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紫气东来,盛唐气象

2024-01-22 09:48 来源:综合

——许峰诗歌研究第二部《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赏析系列第六章

这几天一直在省作协开会和学习。并有幸参加了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的颁奖典礼和省作协举办的工作会议、名家讲座以及迎春活动。

作为一位底层作家,能有这般幸运和机会,这是祖国繁荣昌盛的真实写照。

在这个期间,也学习了很多新观点、新知识和新思想。尤其是对写作的方向,有了更明确、更清晰的思路。比如,坚持文化自信,就要生动呈现出赫赫先秦、大汉雄风、盛唐气象、典雅宋韵、元明清风釆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要与新时代的新气象相结合。

恰好,我撰写的《许峰诗歌研究》的文稿,与新时代的文艺思想是非常符合的。在本文《第二部许峰诗歌研究.百座名山赏析系列》第六章,诗人的诗句,就很有盛唐气象:“紫气东来盛唐风,古韵新歌期梦圆。”所以就做了标题,并结合我在省作协学习的内容,一并学习与回顾。

在讲解之前,我谈点题外话。

当下的文学批评界,其实是原著文本与文学评论相背离的。很多文学评论,都没有融入到作品之中。所以对作品的诠释也是无法深入的。试想,如果没有原著的文学文本,又如何能展开文学评论,如何能找到文学的审美体验,文学的内涵又将会如何诠释,文脉又该如何赓续呢?等等。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问,文学的光彩、气息、情感又在哪里。

我们这次的会议内容之一,就有了明确答案:就是要用理论推进,与文本结合,建立作家、评论家、读者之间的良性关联,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作品中的迷茫、困惑、欣喜、激动、忧愤,以及若有所思却无法言说的感受,这是文学理论的走向,也是一种大胆有益的尝试。

广东现在正在打造高水平的文艺队伍,建立起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服务三个有力的主体框架,我们恰逢其会,但愿我们不负春光,不负韶华,能写出时代华章。

文艺的繁荣,离不开政治的清明和祖国的繁荣昌盛。笔者在会议期间,写了一首叫《这条路》的小诗,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高赞。中国老战士网的总编鱼志清先生说:“这首诗把个人的成长之路、文学之路、富民之路、强国之路都融于了一体,有情、有景、有味,非常好!”所以,笔者借此机会,展示一下:

这条路

文/邹中海

这条路走了大半生

百年变革的四分之三世纪

刚开始走的时候是一条泥巴路

石子磕脚、还会摔跤

后来慢慢变成了平整的单马路

再后来变成了硬化的双行路

致富路,文明路

现在是强国路、高速路

这条路从古代走到现在

其实是五千年的崛起之路

仿佛还能听见古丝绸路上的驼铃声

一带一路的号角

又沿着祖先的足迹绕了一周

这条路早已成铺满金光

载着希望

我在这条路上走的时候

正好是一条双行路

从少年走到中年

亲眼看到她变高变阔

这条路上的风景树

由几棵,几十棵

变成了成片成片的风光

这条路有数不清的文明古迹

这条路还会创造更多的文明古迹

我在这条路上走过

我走过的地方,是龙的家乡

接下来我们今天要讲的诗,见许峰老师《中国百座名山题咏》主题诗集34—41页,是第十七至二十首。方寸老师点评。

在广东省作协学习期间,省作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陈继明教授告诉我:“理论性的作品也要进行多样化创造,从结构到内容都不能太单一,千万不能搞格式化写作,好的作品都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对那些古韵深厚的诗歌,拓展的空间大,所以从形式到内容,都要寻求变化。以求气象万千,让作品动起来。”我回顾了自己的许诗研究文章,感到还是很符合陈教授的创作观点的。我今天评论,引用了方寸老师的点评,作为第一层次的赏析,然后我再进行第二次诠释。读者朋友们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再进行第三次,第四次乃至无数次的诠释,以自己不同的情感体验,抒发着对同一首诗的理解。

我们先来看许峰老师的诗和方寸老师的评:

