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学习强国刊载江苏东台溱东镇:“产业新”“文化旧”“村庄美”

2023-07-28 10:19 来源:综合

刊载在“学习强国”2023年6月28日学习平台上,原文题目《振兴路上丨江苏东台溱东镇:产业做新文化做“旧”村庄做美》

怀倚里下河,身滨溱湖水。水乡之莲——溱东,盛开在这片厚重而灵秀的热土上。这里,地处盐城、南通、泰州三市交界处,东邻海安,西接姜堰,北通兴化,属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带,处于上海经济辐射区。全境面积71.1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镇区内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四季分明,物阜民丰,自古素有“鱼米之乡,西南之富”、东台“金三角”的美誉。

穿越5000年烟云,开庄遗址升起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曙光,将开疆拓荒的文化气韵熔铸于悠久绵长的地域血脉。改革开放初期,溱东人以敢为人先的闯关精神,包窑、开店,兴办工厂,民营经济破土萌芽,赢得“水乡小温州”的美名。进入新时代,全镇坚持产业强镇,打造品质生活,工业经济跨越赶超,总量率先突破百亿大关。强村富民成效显著,盐城市首家村村达到省定经济强村标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溱东镇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对标对表,在更高坐标系中把准发展锚点,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勇毅前行,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展现魅力溱东新图景。

产业做新,抢抓发展“上风口”

今年4月份,国内第一条智能化钢结构箱梁生产线在溱东镇江苏金之幕建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厂房内安装完成,开始生产调试,现场一根10来米长的钢质板材,经过自动化的流水线激光切割、自动上料、智能拼装、焊接、自动矫正、自动抛丸、喷涂等工艺流程,30分钟可以完成产品H型钢梁下线,生产效率比传统厂家提高了10倍,用工量仅为过去的十分之一,这条智能生产线满负荷投产后将成为市场规则的“改变者”。

抢抓发展“上风口”,近年来,溱东镇大力组织工业企业竞相投身智改数转浪潮,数字化、智能化成为众多企业转型升级的“标配”。威尔、骏茂等企业,抢抓光伏产业风口期,发展势头强劲;远洋不锈钢大力推行产业数字化转型,将传统的管件、法兰生产转向集成管道预制件,由卖产品转向卖服务,成为同行业中唯一的中石化战略合作供应商,获得东台市市长质量奖;溱标不锈钢大投入建成自动立体库,以数字管理增强市场竞争硬实力,通过A类军工、军核资质认定。

积极拥抱数字化,聚力推进智能化,为溱东工业经济注入勃勃生机,全镇工业呈现出产品向金属组件、成套设备转型,材料向特种合金材料转型,经营模式向“智能生产+电子商务”转型的喜人发展势头,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

截至5月底,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46.66亿元,同比增长51.88%;规上开票销售28.49亿元,同比增长25.46%;24家企业获评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新增授权有效发明专利20件;8家企业通过盐城市科技副总认定;5家企业通过省三星上云认定;21家规上企业完成研发项目备案;7家企业组织实施5G应用;7家企业完成工业互联网标识签约,完成标识注册量1.139亿个,解析量2.3亿个。

文化做“旧”,擦亮水乡“金名片”

溱东镇历史悠久灿烂,文化遗存丰厚多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庄遗址”填补了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系列的重要缺环,改写了东台、盐城的成陆历史。流传800多年的民间美术手工雕刻工艺“溱湖刻纸”,巧夺天工,美轮美奂;充满鲜明民俗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传统舞蹈“打连厢”,出新出彩,屡获大奖;在里下河地区家喻户晓影响广泛的民俗文化活动“溱东龙舞”,豪迈矫健,欢快喜庆;传自民间、悠久独特的人间仙乐瑶台古曲,雅音高古,场面华丽;已有百年历史、名扬大江南北的特色菜肴“溱东老鹅”土灶秘制,香飘四海;传统地方美食“溱东松花蛋”“溱东灰咸蛋”,风味独特,远近闻名;传统手工技艺吖须笼制作、青蒲鸬鹚捕鱼、古砖古瓦制作等历代传承,自成一绝。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技艺传承,经过挖掘、整理,先后被列入省、盐城市和东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淀、结晶为独特闪亮的地方文化名片。

