品能人孙志忠,也离不开他的悉心指导……在灌南县文学界,殷红坚桃李滿园,很多读过他文章的文学爱好者给他写信、打电话,他都一一回复,从不怠慢。文学爱好者王加京在《拥抱二十一世纪的曙光》一文中,深情回忆自己在文学道路上备受恩师殷红坚鼓励的一幕幕,感叹老人家生命的顽强和韧性,他阳光豁达爽朗的个性与积极向上的引领让靠近他的人,从内心升腾起对生命的珍惜、恭敬和感恩,敞开心怀去拥抱明天的曙光。

       大家还记得殷红坚关心文化青年入党的事。

       上个世红90年代,殷红坚任灌南县文化局局长期间,他大胆改革文化体制的束缚,提倡文化要“走乡间路、唱农字歌。”创作人员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瞎想想,而要到乡间去接地气;演员要到农民家门口载歌载舞,文化教员要面对面对农民“指手划脚”排练。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家和省级、市级有关部门的重视,认为开展边远村组文化活动和送文化下乡是文化工作的必由之路。

       这样做,老百姓特别喜欢,文化人受到了锻练,政治业务素质显著提高,培养了一批又红又专的人才。青年创作者彭尧钦喜欢创作现代戏,他深入到张店一个村深入生活,他写出了多部作品很受欢迎,殷红坚关心他的入党,经组织考察他可以入党。当时只有座机电话,没有手机联系,如何联系到在那交通不便彭尧钦呢?殷红坚特派人把“入党志愿书”送到彭尧钦手里,当他见到冒雨送“党表”的人,对殷局长关心他的进步,彭尧钦心里特别地高兴,当他举手面对党旗宣誓时,双眼流下幸福的泪水。这个新党员在乡野体验生活,后来创作了多部乡村现代戏,人们称他是“农民戏曲家。”

       198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提出“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河北正定的做法也影响着全国一些地方,原淮阴地区曾出台了“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政策。当时做文化工作领导的殷红坚十分高兴,他向部长汇报了此政策,领导十分支持。说办就办,殷红坚忙前忙后,在他心里,解决一个文化能人的工作性质问题,就是解决了文化能人的前途,也就解决这个地方的文化发展。经过反复考核,殷红坚亲自撰写材料,推荐灌南两位“成果丰硕”的文化青年,及时进行了上报材料。

       殷红坚关心文化人的事,就把当着自己的,他说,不同的文化人会有不同的性格,作为文化人的领导要研究文化人,关心文化人。积极肯干有成果有领导能力的积极培养,文化能人家庭有困难的领导要帮助解决。殷红坚做领导时,经常深入文人家庭,访贫问苦。到文化下属单位开会,帮助解决文化人的工作问题,这一点现在人谈起,都啧啧称赞。他好事做了一大堆,从未喝过人家酒吸过人家烟,清正廉洁被人佩服得无底头地。

       上海都市买爷书 红色精神代代传

       三年新冠疫情过后的上海都市,又恢复了热闹的氛围,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文化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逛书店,他们总想看到书架上又有新书,想从新书里看到名家的大作。这是个现在上海读书帅气的孩子,他在书架上翻着看着,忽然眼晴一亮:《草帽集》。草帽,多熟悉的用品,爷爷殷红坚喜欢戴草帽,难道和爷爷有联系?再一看,作者是殷红坚。难道和爷爷同名同姓?再翻一看,就是我爷爷写的一本书《草帽集》!我怎么没见过这本书?原来这本书是1989年11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是中国当代杂文丛书第五卷,序言是:有这样一个普通的人。

       孙子看了《草帽集》,很感动、很骄傲,几十年出版的书了,应该早放在孔府旧书店里卖了,这是专卖新书的新华书店,已出版多年的《草帽集》何为放在新书书店卖哩?他不知?他想打电话给爷爷问问?电话没打通。然后,他掏钱在上海滩买下了专讲改革开放和乡野的《草帽集》,因为他特爱自己的亲爷爷,爷爷身患重病,还坚持创作,他爱爷爷,他爱爷爷的作品,爷爷是共产党员,爷爷写的书是红色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这话一点不假,共产党员意志比钢铁还要硬啊!殷红坚在工作岗位上是认真了,加上昼天白夜的写作,有时深夜想到一个人物、一个故事情节,他都起来开灯记下。长期的劳累,长期的超负菏工作,他身体累垮了。1999年,殷红坚被查出患有重疾,在医院救治期间,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县领导亲自去看望,当急批三万元为殷红坚治病。几个月后,殷红坚从医院回到家中时,整个人的体重只剩下不到100斤,疾病的折磨并没有消沉他对文学创作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灵感。

