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调研,我们与市领导、开发区负责人、企业老板推心置腹交谈,大家喜气盈盈,信心满满,洋溢激情,憧憬未来。四年艰苦奋斗,结出丰硕成果,园区呈现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欣欣向荣景象。
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技术密集与资金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它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
园区的变化和成就,首先体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上,创造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奇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自古以来,湘潭就是湖南文化灿烂、经济发达的地方,从明清时候“金湘潭”“天下第一壮县”城市,到新中国成为国人向往的“红太阳升起地方”、全国第一批重点建设城市,这座城市拥有一千五百年的高光历史。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新征程上,湘潭人民追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情和韧劲,更加急切,更加深沉。
产业培育如同人的生命孕育一样,既极端重要又非常复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一般要用10年左右时间,才能初步建立一个产业。国内发达城市发展一个新产业,也要5年左右。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设立不久,就遇上百年罕见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受到巨大冲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被打乱,园区招商引资举步维艰。在当时那种极端情况下,园区和企业正常的生产、工作时间受到严重限制,有效时间很短且多变。省药监局和湘潭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弘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精神,实干苦干加巧干,在产业基础很弱、工作时间很少的不利条件下,用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拼劲,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产业。
经过四年培育,园区已拥有从上游行业医疗器械零部件、医用原材料加工生产以及第三方服务,到中游行业医疗器械的生产制造,下游科研机构、医院、第三方检验机构和个人患者相互连接配套新兴产业,基本形成上中下、产供销、研医患、内外贸全环节全过程的运行链条。医疗器械产业四大门类,包括高值耗材、低值耗材、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这里不但都有生产企业,而且还有一批医疗美容产品厂家,生产领域有五大类,门类比较齐全,建立了较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产品以中高端、智能化、小型化、家庭化为主体。拥有国药集团、埃普特、华熙生物、一格制药、华芯医疗、亚辉龙、臻和亦康、永霏集团、康黎医学等12个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41个国家级、省级高新企业,11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个“省级单项冠军”。2022年,医疗器械总产值89亿元,比上年增长44%,增幅大大高于全省、全市增长率,在湘潭12个产业链中,是增长最快的。医疗器械新增工业产值、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分别占全市同值总规模35%,40%。今年上半年,医疗器械产业增长25%,继续领跑全市,预计全年登上120亿台阶,成为湘潭又一个上百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投产的130家企业中,年营业收入500万至1000万40家,1000万至5000万的35家,5000万至1亿的8家,1亿至5亿5家,5亿至10亿2家。
经过四年培育,核心区“三片四块式”产业功能格局基本形成。按照一体发展整体要求,建立了以湘潭经开区创新创业园为主体的孵化区、以迅佳医械谷、北京联东U谷为核心的集聚区、以湘潭综保区为依托的国际区。产业园主要发展四大板块:一是承接浙江、上海、广州等地医美产业转移项目,打造湖南“医美谷”;二是围绕埃普特医疗、华芯医疗、英姿医疗等球囊导管、内窥镜、超声刀领域,打造高值耗材集聚区;三是依托未磁科技、拓爱医疗等高科技项目,打造高端设备智能制造区;四是依托亚辉龙、博晖创新、豪思生物等项目,打造体外诊断集聚区。
联东U谷·湘潭九华国际企业港
经过四年培育,随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爆发期出现和医疗器械技术创新进入爆发期“两个爆发期”的到来,湘潭市医疗器戚产业将出现新一轮增长更快、质量更好、贡献更大的新阶段,从2023年至2030年七年内,年复合增长率可以达到30%以上,总规模登上500亿—1000亿大台阶。
