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大方县:打造“三强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红石榴”社区样板

2023-05-11 16:05 来源:综合

近年来,大方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立足资源禀赋,以奢香故里、古彝圣地、美丽大方”为名片,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强力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着力打造民族特色鲜明、社区治理有效、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的特色安置区,积极构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扎实推进民族团结“红石榴”社区创建工作。

      “三强”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之基

大方县委政府将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倾全县之情,集中精力、开足马力、精准发力。

加强政治领导。大方县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县四大班子分管(联系)领导和县委常委部门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组织机构。今年以来,九驿街道办事处紧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五个体系”建设目标,不断探索推进社区治理新体系,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贯穿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始终,强化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和政治功能,不断夯实社区党组织基础,采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构建全覆盖的防控网络,加强社区活动的排查,按照“搬迁群众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要求,采取“党工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的管理模式,整合社区楼栋长、网格长、保安及公益性岗位人员,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形成联防联治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加大培训学习力度,着力增强社区干部法治观念和为民意识,推动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大法治社区建设力度,强化法治在“两带三治”中的根本地位,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初步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融、共享的易地扶贫搬迁新型社区,用心用情服务来自29个乡镇2857户12563名搬迁群众。同时,结合“党建五项行动”中的“铸魂行动”,以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及“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为主要抓手,深化拓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着力健壮文明肌体细胞。在各族群众中积极培育文明乡风,不断涵养文明新风尚,在润物无声中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提高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把加强党对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领导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加强组织领导。大方县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加强奢香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旅融合。依托三大主题街区、八大主题文化广场、九个文化主题馆、十个艺术塔楼和古彝花海梯田地理优势,共同打造出了“浪漫古镇·春之邀、夏之约”“九驿杯·奢香文化艺术节”“奢香古镇民族灯光节”等民族品牌旅游活动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扶持发展等方式,打造出了“古彝奢香酒店”“云上阡陌”“古盐道客栈”等特色民族酒店和“豆制品展示店”“彝家柴火鸡”“四盘四碗”等民族特色餐饮店和精品路线。

加强思想领导。围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目标,大方县在九驿街道办事处打造民族团结阅览室3个,收集党的理论政策及民族文化书籍200余册;组建民族歌舞队、民族广场舞队8支,利用党群活动中心、民族文化广场,组织开展端午节、重阳节、彝族年等民族节庆活动。依托九驿书院三星级城市书房、2021年全国特色阅读空间风采展示活动“文旅融合空间”平台,将内设藏书4000余册、电脑30台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免费开放,以文化书香的沁润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三创”打造示范社区样板

大方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加快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重点在“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上下功夫,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创建工作新局面”。

以奢香爱国主义精神为抓手,强基础、创品牌。以奢香博物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以“讲好奢香故事 树牢正确‘四观’”为主题,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与服务功能,深化宣传教育,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化风成俗。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发力,打造九驿街道家园社区”红石榴”示范社区——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四个平台”、开展道德教育、文明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四类教育”举办移风易俗、文化传承、文艺汇演、文化沙龙“四种活动”、建设“遇到好邻居、拥有好环境、享受好服务、每天好心情”的“四好社区”。把“24字”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生活,提升群众精神境界,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社会、物质和法治基础。

首创“云龙山广播电台”制作双语广播182期,50余双语人才参与制作宣传,辐射96.82万群众。至2021年起,全县建成应急广播县级平台1个,乡级平台29个,村级平台289个,广播音柱2508个,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及大型自然村寨,通过县级平台加大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通过思想引导、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把社会和谐稳定、生活幸福归因于党的坚强领导,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大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深入开展“双培”行动培训,先后举办语言培训2194人次、实用技术培训1563人次;全县332所学校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设“双语”教学点4个,持续加强对双语和谐示范点和双语教学点的扶持,稳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大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全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强主业、创特色。利用县域优势和旅游资源以及自媒体“出圈”流量,以民族文化铸魂,以文旅兴业,大力实施三项计划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深做细做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积极申报“三项交流”基地,营造各族青少年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嵌入式育人环境,注重引导各族青少年观察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发展,认识到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同因素不断增多,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相互学习帮助,加深对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认识和体验。奢香博物馆全年接待青少年研学活动20余场次。

“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以奢香古镇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示范,通过招商引资、能人示范、企业带动、结对帮扶等举措,以“抓产业、稳经济、保就业、促增收”为主线,在落实好易地搬迁补助政策、帮扶政策基础上,组建特色农民专业合作社。借助广州天河区帮扶大方县契机,围绕各民族群众就业技能、特长,组织各民族群众前往省外、省内等地务工;引进打造民族服饰、手工制作等民族特色企业(工厂),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真正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

杨文芬是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果瓦乡蓑衣村的村民,2017年,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一家人搬迁到了奢香古镇。杨文芬介绍:“自搬到安置区后,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苗绣工作,就寻思着做苗绣产品。”作为土生土长的苗家人,杨文芬从13岁就开始学习苗绣、蜡染等工艺,“但因为交通不便,地势偏远,常年忙于农活,这门手艺已经丢了很多年。”2018年5月,杨文芬购置了缝纫机、苗绣原材料,就在家里做起了苗绣,陆续培训了近百人,有近40人成为苗

绣加工厂的固定工人。“开始的时候,一个月可以赚2000元左右,后来观光旅游的人多了,加上我们这些店铺享受了街道的各项扶持政策,目前收入增加到四五千,如今我家的产品在市场上已经供不应求。”“我们还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有七八千元的纯收入。”杨文芬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说。“感谢共产党,我会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传承和发扬苗族刺绣文化,培养更多的‘绣娘’,今后带领更多群众‘绣’出幸福生活!”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依托奢香古镇景区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民族旅游,打造民族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辐射带动宣慰府、奢香博物馆、油杉河等景区业态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200余万名游客到奢香古镇景区旅游。各族同胞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同绘制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让各族群众在九驿街道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以作风建设为保障,强主力、创经验。大方县以“启”为布局点,以“责”为贯穿线,以“学”为发力点,以“合”构建新成效,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组建民族团结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专项工作经费100万元,制定了《大方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中共大方县委、大方县人民政府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贵州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地、州、盟)、县(市、区、旗)测评指标(西部地区)进行分类指导。明确参与创建单位729个,细化创建测评指标任务分解,定期召开全体参与创建单位会议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共同研究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创建工作考核办法,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各乡(镇、街道)和县直各部门单位年度综合考核,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实绩评价考核,纳入纪委监委巡视巡察的重点事项,建立“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协调联动”的创建体系和“月跟踪、季督查、年考核”的推进机制,制定作战图、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人,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15个单位获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9个单位获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中共大方县委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大方县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命名。目前,经上级部门评估推荐参评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方欢 贵州民族报全媒体记者郭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