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邵玉姿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02日 第 06 版)
郭彦刚在检查管道焊缝。 |
【绝活看点】
作为炼铁厂的首席焊工技师,郭彦刚能熟练使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气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对焊等多种焊接方法。截至目前,郭彦刚带领工作室团队获评国家专利27项,累计完成技术创新改造1048项。2022年底,他被人社部评为第十六届全国技术能手。
头戴焊帽、手握焊枪,郭彦刚屏气凝神,将12毫米粗细的焊枪头深入乒乓球直径大小的丝头内部。随着丝头内部焊光闪烁,从设备上脱落的不锈钢管与丝头严密地连接在一起。透过孔洞检查,焊缝平滑均匀,几乎没有高度差。
焊接口完全不可见,可焊接过程一气呵成。短短2分钟,一根直径仅有10毫米的烟气导流管便焊接完成。不到半小时,烟气导流管焊接成功,让安装在烟囱顶部的环保监测设备顺利恢复使用。
今年44岁的郭彦刚是邢台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的首席焊工技师。不管是高达50多米的烟囱、高炉,还是架在半空、埋在地下的管道,只要出现故障,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制定方案、精准维修。从事焊接维修工作多年,郭彦刚已熟练使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气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对焊等多种焊接方法,“修补”过超两米长的高难度裂缝,也焊过特别小巧的精密仪器电子元件。
高中毕业后,郭彦刚开始跟着师傅学习焊接技术。“焊接听起来简单,里面有很多门道。就拿钢铁企业来说,故障问题不同、部位不同、环境不同、材质不同,焊接维修的方法都各不相同。”郭彦刚爱钻研,不管什么难题,他总能找到办法一一破解。
有一次,厂区炼铁高炉大修,一批大厚度铜冷却板与钢管急需焊接在一起。“铜冷却板对炉壳具有冷却作用。焊接工作必须赶在大修结束前完毕。”郭彦刚说,当时大厚度纯铜件与钢件焊接技术在整个公司各分厂甚至在整个邢台地区都是技术空白。
郭彦刚主动揽下这项任务,通过查阅理论资料、分析现实条件,他决定尝试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氩氦混合气体保护焊。可铜板厚度太大,焊接时还得使用加热设备将铜板先预热至650摄氏度到700摄氏度。公司没有大功率氩弧焊机,郭彦刚就想办法,将一台630安直流焊机改造成氩弧焊机使用,并自制了一套加热设备。因为焊把没有开关控制,只能完全靠焊接速度及焊接操作手法来控制焊接熔池温度。郭彦刚连夜进行各种条件下的焊接试验,最终总结出一套可行的操作工艺。
虽然是一名职业焊工,但郭彦刚钻研的脚步并不止于焊接。为了更高效地保障生产,郭彦刚时常跳出“焊接”寻求化解焊接难题的办法。
2020年,厂区内一座容量达1080立方米的炼铁高炉出现故障:高炉冷却壁水管护罩与冷却水管之间的焊缝出现裂纹。“裂纹容易导致煤气泄漏,影响生产。但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炉内气压过高,无法进行在线焊接。”郭彦刚说。
如何在保证生产的情况下堵住裂缝?郭彦刚绞尽脑汁。经过现场仔细勘查,郭彦刚根据现场护罩的形状、焊缝的位置自主设计了一款防泄漏在线封堵装置。装置安装上高炉后,成功堵住裂缝,使用效果显著。2021年9月,郭彦刚首创设计的高炉冷却壁水管与煤气护帽焊缝防泄漏在线封堵装置获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郭彦刚创新工作室的操作台上,有一个由多块材料焊接成一体、重达几十斤的碳钢组合件特别显眼。这是郭彦刚从一次国家级比赛上扛回来的,是当时获奖选手的作品。“别小瞧它,里面学问大着呢。”这个看似简单拼接起来的组合件,原来是由很多不同材质的金属板和金属管通过不同方法焊接而成的。“焊接手法非常娴熟,而且各有特点。”郭彦刚一有空闲便会拿出来仔细研究。他还将这个独特的组合件用作“教具”,带着徒弟们一起钻研学习。
工作室创立10余年,郭彦刚带出了众多徒弟,其中不少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他们传承的不仅是技术,还有潜心钻研、勇于挑战的精神。“遇到问题时,要勇于挑战,永不退缩;解决问题时,要细致入微,考虑周全。”这是郭彦刚对徒弟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他始终坚持的信念。截至目前,郭彦刚带领工作室团队获评国家专利27项,累计完成技术创新改造104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