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周斌访谈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绿色低碳发展和端牢粮食饭碗

2023-03-09 17:52 来源:综合

3月9日,《新华日报》在“两会特刊”专栏,刊发记者采访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市长周斌,题为《抓住机遇,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文章。周斌访谈要义精深,言近意远。

周斌提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用好战略机遇,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访谈中,窥见盐城将重点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和“端牢粮食饭碗”发力。

观察“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和“端牢粮食饭碗”这两个发力点,可以说它完全依循新结构经济学的“在每个时点上给定又随着时间动态变化的要素禀赋,以及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发展经济”的思考,是盐城“要素禀赋”以及“禀赋结构”选择的比较优势战略。

“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作为盐城新的目标任务,是城市发展的创新意涵。体现“绿色统领”和“绿色优先”。周斌代表访谈中提出的展示‘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湿地”与“绿城”,它们间互为感通,相互支撑,它所形成的盐城“四个绿色概念群”,厚实了经济学的“帕累托最优”。

“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释放出盐城发展战略的新拓展、经济布局的新设计、动能转换的新论述和增长极效应的新要求,体现出规划与演进并存、空间与时序兼蓄、精神与物质互融。勾勒出盐城发展新的“时空坐标”,表明盐城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并重,更加注重绿色生态价值优先,更加夯实了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的底座,这也必然大大提升生产发展效率。

100年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辨证法》《资本论》,就有“人与自然关系”的论断,然而人类在“工业化”“大发展”的阶段,人们似乎忘记了它。1962年生物学家蕾切尔的《寂静的春天》向我们发出警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实践,回答了经济与生态在演进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盐城将“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丰富了城市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是对城市历史和现实深刻观照作出的战略选择。也与盐城过去为人所熟知的“东方湿地之都”,以及“两海两绿”发展路径等一脉相承。绿色发展理念更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概念。

“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区”,是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扎实举措。西方经济学理论也仅仅从产业和技术的角度研究发展。盐城的城市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丰富了城市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涵盖城市的价值观、发展观、管理观等诸多领域,跨越微观、中观和宏观的多个层次。

“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将绿色生态红利锻造出了“绿色生态多元价值”,即厚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学、集约内涵式的经济学、自然—技术—社会关系的社会学、共享共存文化学、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

“绿色生态多元价值”对未来发展增长的拉动作用必将愈加强劲。盐城“绿色生态的多元价值”,是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掘进整合。它跳出了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零和博弈”的怪圈,找到了其中的相互关系并互为转化的实践逻辑。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时中国首提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文明是人类特有的积极生存方式和人类创造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积极成果。观察盐城的“国际湿地、沿海绿城”,我们看到了中国包括生态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投射,它回答“世界怎么了?世界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给出了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样板,深具世界意义。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产业聚集及内部聚集的概念。周斌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必须坚决端牢粮食‘饭碗’”。盐城“端牢粮食饭碗”的农业产业化风急帆张,击鼓催征。盐城有机地将农业一产与二、三产高度融合,在增长极中寻求盐城农业发展,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发挥盐城贡献。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业的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周斌代表的“端牢粮食饭碗”,正是基于全球经济重心东移、新科技革命催生新产业革命、国际竞争加剧的深刻思考。新冠肺炎疫情的3年,各国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巨大冲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成为各国重要战略目标。农业的产业链供应链,要谋划好我国农业的产业布局与产业链全球体系构建、运行,包括构建贸易网络、区域投资与贸易网络、重要国际物流通道安全、农业资源国际供应等。

盐城系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惟一农业总产值逾千亿的城市。周斌代表所说“坚决扛起粮食保供‘国之大者’的政治责任”启发我们,如何定位农业产业属性?笔者以为应把农业界定为一个社会性产业,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性产业。“端牢粮食饭碗”的盐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是以开放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观念和方式,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家领导人曾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粮食安全观”到“大食物观”的转变。盐城依据农业产业横跨农牧渔、纵贯一二三产业的优势,积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树牢“大食物观”,提供更多优质农副产品,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多样的食物消费需求。盐城“大食物观”的内涵扩充,表现为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从单一品种到多种食物结构的互相支撑。

农业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增值链分解理论告诉我们,其一次农产品比重12%左右,而后的88%则在加工、冷链、包装、品牌、营销、保险等。“大食物观”又告诉我们农业生产,需要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更多促进资本、技术、信息、品牌、营销、人才等要素向农业产业流动。

盐城有着全球公认的“三大生态系统”(海洋、湿地、森林)的“三者叠加”和“国际湿地城市”“中国美丽海湾”的加持。这些是“大食物”弥足珍贵的禀赋条件。“横跨农牧渔”的盐城也有着强有力“端牢粮食饭碗”的底气。

(袁 清,央媒评论员,研究员,战略营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