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纳雍县:唱响互嵌式发展“黔粤之音”

2023-08-26 15:31 来源:综合

“塑造一个产品,切入一个场景,讲好一个故事,富裕一方人民。”纳雍县中创服饰负责人左六军满腔热忱的这样对记者说。左六军是珙桐街道创业的一个典型代表,多年在广州、深圳一带发展,学得了一身本事,积累了多方资源。为回馈家乡,在珙桐街道创办了中创服饰,带领着团队,融入纳雍发展,辐射周边县区,即将开创地方服饰发展新篇章。

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中,纳雍县立足团结全县内各族群众,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将民族团结工作落实到每一家每一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讲好纳雍民族团结的“好”故事,搭好民族团结之“桥”,民族团结之花开遍纳雍。

党为“魂”,打造互嵌式社区“融”氛围

纳雍县珙桐街道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点之一,接收了不同乡镇的各族群众,2千多户9990口人,41栋楼,101单元,珙桐街道成了名副其实的各族群众的安乐窝和幸福窝。

珙桐街道以党为“魂”,针对各族群众的集聚,珙桐街道为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发展,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工作方式来管理社区,积极举办系列民族团结活动,七月火把节、端午节、秋收节等各项活动,全民族参与,帮助群众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以便各族群众能够适应民族大团结生活。珙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常江告诉记者。

此外,珙桐街道还以社区为主,带头作引领,组织猜灯谜、年货节、双语培训和各项技能培训,帮助各族群众实现融合发展,分层次、有重点的对各族群众进行全方位的素养教育,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基本道德规范和民族政策宣传等工作落实到每一户每一家,在凝聚民族共识,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工作上稳扎稳打,逐层推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的统一还需要经济发展的红利落实到每一家,珙桐街道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帮助搬迁群众学习工作技能,实现就业增收,积极引进企业开展扶贫车间,开发工作岗位,提供技术培训,促进就近就地就业,助力外出就业。

服装厂以服饰加工为主,带动80人就业增收;珠绣厂进行装饰加工,以半劳动力群众为培训对象,接收一些外面工厂没有就业机会的群体,对其加以培训,帮助半劳动群体在家就能实现就业。各类加工厂实现了大规模助人就业增收,普通人做高实现8000+的月收入,大部分人实现2000+到3000+的月收入,不仅实现了待业在家群众财富上的增收,也帮助她们兼顾家庭和事业。

“我是本地人,在得到政府的支持决定在这里创办工厂,开厂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在家就能实现就业”,中创服饰的左六军这样说道。

作为在外漂泊六七年的打工人,他幼师毕业,却决定辞去稳定的工作在广东做人力资源,又在政府的引进和支持下,回纳雍开办企业,创建本土服装品牌,开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在展厅向各地客服展示几百种服饰产品,供服务对象选择,他以服装加工带动安置点各族群众就业增收,为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贡献个人力量。

为群众“输血” 为社区发展“造血”

作为另一个安置点之一,各族搬迁群众达一万多人以上,宣慰街道在社区内以国家投入资金的方式搭建小木屋帮助各族群众创业,小木屋可以做超市、小卖铺,生活用品、饮料酒水等各类产品目不暇接,拥有灵活自由分配时间的扶贫车间极大解决就业与生活的难题,为群众“输血” 为社区发展“造血”成为宣慰街道在社区重要主题。

据宣慰街道宣传委员李刚说道,刚开始搬迁政策下来时,很多老人不愿搬迁,认为自己在社区没有生活来源,生活无所依靠,在相关负责人的思想疏导下,积极开展群众会,交流群众所需所想。

“以服务、诚心打动人,以自身经历感化人们,真正做到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才能实现了各乡镇的集体搬迁”,街道支部书记王琴这样说道。

与其拼低保,不如做生意,宣慰街道为社区群众建立起大型农贸市场,打破以往社区冷冰冰行政执法的禁锢,让各族群众在农贸市场自由有序买卖。

“以前没搬迁前,道路不通,吃的是山上留下来的水,住的是老木屋,而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管茅厕叫做卫生间,老伙计们还笑我装文化人,可这是真实的变化,现在吃穿不愁,孩子读书近,交通便利,社会治安等得到巨大改变,住起来也安心多了”,搬迁群众王德志说道。

如今,每月做生意的所得比普通人月工资还多,群众喜滋滋,生活美滋滋,宣慰街道的烟火气弥漫到每家每户。通过扶贫车间、法制宣传阵地、城市书屋、文体活动中心、心灵驿站和希望小课堂等各种形式的经济上、思想上、行动上的基层建筑,助力社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形成,有效实现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发展。

花开教育,唱响“黔粤之音”

优质土壤才能培养健康硕果,天河实验小学积极将民族团结融入教育中,作为搬迁安置点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天河实验小学成了教育的主力军。建设“时光走廊”向全校师生征集优秀作品,促进学生自各项文艺创作上的交流交往交融,将民族团结融合发展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力推行“青少年交流”,通过各类特色民族活动如民族舞、滚山珠等传统特色文化等促进文化交流,“阳光书吧”培养有内涵、有深度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创意工作坊”内进行蜡染、刺绣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制作,在设计、画蜡、脱蜡、晾干和浸染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对于树立小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天河实验小学作为黔粤协助的帮扶点,是唱响“黔粤之音”重要典型。

“纳雍县立足民族团结融合发展的大势,从搬迁群众、社会发展、文化教育、民族活动、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着手工作,多措并举促进纳雍全县民族团结大融合大发展,有效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族群众的和谐美满发展。”纳雍县民宗局副局长李国永这样说道。

(贵州民族报毕节新闻周刊 龙雪 胡静 图/李国永 李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