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亚慧《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7月19日 第 10 版)
2023(第九届)中国海归创业大赛颁奖仪式上,部分获奖项目与苏州高新区狮山商务创新区签约。 |
“D2PLAB新型蛋白质分子AI智造系统”团队代表杨军在决赛现场介绍项目。 |
7月14日,2023(第九届)中国海归创业大赛在江苏省苏州市落幕。近160支海归创业团队汇聚苏州高新区,经过两天复赛角逐后,20个项目挺进决赛。
最终,上海康码芯智能科技团队的“D2PLAB新型蛋白质分子AI智造系统”项目获得本届大赛冠军;“基于单光子检测技术的dToF三维感知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以太网物理层收发器芯片”“新型CCUS碳捕集工业环保处理技术”3个项目获得二等奖;“人工智能触感芯片及应用解决方案”等6个项目获得三等奖;“新型绿色氧化剂的开发和工业应用”等10个项目获得优胜奖。
团队掌握“硬核实力”是关键
获得本届大赛一等奖的康码芯智能科技团队来自上海临港新片区,创始人郭敏从美国回国创业,一直专注于蛋白质制造技术。
“我们瞄定D2P(DNA to Protein)底层技术、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和蛋白序列智能算法的研发,包括人工合成血红蛋白在内,团队在研产品线共8条,重点研发项目还包括健美肽、抗菌肽、免疫毒素、新型疫苗等。”据团队代表杨军介绍,经过7年的D2P技术积累,公司已可以实现工业化蛋白质合成,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化妆品和医美领域。
在长三角,康码芯的母公司康码生物已建成世界最大的体外合成蛋白质工厂——160吨级D2P蛋白质工厂生产基地,意味着未来这家企业将更好地实现量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决赛评审过程中,数位专家对这一蛋白质合成技术印象深刻并给出高分。江苏乾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晓明是评审专家之一,此前,她曾在多个创新创业大赛、人才项目评审活动中担任评委。叶晓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大赛的不少参赛代表曾在海内外知名科研机构深造,有的则拥有海外名企工作经验,他们对先进技术路径与产业化运用认知清晰。谈到自己的评价标准时,叶晓明说,她更看重团队是否拥有“硬核科技”,更青睐创新型企业。
“投‘小’投‘早’很重要,要投‘硬核’产品。我们格外看重团队所拥有的技术优势,投资这样的团队相当于投资未来。对很多具有潜力的初创团队来说,假以时日耐心培养,是有可能发展成独角兽企业的。”叶晓明说。
入围复赛项目数量创新高
华锷资本总经理安宁是海归创业大赛评审席上的“熟面孔”。在他看来,由于采用了更为科学的项目入围标准,今年参赛团队的整体质量较往年更高。
记者了解到,今年是海归创业大赛首次采用“线下直通车”选拔与线上报名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征集遴选参赛项目。在相关单位的支持和发动下,大赛在北京、西安、武汉、广州、珠海、厦门、上海、天津、长春、青岛、无锡、南京12个城市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共举办了17场“线下直通车”项目路演,选拔出入围复赛的项目105个,同时,通过线上报名和评审的方式产生入围项目52个,总计入围项目达到157个,为历届最高。
作为即将走到第10个年头的知名留学人员赛事,中国海归创业大赛在集聚创新要素、打造开放合作平台、更好发挥资源互通和创新协同作用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也为留创团队比拼实力、打磨产品、锻炼队伍提供了更多机会。
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卢国懿表示,留学回国人员是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的有生力量,希望中国海归创业大赛能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拓展和服务延伸,成为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强力“磁场”,激起人才干事创业的“一池活水”。
创业如何更好地“避坑”?
据了解,中国海归创业大赛自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9届共吸引了4000余个海归创业团队参赛,促成了一批优秀科技项目的孵化和转移转化,发现并支持了一批高技术、硬实力、强成长企业。曾在大赛获奖的芯启源科技、圆周率软件、荣湃半导体、楚航科技等团队,已逐步成长为行业领跑者。
从涉及的行业领域来看,本届大赛参赛及获奖项目多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能源与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赛事主办方告诉记者,赛后将通过“海创中国”导师行、英才行等系列活动,为参赛团队和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产业合作、渠道对接等服务。同时,在苏州高新区设立“中国海归创业大赛江苏服务基地”,实施“海创中国”苏高新行动,为优秀参赛项目开辟人才、资金、场地等绿色通道。
此外,对于创业过程中如何少走弯路、更好地“避坑”,评委给出了建议。
安宁认为,团队要注重行业动态,不仅关注国内的竞争对手,也要知道海外团队在做什么。尤其对于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行业来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业团队要重视与国内外同行交流,查漏补缺,及时调整产品策略。
“要做好公司规划,合理安排公司现金流;要规范运营,这更多体现在法律和财务两个维度,要让合规成为习惯,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动力;要注重团队建设,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尤其对技术型团队来说,只有科研人员还远远不够,创业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去处理,拥有一支能力均衡的人才队伍是取胜关键。”安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