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有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当下,法治中国已成为新常态,如何让老百姓不仅能够学法、懂法,还能守法、用法、尊法,成为时代面临的新问题。律师,正是破解这一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如今在首都北京有这样一位律师:他本是一名高级法官,曾于1987—2003年期间在法院从事多年审判工作,历任民事审判庭庭长、刑事审判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职务,具有丰富的司法实务经验。然而,本可以享受成功人生的他却甘愿放弃优厚待遇,转身成为一名律师,他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相信法律,并懂得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他就是北京瑞克丽尔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高级合伙人,法律硕士,北京市大兴区律师协会建设工程和房地产开发研究会委员,《中国经济与法制网》新闻评论员黄国绪。
黄国绪2005年起,从事专职律师工作,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民商,侧重于建设工程、房地产等合同领域的纠纷,办理了大量民商事案件。2017年他办理的一起民事案件,被评选收录为“中国大律师经典案例”,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近几年又专攻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和普通刑事案件,在刑事辩护方面颇有心得,成功办理了几件宣告无罪的案件。在非诉领域,担任多家国有企业、私有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常年法律顾问,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进行普法。主要论著有《论反担保的法律适用》、《建设工程领域实际施工人身份的认定》、《职务犯罪的对策与防范》等。
谈起从法官到律师的原因,黄国绪表示,出来的目的就是一个,觉得自己已不适应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需要法律帮助的当事人。从法官到律师,这个角色转变后,黄国绪也有一段时间不适应,毕竟从庄严的审判长到台下的律师,无论说话的权威性还是自由度都大打折扣。尤其是面对态度不好、不尊重律师的法官,的确有点接受不了。但他认为,只要律师辩护意见公平公正,那就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比如一审是败诉案件,律师首先看一审材料,然后看判决书,找出突破口,获取一些新证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做到每个观点都有依据,这样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说服法官,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对于当前合同领域的纠纷,黄国绪认为大部分合同都是不太懂法律的人起草的,不是在约定上不明确,就是付款条件不明确,亦或违约责任不明确,导致最后没有依据,双方相互扯皮,最后导致纠纷。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提前咨询律师,签订规范合同,提前做好风险防控,防患于未然。
作为资深律师,黄国绪表示新入行人员刚开始应该多接触各类案件,让自己有稳定的收入,过度三五年,期间,要牢记“学无止境”,要虚心学习,不可浅尝辄止;要多实践,多总结经验,慢慢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然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深耕,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文/珃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