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东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擦亮“和美金东、希望新城”底色
金华金东区美丽乡村鸟瞰图
“很多人只知道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却没有思考过自己每天产出的垃圾量。”
数据显示,以2017年为例:北京市产生的生活垃圾为901.8万吨,大约可以填满2.5个故宫;上海市产生的生活垃圾为899.5 万吨,大约可以填满9个上海中心大厦;杭州市产生的生活垃圾为400.0万吨,大概可以填充半个多西湖……
“垃圾分类已“刻不容缓”,早已成了大家的共识。但反观日常,扔垃圾时,你有分类的习惯吗?垃圾桶上的分类信息对你有帮助吗……?
垃圾房打造成“微景观” 。如今“整洁、美丽、绿色”成了金东一座座垃圾房变成了时尚新空间。图为“新享受”的玉泉院智慧垃圾房在该小区规划之初就已成形。 摄影/应飞舟
“面向绿色低碳,点滴变废为宝,”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需要“大小牵手”“老少同行”,全民总动员,更需要你我争当“绣花工”,织好绿富“双面绣”。
“小手拉大手,‘分类’起步走!”如何“穿针引线”,让每一位学生变身为垃圾分类讲解员、督导员,成长为家庭社会的先行者、实践者、志愿者,如何“穿针引线”,擦亮“和美乡村、希望新城”底色、织好绿腹“双面绣”?
争上“第一课”,坚持“知行合一”促成长
春日暖阳。走进“《话说新时尚——垃圾分类》乡土教材‘策源地’”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美丽校园焕发新生,一片片“新绿”映入眼帘。
垃圾分类飞行棋,欢乐声中“涨知识” 。图为金东区第二实验小学垃圾分类长廊
“塑料瓶应该丢在哪个垃圾桶里?”
“应该放在这个蓝色的垃圾桶里。”
“厨余垃圾后期有哪些作用?”
“在后期处理中可用于生物降解、微生物堆肥,如厌氧产沼气。”
“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提高废品回收利用率,减少有害垃圾对环境污染程度,减轻垃圾处置成本……”金华金东区澧浦镇中心小学课堂上,同学们争相“举手”又“动手”,气氛热烈。
“妈妈、妈妈,用过的纸巾是其他垃圾,不能扔在可回收垃圾桶。”放学后,学生杜鑫宇手拿学校发的垃圾分类宣传页,追进厨房。
上好“第一课”,从“必修课”走向“兴趣课”在迈向“科学课”,需要垃圾分类知识和实践“齐步走”、家校社区社会“齐动手”。
胸前红领巾、头戴小黄帽、手拿宣传页,40多名学生围着“四只桶”……近日,金东区曙光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要回家 请您帮助它”主题教育活动,在东华家园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
图为活动现场,最让同学们兴奋的是“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的沉浸式体验。
人脸识别、刷卡投放垃圾、摄像头聚焦,眼前显示器循环播放垃圾分类知识短片……同学们围拢过来,睁大眼睛,目光集聚。
“好神奇呀!有了科技助力,垃圾分类变的更高效了。”曙光小学二(4)班的黄馨可收获满满:通过“随手分”积攒积分换取心仪奖品,动手资源回收,在快乐互动中,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也更加理解了“绿色、低碳、环保”的意义。今后会更努力,让垃圾分类这个好习惯始终伴随我成长。
“让生活垃圾分类更可知可感可触,不断拉近‘新时尚’成果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通过此类活动,还可进一步点燃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情和兴趣,扩宽青少年科学视野,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金东区曙光小学相关负责人说。
科普讲座、主题教育、日常分类、研学活动、社会实践、智能分类现场体验……放眼金东,借助垃圾分类进校园,一堂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兴趣课”“必修课”——让垃圾分类“第一课”别样精彩。
“努力实现垃圾分类进校园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金华市金东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上好“第一课”,坚持“知行合一”是关键。各校纷纷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垃圾分类教育,既树立“低碳生活,绿色发展”的生活理念,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争当“美容师”,扮靓“由点到面”新时尚
如今,一个绿色、美丽、宜居的“无废新城”正在加速成型。
保持城乡干净整洁,垃圾随手分类,已经是金东居民的日常习惯。图为金东区东孝街道下王村居民自觉分类投放。摄影/应飞舟
“垃圾投放,顺便溜一圈,精神文明‘’双丰收。”清晨,和往常一样,金东区塘雅镇横山村村民黄宝升带上两袋垃圾出门了。
“每天早晚各3小时投放,乡亲们都习惯了,在家就能将垃圾按照易腐(厨余)、有害、可回收和其他垃圾分类。横山村村民黄秀兰都会准时上班,来到村里的垃圾投放点,监督村民们将垃圾分类投入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中。
以前“一个筐”,现在“四个桶”;过去“减源头”,而今“再利用”;曾经“嫌麻烦”,时下“好习惯”……“垃圾分类做得好,后续回收利用就方便了很多。全区每年的厨余垃圾能生产近万吨肥料,免费供农户使用。”金东区垃圾分类专班主任徐旭升介绍。
金东区作为金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发源地,“会烂”“不会烂”的做法全国推广。近年来,金东区积极探索推进城乡垃圾分类。
在金东区生活垃圾分类智治监管云平台,每个小区垃圾分类点的具体位置,以及小区内居民投放垃圾的时间、重量、类型、积分等内容在这里“一目了然”。图为工作人员对金东区生活垃圾分类智治监管云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摄影/应飞舟
