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走进魅力成都 感受创新活力

2023-10-18 10: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走进魅力成都 感受创新活力

 

本报记者 杨俊峰文/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0月18日   第 10 版)

 

  图为2023年9月初启幕的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

  9月21日,在成都市高新减灾研究所大陆灾害预警中心,工作人员向外国专家介绍地震预警的工作原理。

  9月20日,在成都市新津区天府牧山数字新城的展厅内,外国专家在调研新城建设情况。

  图为成都市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的“瑞雪”展馆外景,展馆屋面结构采用3D打印技术而成,形似冬雪消融时的形态。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四川省成都市,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素有“天府之都”的美誉。作为诗人李白笔下的锦绣之地,成都是唐朝“扬一益二”的富庶之地。

  近年来,成都着力建设创新城市,不仅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发力,还在产业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创新创业者的“圆梦之都”。现在创新已经成为成都的一张崭新名片。

  9月19日到22日,记者参加了由国外人才研究中心牵头组织、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主办的2023走进“魅力成都”调研活动,走进成都,近距离感受这里的创新活力。

  “数字新城”促进经济增长

  “各位专家教授,欢迎来到成都市天府牧山数字新城。”9月20日上午,记者跟随2023走进“魅力成都”调研组走进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参观这里的数字创新成就。在现场,讲解员给前来调研的专家和记者就新城建设情况做详细介绍。

  “新城服务管理范围达84.06平方公里。作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数字经济带和绿色经济带的复合节点,数字新城充当着新津区融入‘两区一城’以及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载体。”

  以数字经济为动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天府牧山数字新城重点发展数字新基建和数字内容产业,旨在打造成渝地区的数字经济新典范,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微城新样板。

  “目前我们正在打造数字产品制造集群,积极培育壮大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智能设备制造规模。持续培育壮大数字服务集群,壮大成渝地区的大数据、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数字服务业,创新数字服务新业态。确保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鼓励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共同参与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及数字产业化。”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年轻化也是牧山数字新城企业的一个特点。在牧山数字新城核心区域的重要企业中,有81%的员工年龄在22到35岁之间,而68%的员工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表明了人才队伍年龄和学历结构的优势。

  此外,该区域还汇聚了两所高校和研究机构,拥有近1.5万名高职院校学生,实现了校区、园区和社区空间的多元共享,同时也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在天府牧山数字新城,记者还参观了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基地。该基地是由天府牧山数字新城与成都天象智慧产城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垂直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园区以“数字商务+场景消费”和“数字内容+科技孵化”为核心理念,旨在通过数字经济的力量培育新兴产业,包括数字科技、数字商贸、数字文旅和数字内容等新领域的业态和模式。

  基地招商负责人范芹对记者说:“园区建立了‘三个平台+两中心’的多元服务体系,旨在解决创业者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需求,包括办公空间、资金、市场信息、政策扶持、技术支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基地通过整合天府牧山数字新城的产业资源和天象产城的生态体系,建立了“产业资源共享平台”,以帮助更多中小微企业融入产业生态。此外,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创业全要素服务,建立了“全要素创孵平台”,以一站式方式帮助企业解决从创业到成长的需求。同时,通过合作企业建设直播间、实验室等,创建了“数字共享公共服务平台”,以提升创新效率。此外,园区还设立数字经济双创学院,为产业科创、青年创业和新经济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人才提供培训,同时成立“人才实训中心”,以支持培养区域产业的人才队伍。

  “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基地的建设和运营,正在为新津区和成都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持,推动产业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范芹说。

  天府牧山数字新城的建设成就令外国专家赞叹不已,成都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高端外国专家罗祖对记者说:“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在数字经济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正在为成都市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整个成渝地区的经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田园农博助力乡村振兴

  金秋九月,稻田垂穗,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也迎来丰收时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游玩参观。

  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拓展区和四川农博会的永久举办地,天府农博园选址落在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并于2019年1月完成总体规划,2022年9月建设完成投入运营。致力打造落在田间地头,可以充分体现田园特色的农业博览会。

  兴义镇水资源丰富,属于岷江流域精华灌区,镇域东侧有岷江干流金马河,西侧有岷江支流西河,两条河流在广滩交汇,形成半岛田园水乡格局。良好的自然条件也使得兴义镇拥有非常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本底,土壤肥沃、绿树成荫,是首批四川省百强中心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乡,是做农业主题展览的天然场地。

  在建筑设计上,天府农博园根据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意象,按照“田馆相融、前展后街、会产一体”理念,设计建造“青苗”“稻浪”“谷仓”“瑞雪”“二十四节气塔”等功能性建筑,寓意“一景、四季、二十四节气”。其中大田展区按照时令,进行蔬菜、粮油作物轮种;围绕“绿色乡村、田间农博”目标定位,通过建筑的形态、功能以及创新技术的运用,在大田景观中植入点睛建筑。

  可以现场和人互动的数字熊猫,可以快速寄出的数字明信片……在“瑞雪”展馆,记者亲自体会了农业元宇宙文创的魅力。

  “瑞雪”馆是一个以高品质XR(拓展现实)体验的文娱综合体,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在“太空”漫游,也可以在“农场”种地,还可以近距离了解宇航员如何在空间站工作与生活。展馆总面积约1028平方米,屋面结构采用3D打印而成,形似冬雪消融时的形态,是天府农博园寓意“春夏秋冬”建筑地景中“冬”的代表。“瑞雪”馆内部分为大空间VR(虚拟现实)体验区、科普类VR体验区、运动类VR体验区、喜马拉雅区等区域,游客在这里既可以畅玩各种精彩的VR游戏,也可以借助VR设备了解更多宇宙奥秘。