一、咏雁荡山

雁荡泰诺碧海中,云缠水绕挽奇峰。

任尔东南浊浪急,笑看恶逆刮阴风。

一一庚子年秋日于惠州

方寸老师诗说:“雁荡泰诺碧海中,云缠水绕挽奇峰。”雁荡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犹如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一座座山峰好比卫国勇士,拱卫着祖国的东南沿海。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就在雁荡山周边大败倭寇,创下九战九捷的辉煌战绩。他也曾登临雁荡山,并挥就《盘山绝顶》这首大气磅礴的诗作。“任尔东南浊浪急,笑看恶逆刮阴风!”今时今日,不管任何浊浪阴风,都必将在雁荡山下化为乌有。

二、咏祁连山

赤膊祼臂抗狂沙,护佑陇青黎庶家。

虽无葱茏芳草地,冰封雪冻奉莲花。

一一庚子年秋日于惠州

方寸老师诗说:“赤膊裸臂抗狂沙,护佑陇青黎庶家。”祁连山在历史上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和遏制三大沙漠的天然屏障,世代守护着西北人民甚至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这里孕育了七大河流,养育了河西走廊,涵养了青海湖,滋润了柴达木盆地,保护了三江源……“虽无葱茏芳草地,冰封雪冰奉莲花!”《咏祁连山》颂扬了面对艰难困,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联想到边防战士克服艰难险阻,誓死守卫领土、保卫祖国,不禁肃然起敬!

三、咏天柱山

一柱擎天托日月,洞谷秘辛长歌曰。

龙吟虎啸慑千山,敢立峰峦把星摘。

一一庚子年秋日于惠州

方寸老师诗说:天柱山自带传奇色彩,它的洞穴、山谷和山崖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天柱山高耸入云,“托日月”“把星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勇于斗争、敢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山高人为峰,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画像”,诗人也是“龙吟虎啸慑千山”的性格,就算曲高和寡,也“敢立峰峦,”无私无畏,诗如其人。

四、咏终南山

佛道孝寿聚终南,福财闻讯亦参禅。

紫气东来盛唐风,古韵新歌期梦圆。

一一庚子年夏日于惠州

方寸老师诗说:“佛道孝寿聚终南,”终南山位于古城长安(西安)之南,是道、佛、孝、寿文化的发祥圣地。是“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典故的诞生地,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终南山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隐士打卡圣地,这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精神不谋而合。

从上述方寸老师对许峰老师的诗歌解读中,能看出方寸老师同样是一位饱学之士,而且对许峰老师的诗歌风格和人品,解读得很透彻。现在,我再结合有关传说和风情,从文艺的角度,进行第二次挖掘和延伸。

第一首是《咏雁荡山》。雁荡山在浙江省内,是中华民族最有特色的奇观地貌之一。中华大地上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比如高原湖泊、火焰山、擎天柱等等,都是独特的存在。雁荡山也非常神奇,人家是水往低处流,它的湖泊则在山顶,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反衬着蓝天,把白云都能收进湖底。宋代.诗僧释惟一诗云:“四海名山曾过目,就中此景难图录。山前向见白头翁,自道一生看不足。”一座一辈子都看不足的山,可见这座山的魅力是何其之大也!但是,当代诗人要想用二十多个字,写活这座山、写好这座山是非常难的。况且,历代名家都留下了珍贵的作品。可能一到那里,就会出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窘迫。在历史上,这座山有数不清的名家,留下了墨宝。比如画家张大千,旅行家徐霞客,中国第一部笔记本百科全书《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山水田园诗的鼻祖谢灵运,历史学家、新诗的奠基人郭沫若等,都留下了瑰丽的作品和诗歌。要在如此多的名家作品中,脱颖而出,留下精彩的篇章,难度肯定不小。因为后来的作品,要想留下来,只有一个,那就是超越!如果超不过,是很难被接受和认同的。许峰老师的诗,就是对前代先贤们作品的超越,是创造性的超越!这主要体现在哪里呢?就是他的战士精神,家国精神和时代性,尤其是战士精神和时代性,是前代先贤们都无法体现的!这种战士精神和时代性,在结尾两句,表现得非常强烈和坚毅:“任尔东南浊浪急,笑看恶逆刮阴风!”“浊浪”与“笑看”,形成的反差,就是狗急跳墙与神闲气度的反差。这两句诗的结尾,用了双典,除了方寸老师说到的戚继光的《盘山绝顶》外,还有郑板桥《竹石》里的意境化用。郑板桥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个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民族精神的写照吗?!

