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中国电子烟用户特征及公共健康影响报告(2023)》专家观点发布

2023-10-20 12:32 来源:消费日报网

  消费日报网讯 (记者 卢岳)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发布《中国电子烟用户特征及公共健康影响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该研究由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蔡雨阳主持,覆盖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总样本量达2000人。

  研究结果显示,国内92%的电子烟用户是老烟民,即先使用卷烟,后转向电子烟。该数据与中国疾控中心2020年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期刊上发布结果一致。《报告》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应用实例,首次提出关于电子烟的5点“专家观点”,呼吁以公共健康风险最小化为原则,积极看待烟民减害诉求,探索减害战略的应用可能。

  调研发现:国标产品相对安全性更高

  “我国有约1690万电子烟用户,这些用户在过去1年的使用行为可能发生一定变化。”蔡雨阳表示,“此次研究对国内电子烟使用人群进行了画像,并进一步调研这个群体对电子烟健康影响的认知及对电子烟国标新政等方面的看法。”

   调研重点关注电子烟使用对烟民健康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在全部受调研的用户中,有68.1%的人认为由卷烟改用电子烟后,身体整体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具体比例为18.6%的用户认为 “明显改善”,49.5%认为“稍微改善”。

  调研发现,国标电子烟产品使用行为与症状改善程度相关。针对咳嗽症状,国标产品用户(1368人)中有30.3%自报改善;而在全部590位非国标产品用户中,仅有23.9%表示该症状改善。除此之外,咳痰、咽痛、牙齿及手指发黄、有口气、口干、口苦等症状也呈现类似的比例。

 

图片3.jpg

  (图:电子烟国标产品使用者自报多种症状改善的比例高于非国标产品使用者)

  《报告》认为,2022年10月起执行的《电子烟》国家标准对潜在有害物质和添加剂的使用做了更严格规定,因此国标产品的安全性可能更高。需要注意的是,调研数据为使用者自述和感受,尚需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验证。

  专家观点:积极看待烟民减害诉求

  根据本次调研的数据,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应用实例,《报告》中提出5点“专家观点”。

  1. 以公共健康风险最小化为原则,积极看待卷烟烟民减害诉求,探索减害战略的应用可能。

  2. 电子烟仍具有健康风险,严禁未成年人接触和使用,不在禁烟场合使用电子烟。

  3. 遵循国家法规,加强市场监管,避免安全性不明的非法产品泛滥。

  4. 重视科学知识宣教,提升用户对电子烟的认知和有关健康素养。

  5. 开展精准的毒理、细胞、动物、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探明电子烟的长期影响。

  同时,蔡雨阳也提示,没有无风险的烟草产品,电子烟仍具有健康风险,应禁止未成年人接触和使用。

图片4.jpg

(图:《报告》中提出5点“专家观点”)

  报告评审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原主任、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姜垣表示,该报告呈现了电子烟进入规范管理后的用户行为特征,描绘了最新的用户画像,具有里程碑意义。“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的电子烟用户是有卷烟使用经历的老烟民,这与中疾控此前的调研结果是一致的。”姜垣说,“需要重视电子烟对卷烟用户的健康影响,在保护未成年人和非烟民的前提下,探索减害战略的应用可能。”

  报告评审专家、考克兰(Cochrane)中国协作网成员单位翻译传播工作组负责人李迅博士介绍,国际权威的循证医学学术联盟考克兰发表了即时更新的系统综述,研究者分析了美国、英国等13个国家涉及12430名成年吸烟者的50项研究,发现与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如尼古丁贴剂、尼古丁口香糖)或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相比,尼古丁电子烟使更多的人停止卷烟至少六个月。李迅建议,应基于科学证据和循证方法,进一步分析电子烟的公共健康影响。

  借鉴海外:探索减害战略应用可能

  据了解,电子烟被部分国家和地区视为可能的烟草减害工具。《参考消息》报道,瑞典计划将吸烟率降至5%以下,成为欧洲第一个“无烟”国家。其经验之一为“接受无烟产品作为危害较小的替代品”,即“使用危害较小的不可燃形式的烟草和尼古丁”。

  同时,英国在23年4月表示,将鼓励多达100万名吸烟者用电子烟替代卷烟,为吸烟者提供“电子烟新手套装”和协助戒烟的相关支持,目标是将传统烟民人数从目前占人口13%的比例降至5%以下。

  美国的公共卫生专家也正逐步认可电子烟的正向作用。23年8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烟草制品中心主任布莱恩·金(Brian King)在权威医学期刊《成瘾》(Addiction)上发文称,有确凿证据证实电子烟危害小于卷烟,但同时使用卷烟和电子烟仍有危害,烟民只有彻底改用电子烟,才能起到减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