  天府农业博览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多功能展示馆,“瑞雪”馆复合展览展会、乡村元宇宙、论坛路演、亲子研学等功能。“青苗”馆则主要用于打造集智慧农业体验、休闲农业、生态农旅消费为一体的新消费空间场景。在园区功能考量之外,天府农博园建园之初就确定了“融入全球农业创新、践行国家乡村振兴、建设四川美丽乡村、打造成都农业公园”等使命,始终坚持“不破坏农业本底、不损害农民利益、不挤占农村资源、不亏待市场主体”的原则,并遵循农村自身发展规律,坚持农民主体的立场,以推动农业、农村、农民与市场主体之间共建共创共赢为核心愿景。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高端外国专家司马文斐对此表示认可:“把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相结合,把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天府农博园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城市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9月21日下午,当记者走进四川见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见山科技)的大堂时,一块彩色动态大屏幕映入眼帘。

  在见山科技城市创新部总监李天舒的调度下,成都市环球中心、龙泉山脉、兴隆湖、独角兽岛等高精度元宇宙城市数字底座一一呈现。1:1复刻的真实世界,高精度仿真的地形、路网、水域、建筑、植被模型、城市场景,新一代数字孪生技术将线下场景转移至线上,须臾间就可抵达城市各个角落。

  城市数字孪生系统,就是在数字空间里搭建一个与物理世界精准匹配的“孪生城市”。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为城市规划、管理、建设提供可靠、客观、可视化的数据支撑。

  “数字空间里的建筑模型与真实场景的建筑尺寸每米误差不超过1厘米。”李天舒介绍,城市数字孪生系统基于数字孪生、倾斜摄影、虚实融合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可为行业与政府部门提供大规模、高精度、全要素、城市级完整还原的元宇宙城市数字底座平台及CIM数字孪生可视化解决方案。

  见山科技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诸多场景中。值得一提的是,见山科技的员工中年轻人占比很高。“我们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不到28岁。”产品部门负责人张程晨对记者说,“其中,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同事比例超过50%。”

  事实上,不只是见山科技,奔腾奋进的“青年成都”,正成为年轻人点亮“蓉光”的向往之城。

  在成都,闪耀在城市角落的“青年坐标”与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年轻人可以在这座城市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2022年,成都启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逐步展开促进青年发展的政策设计,吸引和凝聚更多青年参与城市经济社会建设,让青年成为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后备军。此外,成都还印发《成都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4年)》,关注青年的成长与发展需求,推动青年与城市共成长。今年7月,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大学生运动员代表相聚成都,共赴“青春之约”。

  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青年为成都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以成都高新区为例,数据显示,该区逾75万的“双创”人才中,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90%。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成都市14岁至45岁的青年达960.3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5.87%。这里还有65所高校、1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成都围绕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构建爱才育才引才用才良好生态。目前,成都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长,成都科技创新能级不断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已建设了13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第6位,全球城市创新指数排名第29位。

  聚焦青年创业落地孵化,成都打造了青年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统筹各类创业园、孵化器、创业苗圃等资源,为在蓉青年创业项目落地孵化申请提供“一键式”服务接口。截至目前,已累计上线800家孵化场所,为8842个青年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入驻服务。此外,成都还从加强金融扶持、建设平台护航等方面入手,解决青年创业“融资难”“成长难”等问题,让广大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底气更足、羽翼更丰满。

  目前,成都正加快打造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外国专家局)局长丁小斌对本报记者说,成都深入实施“蓉漂计划”“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实施海外引才直通车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生命周期人才综合服务,出台3版人才新政,筑牢城市人才工作的持久竞争力,已吸引66万青年人才落户,人才总量达622.3万人,居全国第4位,连续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魅力之城”广受专家好评

  成都,一直是外国专家眼中的“魅力之城”。

  9月22日,2023“蓉漂人才荟”高端外国专家座谈会在成都举行。围绕科技创新、国际人才交流、国际科技合作等话题,外国专家结合自身工作畅所欲言并积极建言献策。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灾害预警领域的技术十分领先,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见山科技在元宇宙领域的创新探索,代表着未来技术的一种发展方向……”瑞典科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亨利·阿达姆松说,成都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成都不仅是一座很漂亮的城市,也是一座创新活力无限的城市。”

  作为纳米技术领域的专家,亨利·阿达姆松认为,成都在光电领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提前布局促进光电产业发展,而外国专家的加入可以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对此,亨利·阿达姆松建议成都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通过科研项目促进专家、学生交流学习,“中国对科学家来说,是进行研究的理想之地,希望有更多的外国专家能够来到中国、认识中国,并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者。”

  来自巴基斯坦的子山·希拉齐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现在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国际组织科学官员。对中国,他有着深深的敬佩之情,他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在工程、制造业、经济、科技创新等各个层面的实力都在不断提高、扩大、推动了全球竞争力,“而这其中,人才是关键驱动因素。”

  以成都创新创业孵化器为例,他表示,可以创建更多人才相关孵化器,将成都打造为商业和创新的人才中心,让更多外籍人才为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提供服务。

  “成都作为西部的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多次上榜‘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副主任许佳军认为,外国专家们对成都赞不绝口,从侧面反映了成都的魅力所在,也为成都持续吸引外籍人才来蓉打下了良好基础,“欢迎大家多到成都街头走一走,感受成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变化。”

  谈到外国专家对于中国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许佳军对本报记者说:“外国专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智力资源。外国专家来华工作,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带来新助力,也成为向全球、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友好宣传使者,架起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希望更多外籍人才专家能够成为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渠道和宣传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