今年我国进入常态化防疫、正常秩序恢复以后,茁壮成长起来的“医械湘军”由静默“蛰伏”到向外“亮相”,成规模地组团参加重大经贸活动。5月5日—7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上,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和声名显赫的武汉高科医疗器械园、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等5个园区,被评为全国“年度医疗器械标杆产业园”。接着,又以较强阵营,组团参加“具有风向标意义”的第8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向来自全世界20余个国家和地区品牌代表、1000余位企业大佬、行业领袖、园区领导、政府官员,宣传“湘械产品”,讲好“湘械故事”。6月29日—7月2日,国药湖南携手湘潭综保区和湖南医疗器械产业园,参加第七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暨中非经贸合作论坛,全省遴选4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有24家来自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占参展企业总数50%多。他们抱团取暖,组团出海,成为医疗器械行业一支非常年轻、朝气蓬勃朝的新生力量。
2023年6月29日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秦继红来到“牵手非洲·共享健康”湖南医疗器械产业“走进非洲”产品展区参观
“1十N”产业协调增长
建园之初,省药监局和湘潭市领导以战略眼光谋划产业蓝图,提出了“1十N”发展目标,即从培育湖南、湘潭全域范围内医疗器械大产业,形成大格局“一盘棋”出发,以湘潭经开区为核心,促进和带动湘潭其它县市区协调发展,与长株潭三市城市群协调发展,鼓励和支持跨区域产业协作和联合,实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最终建立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全国先进产业集群。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个宏大的构想,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湘潭经开区作为产业主要承载园区,承接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产业转移项目最多、注册新企业最多、审批产品注册最多,发展最快、变化也最大,已成为全省制度改革示范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区、科研教育人才密集区,在整个湖南医疗器械产业园中,它起着中枢神经的核心作用。集中了250多个生产厂家,新批企业90%以上落户这里,产业要素集聚,服务体系健全。除了生产制造中心以外,园区行政中心、科研中心、教育培训中心、金融中心、审核审批服务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物流中心、进出口中心等,都设立在经开区范围内,综合实力不容小觑,对全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先行、引领、示范、辐射、带动重要作用。
经开区一马当先,其它地方快马加鞭,莲城大地,掀起了加快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热潮。湘潭县五洲通药业、雨湖区一格制药、岳塘区正方体医药物流各具特色,与核心园区产业互相呼应。湘乡市利用“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契机,成功引进湘乡藉老板、深圳惠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成正辉,在家乡全资创办湖南埃普特公司。2000年1月7日,埃普特公司与其母公司深圳惠泰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一同挂牌上市,成为产业链首家挂牌上市生产企业。埃普特公司连续四年保持产值、税收、研发投入30%以上的增速,2020年销售收入3.66亿元、纳税5654万元;2021年销售收入6.8亿元、纳税8375万元;2022年销售收入10多亿元、纳税达1亿元,成为湘乡“税收贡献最大”企业。
集群龙头企业、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湘潭高新区作为“1十N”链上的重要一环,设立了湖南医疗器械产业园的“园中园”,总规划用地面积约1500亩。引进深圳上市公司亚辉龙,投资10亿元建设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动工建设,重点承载亚辉龙医学检验流水线产品及卓润微流控产品的研产功能,预计年底完成全部主体施工,卓润进入试生产阶段。永霏集团投资10亿元,购地128亩,打造湖湘防护科创园,重点建设中国防护装备研发生产中心等“四中心一平台”。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将超过20亿元,税收超1亿元。
2022年7月25日上午,随着湘潭市委书记刘志仁的响亮宣布,湖南省湘潭市7月份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湖南亚辉龙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所在地正式举行
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全面推进长株潭重大产业协同发展的意见》,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装备列入重要内容。三市政商界多次积极会商互动,在产业基金、公共技术服务监测平台、利用“产业大脑”赋能智能化生产、推动“湘人用湘药”、打造三市产业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平台等方面,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产业大生态圈。7月15日,湘潭综保区与长沙湘江新区创新产业共建新模式,设立“产业飞地园区”,与“医疗健康综合运营商”新城医疗公司全面合作,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一业兴带动多业旺
湖南医疗器械产业园的建立和发展,给湘潭经开区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由于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横空出世,调整和优化了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从湘潭看,出现了一个新产业,一个增长极,一个完全由社会资本、私营资本主导的产业链,推动了以传统产业、国有经济为主导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从经开区看,不仅新增了一大产业,开发了一片土地,培植了一大财源,而且产业连带效应、辐射作用十分明显,促进了制造、地产、物流、教育、科研、卫生诸多方面协调良性发展,出现了“一业兴带动多业旺”的联动综合效果。