围绕把文化“做旧”,全镇聚力挖掘开庄遗址、青蒲皇娘、芦荡会船、水韵莲湘、瑶台古曲、溱湖刻纸、青砖瓦当、罗村吖须、青蒲簖蟹、高桥老鹅“十大传统文化记忆”,从中提取“乡愁”“念旧”“怀古”等文化元素,进行深度开发,打造水乡文化特色品牌,使文化可展示、可参与、可体验,努力锻造、出新地域文化新地标。同时,以“溱进号”党建品牌为载体,开展“红色堡垒、红色传承、红绿相映、红色星火”等系列活动,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唱响新时代溱东故事。通过实施系列文化工程,不懈打磨、擦亮水乡“金名片”,沉淀、提炼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从而不断厚植溱东发展的人文“底座”。

村庄做美,擘画共享“全家福”

初夏时节,走进溱东镇周黄村,绿水环绕间,花木掩映中,数百幢农家别墅星罗棋布,造型别致、风格现代的青莲文创中心像一枚别在葱绿春装上的胸针格外引人注目。产业与民生统筹,实力与“颜值”并进,水韵周黄是幸福溱东“全家福”的美丽缩影。

近年来,溱东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大力推进强村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聚力实施富民工程,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水稻、水生蔬菜、水产、水禽“四水”产业,年创产值达3.2亿元。推行“一水多用、鱼菜共生、生态高效”新型综合种养模式,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大棚芦笋产销一体化生产基地——“芦歌笋语”农业园成为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国兴循环农业园区成为盐城市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本。夯实高标准农田“地基”,创新强村载体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2万亩,其中省级绿色优质水稻基地2.8万亩。投资8000万元建成总仓容超过5万吨的溱东粮库项目,全镇土地流转2.8万亩、流转率76%。旭东农机专业合作社建成全市个人投入最大的粮食烘干收储中心。

全镇13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318.55万元,所有村集体经营收益均超过50万元,成为盐城市首家所辖村均达省定经济强村标准的镇。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共建共享惠泽全民。建成周黄、草舍、青二新型农村社区,境内交通七纵六横,溱时供水管网、时溱路停车场、体育公园等一大批城建、民生项目建成投运。创建“15分钟医保服务圈”,大力提升学校和幼儿园基础设施,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活动,全年表演200余场次。全镇被表彰为盐城市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周黄村先后获评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健康村,青二村被命名为江苏省传统村落、盐城市特色田园乡村。

时代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美好的蓝图,在拼搏奋进中绘就。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溱东新实践,全镇上下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奋力描绘一幅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努力交出一份不负人民期待的时代答卷。(汪振鹏 王袁 张蓉蓉)

 评(袁 清,央媒评论员,研究员):“学习强国”刊载溱东镇“乡村振兴之举”,书记等撰文的“产业新”“文化旧”“村庄美”,读来耳目一新,气象壮阔,精神振奋。

与最近火爆全网的某区委书记与村民“比赛手工割麦子视频”的“不同”在于,那位书记是弯腰躬身挥镰割麦,动作相当娴熟。而汪振鹏则是亲自谋划和践行的乡村振兴的“溱东作为”,如数家珍地告知大家“水乡小温州”的新故事、经济和文化“双轮驱动”的新实践、百姓富乡村美的新图景。“共同”的是一样的价值旨归,一样的真抓实干,一样的为民情怀。

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乡村振兴的“现代化”。观察溱东的“现代化”体现在创新驱动、动力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新经济成长、土地赋能、空间优化、要素升级、文化铸魂、共同富裕、高水平开放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汪振鹏的“溱东人以敢为人先的闯关精神”,正是李强总理记者招待会所说的“四千精神”的一个缩影。“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上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在他笔下新时代溱东人的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可谓历久弥新,其势已聚。

“肯定闯关精神”的背后,是党委一班人新征程上真感情对待民营企业家、真诚尊敬民营企业家、真心爱护民营企业家,弘扬的企业家精神的映照,支持民营企业“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工业经济总量率先突破百亿大关”之后,溱东人念兹在兹,永矢弗谖。

“四敢精神”需要政府引领和企业家的担当,高质量发展的镇城经济需要制造业当家、产业链聚合、数字化赋能、产业层次提升、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资本边际效率提高,进而建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镇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

观察溱东的“人文底座”,源于“5000年烟云,良渚文化开庄遗址的新石器时代文明”,熔铸文化兴镇,找寻镇域与中华文明绵延的链合,让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历史文化是城市(乡村)的灵魂,一个城市(乡村)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乡村)生命的一部分。“经济“和“文化”,互为动因,相互支撑,这是溱东“文化铸魂”的注脚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