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均实现一户一码。每户家庭都登记了相关信息,拥有独立代码。建立电子信息库,能够分析居民投放垃圾是否分类、是否准确,提高居民分类意识。图为居民通过刷卡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摄影/应飞舟
“互联网+回收”新模式让回收变得简单易行。图为回收专员利用手机APP及“蓝牙智能秤”进行再生资源回收,现场数据实时上传数据到管理平台。摄影/应飞舟
截止2022年底,金东累计创建7个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及4个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改造35个城镇投放收集设施、新建138个集中投放点和10个3.0投放点、加装35辆(城区)清运车称重、GPS及RFID识别系统等。
从试点先行到全面铺开,从倡议引导到有法可依,金东垃圾分类成绩单喜人:“两定四分”实现全域全覆盖,源头分类率达到95%以上、实现无害化处理率100%……
成绩的背后,是下足绣花功夫。从“一格一姐”巡日常,到“月报季评比”拼考核,再到“线上线下”齐发力——“网络监管”等制度实施。脚踏实地盯眼前,“软硬兼施”走长效。截至2022年11月,金东区处罚垃圾分类相关违法案例441起,罚款合计23860元,依托各类媒体、公众号、户外广告屏等载体累计曝光垃圾分类典型处罚案例10余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环境整洁优美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最直观的体现。2018年以来,金东以垃圾分类为突破点,系统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改善,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生态宜居村庄。“作为金东区垃圾分类的‘排头兵’,我们更要牢固树立生态振兴理念,从‘关键小事’入手,持续完善六角塘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让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更多地惠及村民。”六角塘村党支部书记吴绍寅语气坚定。
从“六角塘”到“两江之‘人’”,放眼金东全区,经过科学的规划建设,越来越多的乡村成了“环境美”与“生活美”共享的幸福家园。乡村建设行动如火如荼,100%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明显提升,越来越多的乡村“硬件”“软件”同步强化。
争做“秀花工”,织就绿富“双面绣”
环境优美、邻里和睦、治理有序,金东文明实践之路走“新”更走“心”。
美丽城镇风姿绰丽,美丽乡村星罗棋布。图为金华金东岭下镇釜章村
远处,青山滴翠、田园秀丽,武义江穿流而过、公路穿行其中。眼前,干净的乡道连起整个村庄,房顶长草、庭院花开,美丽乡村绿意蔓延。
一排排农房鳞次节比,屋前小院鲜花盛开,一湾清水顺着村口绿道静静流淌……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来到一座新颖的“四合院”:迎面是一处时尚简约的垃圾投放点,左右两侧是生态洗衣房、美丽大姐工作室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放垃圾、洗衣服,娃还有美丽大姐帮着照看”“确实方便,不远处还有晾晒衣物专用场地呢”“呵呵,现在真是老少同乐‘四合院了‘”……“软硬兼施”赢得金东区江东镇南下王村民们一片点赞声。
清晨鸟鸣,村民王成斌起来后,总是习惯先“森呼吸”,给隔壁常年在外王樟明家和自家庭院绿植浇下水,清下杂草。“现在很享受这样的生活。白天在外接点装修活,晚上回家住。”幸福洋溢在王成斌的脸上。
“走进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纵深推进,金东区立足“旅游+农业”发展组团,多渠道打开“两山”转化通道,让绿色生态转变成绿色经济。一批农家乐(民宿)休闲农业、休闲旅游特色村、示范点等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佛手产业绘就未来乡村共富新画卷。图为金东区赤松镇北山口村文旅会客厅的直播间内,村里的工作人员直播销售各类佛手。
春光无限好,源东乡漫山遍野的桃花正含苞待放。“风景好、环境好,周边慕名来赏花的市民和游客自然越来越多。”源东乡桃源村村干部介绍,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村子里的旅游业发展不错,村民们在建设农家乐和采摘园的同时还开起了民宿,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也开始探索桃花、桃胶、桃子等农产品的产业链延伸之路,“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走进金东区江东镇,驻足全国首个农村垃圾分类艺术馆”,观赏古婺窑火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漫步于武义江休闲绿带,穿行于绿色农产品草莓种植基地前贾村、“耕读传家”雅湖村、密梨标准化管理示范区国湖村、艺术田园综合体焦岩村……江东两岸,美丽乡村新画卷由此舒展。据不完全统计,江东镇每年游客接访量超十万人次。
除了各个村庄农旅融合发展得如火如荼,三十六院溪、渔歌小镇、山山家白色森林·生日工场……这些新晋的“网红”旅游打卡点,也带动了当地旅游收入直线上升。
“穿针引线”新时尚,织就绿富“双面绣”。数据显示:2021年全区共接待游客28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4.6%和30.6%,增速排名均列全市第1。
“水清岸绿白鹭飞,生态绿道漫步行”……越来越多的“脏乱差”变身“绿富美”。“其背后是干部身先士卒,社会大力支持,学校从‘小’培养、百姓广泛参与,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好局面。”徐旭升说,垃圾分类是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无论是完善长效管理制度,还是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创新和科技进步,唯有全社会各出一把力,方能凝聚起“关键小事”的强大合力,让家园更为美丽,让绿色发展更可持续。
文/应飞舟 图/除署名外,均由中共金东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