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8日 第 06 版)
本报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申少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实施“乙类乙管”,是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工作等基础上作出的防控策略调整,是实事求是、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主动作为,是为了不断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绍,近三年来,通过对新冠肺炎“乙类甲管”严格管理,我们经受住了全球先后五波疫情的冲击,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也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调整为‘乙类乙管’是打有准备之仗,绝不是被动放开。”李斌说,当前,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国密切跟踪病毒特点,研判疫情形势,加快疫苗接种和药物供给,加强医疗救治和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因素,都为调整新冠病毒感染的法律归类创造了条件。实施“乙类乙管”是疫情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将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病毒变异和疫情形势的变化,有助于把防控资源更加集中到保护患有基础病的老人、孕产妇和儿童等重点人群,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调整为“乙类乙管”,防控措施有何变化?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介绍,第一,主要是通过医疗机构就诊、居民自我健康监测、重点人群检测等方式来发现感染者;第二,对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采取居家健康管理;第三,社会面的防控措施更多地集中在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取消或者减少对其他场所机构和人员活动的限制,尽量减少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第四,对入境人员不再实施闭环转运、集中隔离等措施。
调整为“乙类乙管”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开。常继乐说,不管是甲类、乙类甚至丙类传染病,在流行的时候都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传播措施。实施“乙类乙管”,不是可以松口气或者歇歇脚的信号,更不是完全“一放了之”。调整后的防控重点包括加强重点人群保护、加强重点机构防控、做好重点行业防控和动态开展大型密闭场所和大型活动管理。
“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说,在防控措施调整的初期,可能会出现感染病例的增加,继而可能会引发药品的供应不足,部分地区产生医疗挤兑甚至会引起公众的恐慌等现象。应该将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移到医疗救治上来,工作的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的平稳有序。要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疫苗接种;加强药品的供应保障;完善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机制,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层诊疗能力建设,统筹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不影响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
不断扩充医疗资源,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在发热门诊方面,扩充发热门诊资源,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应开尽开、应设尽设。简化发热门诊的就诊流程,增加药品配备,提高发热门诊医疗服务效率。推行分级诊疗,充分发挥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作用。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为发热患者提供线上咨询和用药指导。多渠道增加药品供给。在重症救治方面,扩容全国的重症医疗资源,扩容和改造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同时增加二级医疗机构的重症资源,重点拓展三级医院的重症医疗资源,包括床位、设备以及人员培训。三级医院要发挥重症救治的兜底保障作用。
实施“乙类乙管”之后仍然要做好个人防护。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说,坚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健康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讲究卫生,注意自己的个人防护,要勤洗手、遵守咳嗽礼仪,居室保持清洁、常通风,必要的时候使用消毒剂。特别是在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我们还是要规范佩戴口罩。积极接种疫苗,提高自己的抵抗力,身体条件允许,特别是老年人,要尽快接种。如果达到了加强接种的条件,也要尽快加强接种。同时,做好健康监测和居家治疗。