有朋友对许峰老师的诗也曾提出质疑,我说,只要你能写出一句这样的话来,我就算你厉害。在古典诗词中,虽然用典和象征手法都很常见。但在一句诗中,含有“双典”而不唐突的,则都是高手。这首诗的基调,非常激昂,能给人一种铿锵有力、大气磅礴的力量,对提高民族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有超强的时代意义。

第二首是《咏祁连山》。据诗人介绍,祁连山位于青海省东部与甘肃省西部的交界外。在4000米的雪线之上,有雪莲、蚕缀、雪山草三种珍贵的植物,被诗人亲切地称为“岁寒三友“。这是大自然的馈赠。诗人在这首诗里,不但写出了自然风光,从整首诗来看,而且赋有“禅性”,跳跃性大,但又有粘连。比如“莲花”这个意象,不但代指圣洁与高贵,也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禅宗语境中的莲花宝座,莲花宝灯等象征物。如果再结合第二句“护佑陇青黎庶家”来理解,禅意就更明显。“天佑中华”,就是这首诗的精神寓意。 

许峰老师多次对我讲过,他的诗都是有寓意的。他每次写诗文,必先命意,我在解读许峰老师的诗歌时,就遵循了这一原则。

我记起苏东坡说过一句话“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中山诗话》中也说到:“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

我们所说的“诗言志”,很多人都是狭隘的理解,认为只是志向,其实,“志”就是“意”,“志”不但包括情绪、思想、心意和志向。我们写诗目的,就是为了表情达意。写诗不是写小说,更不是记流水帐,写诗的主要功能,目的就是“言志”。

第三首《咏天柱山》。我非常认同方寸老师的点评。这首诗是诗人的自画像。诗人许峰老师是有情怀和风骨的作家,宁折不弯,有鲁迅的剑气和杜甫的悲悯。鲁迅有一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许峰老师就有这个特点。难能可贵的是,“任尔风吹雨打”,他的志向永远不会改变。

我在本文的段落里,讲了“志”这个关键词,在这里,就许峰老师的精神,再做延伸补充。

有些人的诗里,是没有骨头的,都是一堆辞藻,用许峰老师的话讲,是一堆“拼盘”。这除了有些作者的文字不过关外,也有其它原因,就是三观不正,没有担当,导致写作方向和审美出了问题!古人云“修辞以立其诚。”如果自己本身就没有“骨头”,怎么能写得出有“骨头”的作品呢?

第四首是《咏终南山》。终南山是道教名山,“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让终南山这张名片,达到与天地存在的永恒。诗人和评论家方寸老师都做了全景式的介绍,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今天的文章,结合了我学习的部分内容。但愿我能抓住机遇,根据广东省正在打造的文艺品牌的战略,在实行“三架马车”并行的框架中,争取有点收获。我目前主要写作的重心,还是对许诗进行探讨和研究,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希望。但愿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根植于这样的土壤,以超出一般的语言概念层次,寻求新的表达方式。也期待,许峰老师的所有作品和人文精神,能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宣传和推广。

在即将结束本文的时候,部队一位退役老首长村夫先生在看了上篇《山水入画、品行入诗》的评论后,发来赞语,他说:“评论为许峰诗歌插上了翅膀,和许峰诗歌一样,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精品,传世无争!”在这里深表感谢。

下一章节,我们再讲。

诗人简介: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组诗集)《许峰诗论》七本书。

文/邹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