       当时,他的爰人于永梅一天也没离开他,服侍着殷红坚。从那时起,每天早晨,他都早早地起床,一个人到家门前不远的英雄广场独自散步,然后回来吃早餐,饭后就是看书、读报、研究海西文化、戏剧、哲学等等,午休后,他开始动笔创作,日复一日,笔耕不辍,几十年过去了,他虽然清瘦如斯,却整个人变得精神矍铄,滿面红光。他己近80岁的人了,被聘为文化辅导员,参加党支部的一些活动,参加“银笔”工作室的活动,他没有缺席。

       这里还值得提一下,在殷红坚患病不久,他的爱人于永梅也患了重病,2009年6月6日出宾那天,殷红坚欲哭无泪,送她一程又一程,他想到大学毕业奔赴苏北灌南工作,他想到在田楼乡村认识了共产党员于永梅,想到南京某新闻单位调他去当总编,想到爱人一直支持他的文化工作,想到爱人守住清正廉洁这个关,想到自已生病爱人对他的精心料理,他看到孩子那捶胸顿足那悲痛的哭喊声,他拖着病重的身体,向远去天堂,亲爱的爱人深深鞠了一个躬。

       后来,就是后来,殷红坚跟着孩子过着,孩子他们都很孝敬,提到这些,殷红坚都会擞起大拇指,夸奖着,还是夸奖着。要不是他们的照顾,哪能写出这么多作品。在建党百年时,他的红色三部曲,就是因为孩子照顾周到才能有作品问世的,才能有时间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

       殷红坚向文友闲谈时,讲了这样一件事,感到自已怎么哪?

       一次他创作一部作品,被外省远方的一个单位看中,领导人多次问他创作的剧本多少价格?殷红坚说,你们拿去用呗!对方听了这话,以后再也没有打电话和他联系。文友告诉他,大型戏剧剧本,最少也要几十万,假如你要了剧本费,你再表示一下,你这个剧本就能被搬上舞台了!殷红坚听了只是笑笑。

       殷红坚的老家在常州,2013年,他为老家写了一本书,名字叫《魏村老街》,由凤凰出版社出版;殷红坚第二故乡在灌南,他为第二故乡灌南写了一本书,名子叫《海西文化》,2018年由台海出版社出版。

      其实他何止写这些呢?

       当年1984年,他组织成立全国第一家县级杂文学会,先后举办“灌南县杂文作品”展览,县委主要领导在常委会上读杂文。殷红坚孙子在上海大都市买的那本书,就是杂文精选作品,起了个乡土的名子《草帽集》,那篇代序就是灌南文化人之作,刊登在《杂文报》上,占了整整一个版面,配图是殷红坚戴着一顶小草帽。

       如今,殷红坚又写下了“学思践悟二十大、银发生辉在行动”的优秀诗篇。他所在的党支部,2021年是“江苏省百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2022年,党支部又被评为“全省六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2023年7月20日,在灌南县老干部工作会议上,中共灌南县委宣传部(灌南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委在大会上介绍了关心老干部工作的体会和经验。

       一位南京知青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网络上:我爱灌南!我爱殷红坚的《灌南》。

       在新征程上,殷红坚以一个老共产党员标准严格求自已,继续书写灌南新篇章。

       连日来,殷红坚悉心整理其多年来创作的有关“改革开放”的新闻稿、戏曲稿以及中长篇小说稿。他娓娓道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他采写了题为《勤劳人家生活富》的稿件,1979 年 1 月 20 日,《光明日报》予以全文发表,还加之编后言说,此篇短文读来饶有趣味。这篇短文生动展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重大变迁。香港《明报》于 1979 年 1 月 21 日进行了转载。然而,《明报》对殷红坚所写稿件的转载,竟引发了一场风波,上级有关部门派人前往灌南调查殷红坚的相关材料。在那时,撰写改革开放的稿件确实是存在风险的呀。其后,殷红坚以灌河两岸的农村改革为例,创作了长篇小说《风流大潮河》,深刻描绘了灌南农村改革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殷红坚再度创作出长篇小说《最美的年华》,歌颂了通过改革开放,人们心灵得以净化的精彩历程。《魏林老街》《海西文化》等作品,也赞美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灌南、常州因改革开放而面貌焕然一新的故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殷红坚表示,要学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文件,创作出更多、更优、更美的文化作品,持续为改革开放呐喊助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断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殷红坚年轻时采访当时的江苏省省长惠浴宇留影

党支部领导和殷红坚(右3)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发出光和热。

“世界剪报大王”贺龙国和王仕花一起观看殷红坚写的《灌南》一书,正在翻看《开山探奇》

殷红坚创作反映改革开放等部分优秀作品

党委和支部领导上门慰向退休老党员殷红坚同志

当年,殷红坚采写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致富的稿件,被《光明日报》、香港《明报》采用

党支部书记张同元和殷红坚(右1)一起学习《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