园区存量资产由“闲”变“活”。建园初期,出于为客商减少投资、防范风险和盘活园区资产存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双重考虑,摈弃过去大征大拆大建的传统模式,采用“租赁厂房生产,轻资产建设园区”新思路,将园区“创新创业中心”大厦、产业孵化区清理腾挪出25万平方米用房,其中办公楼5平方米用于企业科研、行政、营销用房,20平方米现代化标准厂房租赁企业生产制造。这样做一举两得,既盘活了园区闲置资产,园区得到租金收入,又使企业减少了成本,加快了投产,增加了效益。第一批41个医疗器械项目,新注册的19家公司全部采用这种办法,老板们既高兴又轻松入园建厂。很快,经开区已无厂房可租,他们又与湘潭综合保税区协商建立了国际区,利用保税区原有6栋,共计2万平方米厂房,引进了德普斯等8家公司。据经开区、保税区、高新区三地不完全统计,盘活的厂房、车间、实验室、办公室、员工宿舍和生活区面积,共计35万平方米,价值10亿元,先后为130家企业提供了租赁场地服务。
2023年6月12日湘潭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贺波率队现场调研督导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建设工作
工业地产成为房产业“新宠”。随着园区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工业地产需求急剧上升,加上投资主体多元化、工业土地投入相对较低、投资回报比较稳定等因素,湘潭经开区、高新区等地出现了新一轮工业地产征地热、投资热、建设热,在当前住宅业低迷不振、土地财政萎缩下降形势下,注入了一支“强心针”,成为地方政府“香饽饽”。目前,主要有企业单独征地、几家企业联合征地、产业平台公司征地、生产企业和平台公司一体化征地、产业服务和园区运营大集团征地等5种形式,2020—2023年,经开区和高新区共计新征医疗器械产业工业用地1500亩,投资100亿元。如国内著名的产业服务和园区运营联东公司,在经开区总投资6亿,一期规划用地105亩,总建筑面积约7万㎡,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已于2022年底全部交付,二期共已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下半年实现整体交付,以“地产商”招“制造商”,目前已引进赛尔敏生物、鑫奥科学仪器等13家企业。
生产服务业成为“一匹黑马”。从研发设计,货物运输、仓储和快递,到信息、金融、节能与环保、租赁、人力资源管理等,围绕医疗器械产业上中下游提供全面配套服务的行业,如魔术变幻一般,猛地涌现出来。建立健全了“三中心五平台”:专业灭菌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知识产权中心、湖南注册人制度一体化平台、成果研发转化平台、临床试验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一批长三角资深的医疗行业专家联合发起,创立了由湖南迅佳科技公司,作为专业的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平台,在服务园区、服务产业、服务企业大潮中,自身也得强身健体,引进资本融通。设立每年1000万元专项发展资金和产融医械产业基金,为入园企业提供金融保障。在全省首创“潇湘财银贷”风险补偿机制,目前25家企业获得资本方投资、6家正在进行资本融资,融资金额近50亿元。建立物流网络。聚集了全国杰出医药物流企业重药控股、5G智慧医疗物流企业正方体、省内第一家医药物流中心三和等一批医药物流龙头企业,建立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体系。
科技、教育与园区、企业“联姻热”。充分发挥园区地处全省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实力最强的核心区域优势,推动产业链、科教链、人才链联合互动,相融共生。形成了以中科院院士谭蔚泓教授领衔的强大创新人才队伍,以湘大教授、俄罗斯外籍院士王先友担纲的湖南思有智库专家群体。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5所“双一流大学”与园区建立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合作。湖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在园区开坛讲学,湘雅二医院、湘潭中心医院强强联合创建区域医疗中心。引进上海名迈教育教学资源,设置3至6个月中长期课程体系,开展医疗器械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展开战略合作,采用“2+1”订单培养模式,根据人才缺口量身定制,做好专业人才长期储备;湖南理工职院与上海名迈教育共建九华医疗器械产业学院,针对园区入驻的医疗器械企业人才缺口,建立系统化、专业化、精细化教学体系,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2022年11月10日,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与湖南医卫职院订单培养签约暨开班仪式举行
“人气旺”带来浓浓“烟火气”。产业发展带来了人才引进和就业增加,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入园企业招聘员工,建园4年共吸引3000余人就业,包括物流、教育、金融等配套服务人员,新增了近4000人就业。加上企业老板、投资者、高管和科研人员从外地引入,一部分人开始在九华购房安家,带来了家属随迁,受益于医疗器械产业设立,湘潭经开区净增上万人。现在,园区白天生产繁忙,早晚人群繁盛,商铺林立,生意兴隆,车辆如梭,川流不息。湘潭经开区常住人口急剧增加,消费大幅上升,红旗社区农贸市场成为全湘潭最火爆的集市,便是一个例证。(富阳 王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